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耕地地力评价通过定量的方法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可以摸清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及分布特征、土壤障碍因素,为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程度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文章引入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忠县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各等级水田、旱地的质量差异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忠县二等地、三等地的水田在各乡镇分布很均匀,一等地、四等地的水田在各乡镇间分布差异较大;忠县的四等地、三等地、二等地的旱地在忠县各乡镇分布较均匀,一等地、五等地的旱地在忠县各乡镇分布不均匀,过于集中于某些乡镇.该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通过经济学简单的模型来分析耕地质量差异程度既简便又直观,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判断、指导丘陵地区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覃立念 《科技资讯》2014,(13):44-45
以北流市为例,探讨北流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北流市耕地情况,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相关分等因素,重新测算耕地质量等别,形成最新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并依据耕地利用等对北流市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可见北流市耕地质量总体较好,高等地占北流市耕地面积的68.63%,主要分布在北流镇、民乐镇、新圩镇、大里镇、六麻镇、隆盛镇和平政镇,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1995-2015中国耕地及变化耕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期间中国耕地面积2000年前后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耕地空间分布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分布空间不断扩张;(2)1995-2005年耕地空间变化较为剧烈,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草地,同期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及建设用地,在2005-2015年耕地活跃度变小,期间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减少耕地主要是建设用地的占用;(3)1995-2005期间新增耕地及减少耕地均呈"东北-西南"格局,新增耕地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减少耕地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新增耕地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2005-2015年期间新增耕地呈现出"正东-正西"格局,而减少耕地呈现"东北-西南"格局,期间新增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北部地区,而减少耕地空间上主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耕地等别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区域内耕地质量分等成果为基础,利用面积加权和空间分析两种方法,综合分析了全省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内无劣等地分布,耕地平均等高于全国平均等;全省耕地等别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结合福建省耕地保护网络化监管试点项目耕地保护评价结果发现,分布在中区和差区的耕地面积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且中、差区的优等地面积占全省优等地面积的75%.福建省耕地等别总体偏高,耕地等别的空间分异性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全省耕地等别存在下降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论文借助高等教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1995年和2013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高等教育运行状况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第一,1995年我国中西部省区高等教育效率较好,同等级类型区相对集中,河北等12个省区高等教育效率最优,北京等18个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第二,2013年我国中西部省区高等教育效率较好,同类型区在空间上相对集中,河南等8个省区高等教育效率最优,天津等23个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第三,1995-2013年间高等教育效率变化较大,山东等17个省区的绝对数字下降而其他省区则上升;空间类型上,安徽等12个省区类型等级上升,江苏等7个省区的等级下降,其余省区的等级不变;高等教育效率最优的省区减小为8个,高等教育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省区数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探讨耕地质量定级方法,满足当前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成效分析等现实需求,本研究充分借鉴已有耕地质量定级相关成果,从基础地力和利用效率2个维度构建了耕地质量定级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用于县域范围内耕地质量定级的限制系数法.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用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同因素法、修正法定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平山县东部平原耕地质量级别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中等级别耕地面积占比较大;2)该方法相比因素法凸显了利用效率对耕地质量的限制作用;3)该方法相比修正法更有利于提高定级工作的时效性和精确性.本研究能够为当前耕地质量定级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为研究区,以地类图斑为研究尺度,从立地条件等方面入手构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和局部自相关方法,揭示研究区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鹤峰县耕地质量提升主导限制因素,划分限制因素类型区,最后综合之前分析成果进行耕地质量提升分区,探讨不同分区下耕地质量的提升措施.结果表明:1) 鹤峰县整体耕地以中等级耕地为主,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北部、西南部高和西北、东南低的格局;2) 存在主导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有效磷2类的共7种“主导限制因素-次要限制因素”类型分区;3) 将现有耕地分为耕地核心保护区、适度改良区和重点整治区3个一级类和8个二级类,针对各分区特点重点实施蓄水保土和养分提升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鹤峰县乃至鄂西南山区耕地质量提升和耕地保护整治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8.
运用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了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各地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差异较大,旅游景区等级表现出"少—多—少"的格局.②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非均衡集中的特点,17地市景区质量差异较大.③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明显,主要受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区域面积、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提出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覃睿  王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5):2099-2104
通用机场是通用航空活动的重要载体,研究其空间结构形态对通用航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威尔逊模型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从区域通用航空资源强度、通用机场综合能力及吸引力三个方面对美国西南地区通用机场体系地理空间结构进行细致探析.研究发现:通用航空资源强度东部高于西部,这与人口经济、自然资源、农林分布相一致;基于综合能力的通用机场核心-边缘状分布格局较为明显,呈现俱乐部趋同现象;基于吸引力的通用机场集聚程度高,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人口密集区、大都市连绵区及墨西哥湾沿岸工业区;通用机场的分布与地区市场需求表现一致,以经济和人口为依托,大都市区的通用机场航空活动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0.
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对粮食生产和安全构成持久约束,三江平原人均耕地数量较多,耕地质量成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三江平原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结合AHP方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耕地质量综合得分,按得分对三江平原耕地质量与生产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平原耕地质量整体上较好,四等以上耕地占总面积的96%以上;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大片耕地的边缘,向山区延伸的区域.以行政区为单位对比分析耕地质量与生产力,一些耕地质量高的区域,仍然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耕地质量涉及到土壤、动植物生产力、大气、水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关系到粮食安全,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的评价类型、耕地质量指标、耕地质量的量化方法及耕地质量保护研究.提出目前耕地质量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未来国内耕地质量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隐性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耕地数量的流失不仅包括耕地绝对数量减少导致的显性流失,还包括耕地整体质量下降导致的隐性流失。用耕地标准系数法系统地研究了1996年以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隐性流失情况,并分析了引起耕地数量隐性流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徐州市耕地在1990~2000年11年间动态变化的分析,找出了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的机制和原因,并结合徐州市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有效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济南市人均耕地警戒线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人均耕地警戒线的预测来说明济南市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危机,以提高人们的保护耕地的意识.从济南市耕地现状进行分析,借助于人口、耕地面积的预测值,预测2010年济南市人均耕地占有量为0.053hm^2,根据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之比、复种指数等指标的预测值,按人均450kg的粮食占有量测算了济南市2010年人均耕地警戒线值为0.0593hm^2,这一数值低于全国人均耕地警戒线值0.11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济南市耕地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人均耕地警戒线与耕地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省粮食供需态势和耕地资源动态的理性分析表明,近些年陕西省人均粮食增长滞缓与人均耕地剧减的逆向变化趋势突出,其主要原因为近50年来耕地资源总体上呈递减趋势,且近10年此种趋势有所加剧;另一方面人口数量在持续增加,且人口增加之势在未来一定时期将延续下去;分析估算出陕西省2010年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为0.087hm^2,21世纪中叶人均耕地警戒线为0.07hm^2;并提出实施耕地安全的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河北省的耕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摸清宁夏耕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宁夏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两大障碍因素--有形减量、隐型减量,提出了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速环境治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该城市耕地资源贮量增长面临的压力,并对压力条件下耕地资源贮量增长途径进行了探讨,以寻求真正保持耕地增量的持续性的途径.研究认为:在压力条件下,保持耕地资源贮量增长的切入点是改变原来偏重于追求数量的思维模式,实行以追求质量为主的显性土地开发整理与革新耕地利用方式的隐性土地开发整理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资源禀赋决定着加强农地保护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回顾我国农地保护历史过程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我国农地保护的目标,提出现阶段我国农地保护应以数量保护为基础,以质量保护为重点,以生态保护为支撑,完善农地保护机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并对实现农地保护目标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