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13个省辖市(1998-2007年)耕地面积变化和以GDP为指标的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在全省、区域、省辖市三个尺度上耕地面积与GD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7年全省耕地净减少306.04千公顷,苏南净减少耕地面积占全省的72.92%;苏南耕地年递减率变化趋势与全省同步,苏中和苏北波动较小;全省GDP净增加17895.54亿元,苏南主导了全省经济的增幅;13个省辖市耕地平均年变化与GDP平均年变化的相关分析显示,耕地递减率与GDP递增率间呈二次曲线正相关,R2=0.7397,说明江苏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资源消耗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全民土地安全意识、完善耕地保护机制、耕地保护的地区平衡等几点耕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数据,采用地统计分析法、泛克里格空间插值法和对比研究法,对甘肃省白银市耕地自然质量等别和利用等别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白银市中部和北部县区的耕地自然质量等别普遍高于南部县区,中部地区靖远县的自然质量等别最高;(2)白银市耕地利用等别差异较为明显,靖远县中北部耕地的利用等别最高,以此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在全市东部及南部耕地利用等别普遍低于12等,属低等地;(3)在靖远县和平川区境内存在一个以靖远北部为中心的耕地质量较高的带状区域,利用等别的区域中心逐步向靖远县糜滩乡下滩村和文化村偏移。结论:(1)基于地统计分析法的空间插值可用于了解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性;(2)平川区南部、靖远县中北部应作为未来耕地产出管理的重点区域,其他地区应以提高耕地灌溉水平和耕地土壤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3.
从耕地数量、质量及资源承载力等3个方面构建耕地保护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物元模型完成福建省耕地保护成效评价,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索福建省耕地保护成效的空间分异规律,从经济发达程度和耕地资源地域禀赋两个角度分析耕地保护成效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保护成效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评价结果为优和差的地区基本相当,二者合计占全省65.67%;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整体趋势是西北部优于东南部,内陆优于沿海,需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4.
覃立念 《科技资讯》2014,(13):44-45
以北流市为例,探讨北流市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针对北流市耕地情况,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相关分等因素,重新测算耕地质量等别,形成最新耕地质量等级成果,并依据耕地利用等对北流市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可见北流市耕地质量总体较好,高等地占北流市耕地面积的68.63%,主要分布在北流镇、民乐镇、新圩镇、大里镇、六麻镇、隆盛镇和平政镇,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为准确量化和有效管理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福建省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由于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人口不断增多,在粮食自给率下降的情况下,1996~2009年福建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略微上升趋势;(2)全省耕地压力地区差异显著,闽东南沿海普遍高于闽西北山区,根据耕地压力指数偏离1的程度,将全省分为4类区,包括耕地压力严重区、耕地压力明显区、耕地压力预警区、耕地压力不明显区;(3)总体上,闽东南沿海耕地压力增长速度较快,闽西北山区则较慢。根据K值增幅大小,将全省划分为4类区,包括急速增长区、快速增长区、相对缓慢增长区、基本稳定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空间叠加分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耕地质量更新评价体系,计算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及等别指数,分析江油市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2017-2018年,江油市减少耕地面积约为129. 26 hm~2,新增耕地面积约为75. 53 hm~2,质量建设耕地面积约为579. 42 hm~2;由于土地整理和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开展,耕地总体质量等别保持一个稳定良好的趋势。基于耕地的面积和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给出了江油市耕地利用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西部耕地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西部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提升西部乃至我国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运用产量水平引导法划分耕地地力等级和质量类型,编绘西部耕地地力等级分布图并讨论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地力等级为1,2等的耕地仅占西部的1.12%,3,4等地占西部耕地的8.92%,5,6等地占西部的17.36%,7,8等地占西部的29.78%,9,10等地占西部的42.81%.研究结论:西部省区的耕地地力等级齐全,形成“三分好地、七分差地”的地力结构格局;西部省区的耕地地力等级呈现大交错分布,形成质优耕地集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集中四川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宁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山区是我国主要贫困片区之一,经过多年退耕还林(草)、生态移民和城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通过高分遥感影像,解译宁南山区固原市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易于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河川地、沟台地、塬地、壕掌地和梯田总面积3 696.31k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14%,该5种土地类型中,耕地2 984.88km~2,占这5种土地类型总面积的71.76%,占固原市总耕地面积的80.75%;需要坡改梯或采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后作为耕地的梁峁和土石丘陵缓坡地面积1 574.84km~2,占国土面积的14.96%,其中耕地面积485.73km~2.难以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梁峁陡坡地、梁峁坬地、沟坡地、土石质丘陵陡坡地、土石丘陵坬地、石质山地总面积5 115.4km~2,占国土面积的48.61%,这6种土地类型中耕地总面积1 160.23km~2,占宁南山区固原市耕地面积的11.02%.在耦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土地利用调整潜在面积和需要进行生态保护的土地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为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理模拟和耕地保护相耦合的思想,基于近15 a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从土地利用方式转换的角度出发,进行耕地的空间预警研究.①利用ArcGIS得到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得出建设用地扩张是造成耕地流失的最大因素;②采用GeoSOS集成的ANN-CA模型,以低速扩张的模式预测2020年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格局;③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建设用地预测图与2009年耕地现状图进行重叠分析,提取耕地预警区域.预警总面积为931.86 hm~2,占2009年耕地总面积的37.88%,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因此,相关部门可根据预警区域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采取补偿措施,以此协调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系数是耕地分等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参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耕地分等调查评价要求对土地利用系数进行更新。为了探索省级尺度土地利用系数更新技术方法,以期为全国开展耕地分等调查评价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以河北省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和分县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法更新测算全省土地利用系数,划定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应用更新测算的土地利用系数重新评价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分析土地利用系数更新前后的等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系数空间分布更合理,等别评价结果总体符合区域耕地质量本底特性,但评价结果与耕地等别内涵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耕地分等体系的完善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