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攻击行为作为反社会行为的一个范畴,与反社会行为一样,不仅危害他人的利益、幸福,也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对攻击行为的一般模型、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最后对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不仅受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基因因素的影响,如单胺氧化酶基因、5-HT转运蛋白基因、多巴胺D2受体基因等.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因素和环境因素会以交互作用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反社会行为.本文对近些年来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影响的行为研究和脑成像研究做了一个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攻击的生理机制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已有研究发现,性激素是造成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体内5-HT的浓度越低,攻击性越高.激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颞叶和前额叶与攻击有关,这在人类病理及健康被试均得以证实.但攻击行为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论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丹媚 《科技信息》2007,(18):8-8,26
对反社会人格障碍病人的研究发现,反应性攻击和手段性攻击需用不同的神经认知模型解释;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更有可能达到酒精滥用和依赖的标准,也更易受酒精诱发的攻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遗传算洁及其发展韩常省西安石油学院图书馆,西安,7100611975年,JohnHolland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和蒙德烈的遗传学引人了一个研究自适应系统和设计人工自适应系统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有意保留最佳或接近最佳的个体(适者生存),再将优良个体的特...  相似文献   

6.
综观青少年攻击行为研究的各类文献,我们发现:paeke和slaby对攻击行为下的定义是:攻击行为是旨在伤害或损害他人(包括个体,也可是群体)的行为。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分类,可将攻击行为分为仇视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而对攻击行为测评常采用问卷法和量表法,但在研究中,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于青少年攻击心理的成因,其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本能说、挫折——攻击说、驱力说、习得说和工具性攻击说;而家庭、同辈群体和暴力影视传媒是三种最主要的原因。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神经心理与生物基础研究发现:脑脊液中的5-羟色胺与攻击行为成负相关,荷尔蒙与攻击行为有一定的正相关,但这种正相关关系较弱。最后,对于有攻击行为的青少年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情感以及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影视文化和朋辈群体的“正义”与“义气”行为,并且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控力。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多样性研究主要是运用各种遗传标记对来自不同群体或个体的核染色体与其它细胞质DNA进行基因分型和遗传分析。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深入,各种遗传标记的陆续发现,不断地推动着基因组多样性研究。早在30年代血清学出现后,人们就开始从微观上来研究生物遗传标记,比如,ABO血型、HLA等,运用组织特异性抗原复合体(MHC或HLA)研究与疾病相关性的工作在六、七十年代一度成为遗传学研究热点。但这种遗传标记仅仅是染色体特定区段的多样性研究,还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基因组多样性,其实际运用非常有限。直到60年代后…  相似文献   

8.
智力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智力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智力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近年来新兴的分子遗传学技术和功能脑成像等技术,为探索智力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使用这些技术,可定量研究遗传对智力的影响,探索遗传影响智力的潜在神经机制,揭开智力的基因编码,从而为人类更好的发展、利用自己的智力提供新的可能.行为遗传学、行为基因组学和影像遗传学研究分别从宏观、微观和中间三个层次为揭开智力的遗传基础提供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组特定基因与智力具有显著关联,它们通过影响多个脑区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共同作用于各个认知过程来影响智力.通过总结和回顾已有研究,可以为研究知觉、注意、人格等其他认知功能的遗传基础提供到借鉴作用,并能够为社会经济等领域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MHC是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广泛分布于各种脊椎动物体内,其除了具有免疫功能外,还在其它许多方面起作用.由于MHC基因的多态性,使其在脊椎动物的遗传、进化、行为、保护及生态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倍受关注.综述了自鱼类MHC基因的研究起步以来,国内外有关该基因的研究报道,包括其结构、功能和遗传特性等,并对其在鱼类种群遗传学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用现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人类遗传与疾病的关系,以探索各种遗传疾病,或虽非遗传疾病但与遗传有联系的疾病的发病机理,病理过程、诊断、预防和治疗等问题的科学,叫做医学遗传学。目前,世界各国对医学遗传学都越来越重视。主要原因是:随着医学的进步,许多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烈性传染病,已经基本消灭或被控制,而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或既有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就被突出起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300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脑电生理学预测因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对有或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各因子分、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分和各因子分、冲动量表(BIS-11)总分、敌意量表(BDHI)总分和各因子分、P300潜伏期及P300振幅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年龄、病期、治疗情况、自杀史、早年不良家庭环境方面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MOAS总分、MOAS自身及对他人攻击因子分、BIS-11总分、BDHI总分、BDHI躯体攻击因子分及易激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研究组中央顶部(Cz)事件相关电位P300振幅比对照组降低,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非攻击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CZ)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提示男性精神分裂症攻击个体可能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通过三帧差分法,可以从视频图像中提取出运动目标的轮廓.通过三帧差分法分别对人体正常行走和人体摔倒两种行为进行检测,提取出人体在两种行为的运动过程中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改进Hu矩不变性的人体异常行为识别算法,对人正常行走和摔倒两种行为进行识别.正常行走是正常行为,摔倒则为异常行为.实验证明,该方法对在本研究的实验环境下的正常行走和摔倒两种行为识别率很高,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叶慧  吴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9):7949-7955
目前关于贫困山区居民对热浪健康风险感知和适应行为的研究非常有限.通过在2017年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武陵山区五个县1008个当地居民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武陵山区居民对热浪健康风险的感知和适应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受访者对热浪气候的健康风险有较强感知,但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且专业健康知识非常缺乏.66.4%的受访者感觉到近年来天气变暖,71.8%的受访者认为热浪将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且有60.6%的人在热浪天气会有身体不适反应.有92%的人有应对热浪的行为,67.5%的人会在受热浪健康风险影响时寻求帮助.然而,仅有12%的人掌握在热浪时保持健康的信息或知识,仅有23.8%的人会做事前准备.就业状况、性别和疾病状况均会影响山区居民对热浪气候的感知和适应.最后,为减少极端高温事件对山区居民健康的影响,提出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建立极端天气预警系统、强化公共卫生设施和制定适宜应对策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国外的流行病研究资料、健康统计资料和国内的有关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污染物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依据归宿分析-效应分析-危害分析这条途径,研究了采煤-运输-发电过程产生的气载污染物通过空气、水和食品三种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将煤-电生产整个生命周期排放的气载污染物与人体健康危害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单位质量污染物所引起的残疾调整生命年(D)表示,提出了煤-电气载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广东茂名热电厂实例分析表明,在煤-电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由SOx、NOx、Cr6 三种污染物引起的健康危害为总健康危害的90.7%,气载致癌物中Cr6 的健康危害最大,三个不同生产阶段以燃煤发电阶段产生的人体健康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5.
 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具有暴露时间长、影响因素多、证据和结果难以测度等特点。为了在两者之间建立较为直观的关联,研究引入了健康行为作为中介变量以评估社区建成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水平和调节方向。根据来自上海市115个社区的老年人(N=3431)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针对密度、设计、住房、绿地、公共设施与区位等建成环境要素的健康影响,构建了以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模型。研究表明,体力活动和社会活动是观测建成环境健康影响的有效中介变量,通过健康行为的中介效应可以更加清晰地揭示建成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基于不同建成环境的基底条件,健康行为的调节方向相似,但调节程度不同。对于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高密度人居环境而言,通过优化建成环境的品质促进社会活动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母性攻击行为和识别行为是构成母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嗅觉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主要嗅觉系统和梨鼻系统在母性攻击行为、识别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其它感觉模式在这两种行为中起辅助作用 ,而且动物的后天经验会影响母性行为 .  相似文献   

17.
 从国内外高高原人因工程理论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高高原航空运行特性及关键风险;结合航空人因工程理论SHELL模型,从人(liveware,L)、硬件(hardware,H)、环境(environment,E)以及软件(software,S)4个层面,综述了高高原航空人为因素、高高原航空器适航安全性、高高原航空运行环境及高高原航空运行规章标准研究成果;提出高高原航空人因工程今后研究应聚焦在高高原航空人因生理医学、高高原航空人机交互适航验证、高高原航空人因工程规章标准以及高高原航空人因工程应急机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班级环境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江光荣编制的班级环境问卷、Raine的主动与反应攻击问卷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400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班级环境、自尊与主动和反应攻击呈显著相关;班级环境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主要因素,指出用户信息行为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个人信息环境和用户自身的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应根据用户认知能力和具体信息需求来开展和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