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大脑中央视前区、终纹床核、杏仁核、大脑皮层、扣带回、海马、齿状回等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发现,雌雄沼泽田鼠终纹底核、杏仁核和中央视前区的差异,比棕色田鼠两性间更为显著,而棕色田鼠大脑皮层和海马显著大于沼泽田鼠.大脑皮层和海马是参与记忆痕迹的结构,且大脑皮层又与社会行为有关.因此,推测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性二型的差异可能与两种田鼠的婚配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与鼠类的社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激素引起的社会行为包括杀婴行为、攻击行为、交配行为和社会识别行为等 ,雄激素首先引起脑结构的性差 ,是雌雄个体社会行为发生差异的基础 .雄激素引起的杀婴行为目前还有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还与孕酮有关 ;雄激素引起的攻击行为还受年龄、生殖状态 (泌乳时期 )、婚配制度、父本扶养还是母本扶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雄激素引起的交配行为、社会识别行为还与化学感觉系统有关 ,社会识别主要由抗利尿激素依赖雄激素而产生 .  相似文献   
3.
对成年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的社会行为进行了实验室观察 .结果发现 ,当陌生的两只雄鼠相遇时 ,优势雄鼠和从属雄鼠间的社会行为有明显的区别 ,优势鼠接近、攻击、追赶对方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明显的多于从属鼠 ,而从属鼠逃离和防御行为多于优势鼠 ;优势鼠的体重明显的大于从属鼠 ,而且攻击行为和社会探究行为的频次与体重呈正相关 ,非社会行为无明显的差别 .但当两只熟悉的雄鼠相遇时 ,则比陌生雄鼠相遇表现出较多的喜好行为和较少的攻击行为 .观察还发现 ,单独生活的异性个体相遇时表现出较少的攻击行为和较多的喜好行为 ;相反 ,和其它家庭成员生活的两个陌生异性个体相遇时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 .两个雌性相遇和两个雄性相遇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 .以上结果表明 ,熟悉性、性别、个体大小、接触近况是影响棕色田鼠社会行为的重要因子 .  相似文献   
4.
预西黄土塬农作区棕色田鼠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4月 ̄1995年4月,作者在河南灵宝程村黄土塬农作区对棕色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逐月调查。结果表明,其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动明显,表现为春季3,4月份数量高,夏季,7,8月份数量低,而秋季10月份数量又高,然后又降低,呈典型的双峰型。这主要和鼠类的年龄结构,繁殖,气候因素及农事活动有关,在不同的季节,农田和果园的种群密度高低出现时期不同,农田内由于农作物的不同,样方密度也不同,这与食物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产后1日龄、10日龄、25日龄、45日龄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雌二醇(estradiol,E2)的表达.结果表明:1日龄,睾丸生殖母细胞有E2阳性表达.10日龄,生殖母细胞E2表达减弱(P<0.05).25日龄,E2表达主要见于精子细胞.45日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有E2表达.60日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中均有E2表达,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表达较强,精原细胞表达较弱.在胚后发育过程中,1日龄和10日龄间质区细胞的E2表达最强,25日龄和45日龄E2表达减弱,60日龄E2表达最弱(P<0.05).1日龄至60日龄附睾上皮细胞和连接组织均有E2表达,60日龄附睾管内有大量精子,且有明显的E2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棕色田鼠从出生到性成熟过程中,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有E2生成.在精子发生的各阶段,雌激素通过其受体可能对生精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直接调控作用,对间质细胞的发育也存在着调节作用.同时,附睾的发育和精子的成熟也受到雌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的记忆差异在哺乳动物中是很普遍的 ,而记忆又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 .本文以空间记忆和嗅觉记忆为例 ,综述了记忆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及其可能的机制 .  相似文献   
7.
植物不育剂对害鼠繁殖的调节机制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不育剂是用具有抗生育作用天然植物中的提取物配制而成的抗生育剂 ,该文就棉酚、天花粉、雷公藤的抗生育调节机制作了简要阐述 ,为开发利用植物不育剂防治害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8.
通过长期观察、试验和研究认为,性成熟的棕色田鼠与双亲或雌亲相处或与兄妹鼠相处都不能发情,从而体现亲缘关系对棕色田鼠发情所具有的明显抑制作用。同母喂养的非同胞异性鼠相处能够动情,说明遗传识别在棕色田鼠亲缘识别中起重要作用。非同母喂养的非同胞异性鼠和同母喂养的异性非同胞鼠中的雄性睾丸下降率显大于异性同胞鼠相处时的雄鼠,说明亲缘关系对雄性睾丸下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棕色田鼠的种群年龄结构和密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757只棕色田鼠标本,以体重做指标,将棕色田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样方密度和年龄结构的相互关系,发现不同年份年亚成比越高,种群有增长的趋势,反之亦然;不同月份、不同样方,密度越高、亚成比越高.  相似文献   
10.
棕色田鼠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棕色田鼠种群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形成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繁殖和社群关系及生存环境的异质性.棕色田鼠聚集的基本单位为个体群,一个个体群为一个家族,个体群为聚集分布.不同月份种群的聚集程度不同,表现出高密度、低聚集;低密度、高聚集.亚成体在4,5月份为聚集分布,成体在夏季为聚集分布,成体雌鼠在4,5月份为聚集分布,成体雄鼠5~6月份为聚集分布.引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在不同月份聚集程度不同的原因是繁殖,10月份高聚集的主要原因是秋播引起鼠类的迁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