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对于同为雅利安族系的日耳曼人而言,它天然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形态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希腊罗马部落的专偶制婚姻形式。日耳曼人这种稳定的婚姻形态得益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家庭经济职能与宗教职能的影响力,社会道德风俗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2.
小说《醒世姻缘传》对传统的婚姻民俗有详细生动的描写,展现出明清时期的婚姻形态,其普遍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制,并辅以纳妾的补充形式。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念有:择偶时重视家风人品才华,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庭中,主张男尊女卑,妻尊妾卑。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族"不落夫家"婚俗是黎族母系社会族外群婚的一种残留。这种婚俗在黎族地区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婚以后仍得以保留并长久地沿袭下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早婚传统、"放寮"习俗、传统的婚姻缔结形式以及当地的社会舆论和道德力量的压力等。这种婚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黎族地区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但这极具爱情色彩的黎族传统风俗,对民族文化的丰富和传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红 《当代地方科技》2009,(12):173-173
婚姻制度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类似,都经历了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由人类的自然感性向自然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运动过程。其中,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婚姻关系从自然性到社会性转变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对于一夫一妻制产生的原因,基于对原始婚姻状态的认识区别,一直存在各种理论争论,本文旨在对之进一步地厘清。  相似文献   

5.
《奇闻怪事》2013,(6):45
在实施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当中,企鹅堪称爱情忠贞的模范代表了。因为绝大多数企鹅的婚姻都会非常牢固,只有其中一方死亡,或无法成功孵化雏鸟,才会解体。曾有人用了10多年时间对近千只企鹅进行观察,发现82%的企鹅还始终维持原配,其中有一对的婚姻维持长达11年之久。因此,以前人们一直认为,企鹅的婚姻是很稳定的,但近  相似文献   

6.
一夫一妻制是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违反此原则的婚姻是无效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违反一夫一妻原则的民事结合状态频繁发生。法律制度不能否认事实状态,必须赋予这些结合体一定的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7.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通过对易洛魁社会的描述,无论在社会分期上,还是对民族产生,民族和家庭的关系,人类婚姻形式的发展等问题上都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原始社会文提供了决定性的材料,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第五卷中系统阐释了他的妇女儿童观,基本奠定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柏拉图反对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最优结合和优生优育.柏拉图主张儿童要有专门人员抚养,过集体生活。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妇女儿童观的时代进步性,也包含了他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对偶婚姻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物繁殖和生存的经济学均衡分析后认为,繁殖和生存的边际产品转换率MRT在不同动物种群和同一种群不同动物个体的变化,可形成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一夫多妻3种形式的对偶婚姻,人类不同形式的对偶婚姻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适应(未能),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上的适应(智能),也和动物婚姻一样符合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0.
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金婚》是一部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片子。该剧通过对两代人爱情婚姻生活的演绎,展示了两代人不同的爱情观——上一辈人对爱情认真而执着,而下一辈人则快乐并且游戏着。面对着爱情婚姻各种各样的病痛,郑晓龙通过《金婚》告诉我们,婚姻的美满需要双方的付出和精心的呵护,只有这样,婚姻才有可能进入"金婚"期。  相似文献   

11.
禁忌是一种兼具法律性质和宗教性质的社会规范。彝族这一古老的民族有着众多的禁忌,这些禁忌中蕴含和体现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在梳理彝族传统禁忌中的性道德行为规范、婚姻家庭道德规范、社会公共生活道德规范、生态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彝族传统禁忌对彝族道德状况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婚姻伦理是特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中,婚姻伦理一直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历程。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经历了近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现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进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婚姻伦理的确立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对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而透过苔丝的悲情故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代伦理思想的折射。文章主要从性别伦理、恋爱伦理、夫妻伦理等方面来探讨哈代婚恋伦理思想在《苔丝》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宋代南戏和元代杂剧所表现出的两代文人之仕婚观念,有着明显的差异:宋代文人社会地位高,他们只求做官,不求做人;为了做官,不惜负心婚变,攀婚高门,他们对待仕婚矛盾的态度是仕高于婚,婚姻是为仕宦服务的,其婚姻带有明显的功利思想,这是宋代科举大盛的一个恶果。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他们只求做人,不为做官;为了做人,他们重婚轻仕.追求理想的婚姻生活,并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这是蒙元中断科举给元代社会道德风尚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宋元戏曲中文人仕婚观的差异,是宋元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不同道德风尚的形象反映,尤其反映了两代文人尊卑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与《善恶家族》一书翻译有关的史料分析,我们了解到近代优生学被引入中国时,其理论与实践和复杂的婚姻道德价值判断纠缠在一起。优生学及其相关进化伦理学的引入,促进了一种精英主义婚姻伦理观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恋的诗作很有特色,它们是青年男女心声的自然流露和倾吐,或是爱情既得的欢歌,或是爱情压抑的悲鸣。在《诗经》时代,礼制的影响力逐渐加强,表现在对待男女婚恋上其禁锢人性的一面逐渐显露出来。从描写男女爱情及婚姻的诗作中都可以看出情与礼的激烈冲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婚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大龄未婚青年增多、婚外情和婚外性增多、离婚率上升、家庭暴力普遍。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我国婚姻伦理的现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婚姻法律事关家庭伦理和社会善良风俗,并非能简单适用法不禁止即自由的私法原则。诸如公公与儿媳、岳母与女婿间的直系姻亲婚姻有违人伦道德,侵害公序良俗,引发法制体系内部规范的冲突,在比较法上亦多被禁止,应为无效婚姻。我国《婚姻法》第10条第二款未对该类婚姻效力作出规定,直系姻亲间婚姻仍不时见诸报端,实属法律之漏洞,应在后续修法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关于政治伦理含义的界定厘清、研究视阈的框定分析等理论问题,目前学界可谓众说纷纭、各有千秋。笔者不揣浅陋,在对各位学者的观点进行借鉴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分析政治与伦理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认为政治伦理的含义可以从广狭两义理解。广义的政治伦理就是一般意义上政治与伦理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上的敢治伦理。认为政治伦理就是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所进行的伦理道德的考量和追问。其研究的视阈可以从理论视阈和主体视阈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