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我国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剖析,构建了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以吉林大学为例,以校区为评价单元,运用可拓物元模型定量研究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结果表明:新民校区和南岭校区的教育用地集约利用等级为"过度集约";南湖校区和前卫南区集约利用等级分别为"集约"、"比较集约";前卫北区、和平校区均由"粗放型"向"比较集约"转化;朝阳校区集约利用等级由"集约"向"过度集约"转化.研究还表明物元模型在高校教育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几个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纯厚 《甘肃科技》2007,23(10):207-209,276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施工企业出现了"高产值、低效益"怪圈。提高企业利润控制项目成本是关键。文章认为应从以下七个途径进行有效控制项目成本:1、利用融资控制成本2、利用承包合同控制成本3、利用施工方案控制成本4、利用优势单价控制成本5、利用"计划成本"控制6、利用"限额"控制7、"以人为本"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工作中对脆弱性的评估未考虑各脆弱性间的相关性,评估结果受到较多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出"被利用难易程度"和"被选择概率"两个指标将现有对脆弱性的"被利用难易程度"评价转换为更为科学的"被利用概率"评价,并用贝叶斯网络的正向推理计算脆弱性节点的累积"被选择概率"。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与相关的研究成果相比,提出的脆弱性被利用概率计算方法更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4.
"3S"技术作为当前信息管理的高新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RS,GIS,GPS及"3S"集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整理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并展望了"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列为发展重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提出以煤矸石高附加值、规模化利用为目标,以煤矸石胶结充填、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煤矸石发电为重点,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介绍了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政策、科技支持,从科技创新角度阐述了山西省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艺知识是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知识,这些知识是构成民族乡土文化资源的宝贵财富。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对提高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保护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土家族民间文艺知识的文化创新与利用、乡土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产业化开发与经济利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就民间文艺知识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对文化资源的误用、盗用和滥用等不良现象进行反思。开发和利用土家族的民间文艺知识,必须要重视知识的"本真性",只有回归了知识的"本真性",激活了"民间"这块有机的土壤,提高了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土家族民间文艺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可持续,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政策     
[政策] 国家"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出台 200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任务;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和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市场繁荣和产业发展;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环境。  相似文献   

8.
张莉 《孝感学院学报》2012,32(1):116-12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资源梯次循环利用是建设"两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目标。武汉市目前资源循环利用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有利于资源梯次循环利用的产业结构优化机制、信息平台联系机制、投融资市场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和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鼍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以广安市为研究对象,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与广安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相融合,建立包括投资和效益两方面内容的土地复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最小—最大标准化"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对广安市各区县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安市适宜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地区依次是广安区、华蓥市、岳池县、邻水县、武胜县。  相似文献   

11.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在半干旱的辽西北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沙漠化土地的科学利用已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沙漠化土地不能单纯地为了治理而治理,需在土地利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不断"治理"。已有的文献大多围绕土地沙化原因和治理措施论述,而对沙漠化土地科学持续利用的模式探索较少。试图通过阐述辽西北土地雁行利用模式、土地需水利用模式、土地整理利用模式、保护性耕作利用模式和沙产业利用模式,达到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使沙化土地得以治理的目的,为"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和实践提供重要的自然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已成为整合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从"轮转式"互动及"模式"互动两方面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并从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推动TOD的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注重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利用等方面论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的整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笪剑颖 《科技资讯》2014,12(16):83-83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给人们打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的建筑。从我国国情出发,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把住宅建造成一个自然气息浓厚、生机盎然、健康舒适的节约资源、没有污染的居住环境。这里所说的"绿色"并非指的景观绿化、屋顶绿化等一般的绿化,而是无污染的一种标志,是指这种建筑能够通过自然空气流通、雨水的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及其他各种节能材料的利用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新型四化下耕地集约利用的时代要求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新型四化"同步快速推进,在短期内土地需求集中释放,造成城市周边优质耕地资源大量被建设用地所吞噬,而乡村耕地资源快速非农化与闲置低效利用并存的局面,对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硬要求有增无减,亟需推进耕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本文首先从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和理论创新需求3个方面,阐明了耕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时代要求,即它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国家战略需求,又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区域发展需求,还是"全方位、多尺度、多视角解析耕地集约利用特征"的理论创新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未来微观尺度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思考与展望: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需顺应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新要求而提炼升华,微观尺度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需兼顾经营主体行为的异质性和动态性,并且驱动机理需系统分析地块-主体-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15.
矿物资源有价元素提取有益组分与有用矿物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矿物资源面临"贫细杂"形势,矿山废弃物及尾矿等二次资源急需"资源化",提出利用矿物加工及相关工程技术,实现"矿物资源有价元素提取、有益组分与有用矿物分离、富集及直接利用或组合利用", 开展梯级深加工,联产高、中、低档系列产品,即"矿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三有论".为"资源化"指明了方向、目标和具体途径.对于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无尾排放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最大限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有着重大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立法是刑事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必然结果。保护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公正性。客观行为具有积极性、依附性和斡旋性的特征,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内涵有别于受贿罪。主体是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在内,一切与被利用实施职务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具有实质影响力的关系密切的人。主观故意内容不仅包括接受贿赂,而且包括对"关系密切"和能够产生"影响力"有认识,并有积极"利用影响力"的故意。  相似文献   

17.
党杰 《广东科技》2013,(12):4+3
通过大量实例材料,论述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地质档案研究、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馆藏地质档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回顾、分析评价,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评价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在分析可持续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主要通过"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压力-状态-响应"、"结构-功能-效益"等模式构建。结论学术界虽已初步构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在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式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否能真正体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山东单县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依规管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探索突破用地"瓶颈"的新路子、新方法,立足于"保发展、保红线",确保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抓好制度落实,确保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内部社会经济转型和外部环境推动的双向、激烈演进过程,城市外部空间的迅速扩张和内部空间的剧烈重组在同时进行."拆违"涉及到城市土地再开发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方面面,"拆违"和城市土地再利用都属于现代城市更新中的一部分,在"拆"之后,更重要的是土地再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