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四川省凉册彝族自治州的56个苦荞麦栽培居群的13个数量形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苦荞麦栽培居群分为2个类群和少数过渡居群。第1个类群的苦荞麦栽培居群生长于低海拔地区,属于产量高工,第2个类群生长于高海拔地区,地产量较低的类型。因此,对苦荞麦品种资源的保护无论在高海拔地区或低海拔地区皆需进行。  相似文献   

2.
五指山不同海拔、光照条件下枫香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五指山不同海拔下枫香居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用50个随机引物,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分别对7个海拔梯度、相同光照条件下的枫香样品和710m海拔高度的6个枫香样品(3个阴性条件样品和3个阳性条件样品)进行了分子生态学研究.结果发现:生长于海拔100~300m的枫香的扩增谱带与生长于高海拔(400~700m)的略有差异,而在相同海拔(710m)的3个阴性条件样品和3个阳性条件样品间,其扩增谱带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长期低海拔的生长环境对枫香的遗传物质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在710m海拔的不同光照条件下,虽然枫香生长表现出巨大差异,但在遗传物质方面却没有发现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首次对产于青藏高原东缘风毛菊属(Saussurea DC.)5种10个居群不同海拔的植物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分析了海拔与种子大小与萌发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低, 高海拔的种子种子萌发率高;高海拔植物种子的萌发时滞较低海拔植物种子萌发时滞短;百粒重与萌发指数成正比关系, 即种子越大萌发速率越小;海拔与百粒重、萌发持续时间和萌发高峰期之间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4.
邸华  刘建泉  贺晓香 《甘肃科技》2014,30(18):58-59
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的8个气象站1957-2012年降水资料,及降水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标准偏差分析,发现,祁连山南坡的降水量大于祁连山北坡,高海拔地区的降水量大于低海拔地区.对降水量的稳定性,纬度越高,降水稳定性越好;经度越低,降水稳定性越好;海拔越低,降水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福建省传统村落与淘宝村2类典型的村落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传统村落和淘宝村的分布都属于凝聚分布模式.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闽西和闽北的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而淘宝村集中分布在闽南和闽中的泉州市和莆田市.地形、交通和社会经济状况与传统村落和淘宝村的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并且二者的分布是一种互斥的关系.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经济较不发达地区;淘宝村主要分布在低海拔、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的地区.低海拔淘宝村属于产业优势型,高海拔淘宝村属于资源禀赋型.  相似文献   

6.
探索不同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为不同海拔区域间牦牛的饲养交流提供帮助. 本研究随机采集海拔2 897~4 717 m的12头牦牛的新鲜粪便样本,用16s rDNA技术对样本宏基因组测定,比较分析高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的OTU丰度差异,研究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组成. 结果显示,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在门、纲、目、科、属、种层面菌群结构组成不同. 高低海拔区域的牦牛肠道菌群有8个菌在属水平差异显著(P<005). 结果表明,高海拔与低海拔牦牛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低海拔地区牦牛肠道菌群OTU丰度比高海拔的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7.
采用细胞学常规压片的方法,对来自云南、四川及西藏9个居群的康滇假合头菊(Parasyncalathium souliei Franchet)进行染色体数目、核型类型以及细胞地理学分析,其中四川和西藏的8个居群都是首次报道.所有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6,染色体基数为x=8.对实验中的9个居群进行细胞地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分布于四川的居群较为原始,而位于西藏和云南的居群为较进化的类群.结合已报道的关于合头菊属(Syncalathium)的细胞遗传学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康滇假合头菊的核型与狭义的合头菊属核型存在较大的差异,支持康滇假合头菊独立成属.此外,对云南、四川及西藏地区不同居群核型分析显示康滇假合头菊种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实验结果能为该属在横断山区的系统演化提供一些细胞地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的响应是被广泛关注的科学问题。以滇西北哈巴雪山为研究区,利用不同海拔长苞冷杉树轮宽度资料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并与气候因子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哈巴雪山不同海拔长苞冷杉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高海拔长苞冷杉主要受上年11月最高温和当年2月降水影响,低海拔树木主要受当年5月干旱限制,当年10月温度升高促进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相对高海拔更加稳定,气候重建潜力更高。未来气候变化将有利于高海拔树木生长,低海拔树木可能会受到暖干气候的限制出现生长下降。  相似文献   

9.
三叶木通茎藤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个采集点野生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e)单株进行栽培试验,对其茎藤生长性状与采集点地理因子、试验点气候因子之间进行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其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三叶木通地理变异的基本模式是以海拔垂直梯度变异为主,纬向渐变为辅;海拔及纬度差异产生了温度和光照差异,水热因子的综合选择作用是三叶木通茎藤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重要原因,其中温度和光照是主导因子.海拔或纬度较高的地区,产生了喜温光喜湿的三叶木通气候生态类型;海拔或纬度较低地区,产生了喜温光的三叶木通气候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马铃薯物候期、农艺性状(出苗率、苗高、开花率)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使马铃薯在低、中、高山地区较未覆膜分别提前5、8和10 d成熟;不同海拔梯度比较,随海拔升高各物候期推迟,中山、高山地区分别比低山地区成熟时间推迟3和12 d.在低、中和高山区对马铃薯出苗率促进作用分别为15.6%、27.9%和66.7%,对苗高增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4.8、5.0和5.2 cm,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马铃薯营养生长,延迟进入生殖生长的开花阶段;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理想的是中山地区,平均增产1 369.5 kg/hm~2,高山地区平均增产850.5 kg/hm~2,而低山地区不理想.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出苗率和苗高的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明显,低山和中山地区中肥水平产量最高,而高山地区高肥水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向灰树花发酵体系中单一添加天麻醇提物、苦荞醇提物及两种提取物的复配液,研究其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合成的影响,同时对添加复配液后发酵体系中的残糖(还原糖)含量、pH值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液中天麻醇提物添加量为7g/L、苦荞醇提物添加量为5g/L时效果较佳,相比空白组(未添加提取物)和单一添加组(天麻、苦荞),胞外多糖产量分别增加了49.08%、13.76%、33.88%,菌丝体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1.10%、11.35%、26.69%,均显著地高于空白组(P<0.01)和单一添加组(P<0.05)。发酵动力学研究表明,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在第7天达到峰值,复配组相对于空白组能消耗更多的碳源物质促进胞外多糖的合成。因此,天麻和苦荞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显著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与胞外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2.
经测定苦荞蛋白质含量为10.18%,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13.7%mg/gprotein。其限制性氨基酸仅为苏氨酸一种,苦荞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为88.5分。苦荞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铁为32.8,锰为12.5,锌为21.4,铬为2.54,钼为1.66,锗为4.2,铜为4.3,钙为127(单位均为ppm).总黄酮含量为110mg/100g。苦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对中老年人具有多种预防保健功能,是一种急待开发利用的天然营养保健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13.
苦荞黄酮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苦荞黄酮药效学的动物实验的研究,指出苦荞黄酮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在医药、保健品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吴旗苦荞麦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吴旗苦荞麦粉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矿物持、维生素等主要营养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陕化的苦荞麦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的甜荞(F.esculentum)和苦荞(F.tataricum)共19个不同收集系子叶期幼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共10条,其中甜荞有5条带,而苦荞为6条.酶带及聚类分析表明:甜荞和苦荞各收集系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半薄切片的方法研究了苦荞麦胚乳细胞化过程中细胞壁的来源,发现苦荞麦胚乳细胞的初始垂周壁来源于中央细胞壁内突和细胞板,但未观察到明显的成膜体。胚乳细胞的初始平周壁来自于胚乳细胞平周分裂形成的细胞板。胚乳内层的细胞壁可以由胚也细胞壁分支相接分支相接形成。在胚乳细胞化初期观察到胚乳瘤。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共 5个县境内金荞麦 (Fagopyrumdibotrys(D .Don)Hara) 5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金荞麦居群内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比率为 5 6 .7% ,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 0 .2 2 1和 0 .36 3.并对金荞麦与栽培荞麦之间遗传变异作了比较 .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技术的东洞庭湖湿地植被的分布与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年环境一号卫星影像提取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分布图,依据同时期的MODIS13数据合成增强植被指数(EVI)年最大值图与年平均值图,结合东洞庭湖高程,讨论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及其生物量空间分布,并从水文因素及植被生长特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推论出芦苇与湖草等植被的最适宜生长区域.结果说明,东洞庭湖植被及其生物量分布与高程及水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高程30m以上且远离水域区域,主要生长着对水分要求不高的防护林;芦苇适合生长在27m高程以上且靠近水域的区域,湖草适合生长在高程为23~27m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点-面有向距离函数的推广,定义了面 面有向距离函数,分析了面 面有向距离函数的微分性质,推导出面 面有向距离函数的2阶泰勒展开式.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刚体B相对于多手指或夹具元A1,A2,…,Ak的2阶自由运动,指出2阶自由运动具有坐标变换不变性,以不存在2阶自由运动为条件定义了2阶完全约束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代数判别准则.以4指完全约束四面体的仿真算例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荞麦,为探讨果皮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传统生物学测量法测定了不同荞麦品种种子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了不同荞麦品种去果皮和未去果皮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甜荞种子比苦荞种子大,具有更高的千粒重和萌发率,不同品种间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不同甜荞(赤甜1号除外)和苦荞品种未去果皮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去果皮的种子(P0.05),并具有更高的最高日萌发高峰,但不同品种间的萌发动态存在差异。可见,甜荞和苦荞果皮的存在有利于其种子的萌发,实际生产中可直接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