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前劈分油井产状的方法主要基于油藏工程原理,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尝试用一种改进的产量劈分新方法,对多层合采条件下水驱油藏进行劈分研究,提出了分层产状劈分系数的计算模型。经实际资料验证,该模型对海上水驱油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具有考虑因素全面、简单易行的特点,可以用来指导油井的分层研究,满足开发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地层系数(KH值)法与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相结合,并根据油井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分为无水采油期和见水采油期,见水采油期根据各小层变化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来劈分多层合采的注水开发砂岩油藏产油量和产水量。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考虑动态变化的常规地层系数(KH值)法相比,考虑油水相对渗透率变化的产量劈分结果比KH值劈分的小层产量更加接近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劈分结果和实际生产吻合更好,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各小层的产出情况。  相似文献   

3.
识别注采连通关系对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及剩余油分布描述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多层合采油藏注采量的准确劈分严重制约着井间连通性的精准识别。本文首先根据开井及储层改造等影响产量重要因素来确定劈分时间节点;再基于生产、射孔、封层、酸化压裂及产吸剖面等监测资料,采用“节点内线性内插,最后一个时间节点线性外推”的劈分法,进行注采量劈分;随后,基于阻容模型建立多层井间动态连通性模型,定量识别多层井间连通情况;最后根据实际生产资料建立判断系数,验证模型计算结果。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油田的100余口井进行注采劈分,计算动态连通系数,通过示踪剂监测、判断系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动态连通系数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吻合程度高,与判断系数拟合趋势好。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多层油藏井间连通性识别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为同类油藏调整注采关系、制定剩余油挖潜方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油藏的非均质性和油水粘度的差异,使得水驱开发的油田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生产井过早水淹.多轮次调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综合考虑了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应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建立了高含水期油藏多轮次调剖流体渗流模型,并给出了有效的数值解法,且求解过程中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的存储采用行索引稀疏存储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应用多轮次调剖技术时控制油井出水和稳定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的油藏、不同的开发阶段,油井的生产均有一定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油井潜能,是油田开发的根本需要,而决定油井产量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是油井井底流压。本文通过既定油藏——鄂尔多斯盆地华池油田(主要为单层油藏)油井处于不同流入动态时的合理流压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对油田开发会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薄互储层合采且层间非均质较强的油藏,各小层采出程度不仅受储层物性的影响,而且受单井小层井控地质储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上述产能影响因素,针对天然能量开采的油藏,提出了一种新的产量劈分方法,简称KNK方法。该方法劈分结果更接近实测产液剖面,尤其对层间差异较大的薄互储层合采井,更符合油藏实际地质状况,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各种储层产量动用状况分析方法,寻找出一种实用的油水井分层动用状况研究方法:以井组内注采平衡为依据,综合考虑注水井和受其影响的采油井的油层条件和开发条件等因素,通过确定平面和垂向劈分系数,合理分配油井各小层的分层产液量.  相似文献   

8.
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油井产能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和油井产量的基本设想,利用油藏渗流理论和节点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油井产能计算模型,并分析了水力裂缝和爆燃裂缝参数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渗透油藏中,增加水力裂缝的长度比增加水力裂缝的导流能力对油井增产更有利;爆燃裂缝的存在可在水力裂缝增加油井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产,相对于水力压裂油井,爆燃压裂油井增产倍数可达1.55。由此说明,利用水力裂缝层内爆燃压裂技术来提高低渗透油田油井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海上薄互层砂岩油藏小层层数多、厚度薄、展布范围有限,物性差异大,并且海上注采井距大,导致其层间干扰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传统预测方法适用性差,层系划分及射孔优化难度大.针对海上薄互层砂岩油藏的储层发育特征,通过引入小层动态连通系数、小层流动能力系数、小层干扰系数等参数全面考虑不同井距条件下小层注采连通状况、小层物性、流体差异程度以及小层水淹程度等关键性因素;以蓬莱19-3油田为例,油藏工程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建立了海上薄互砂岩油藏层间干扰规律定量预测方法;通过修正传统产能公式,建立了适用于海上薄互层砂岩油藏的定向井合采产能预测方法;研究方法在蓬莱19-3油田现场进行实例应用,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强,可有效指导新区开发井的层系划分及老区加密井的射孔优化等工作,应用效果理想.研究表明:海上薄互层砂岩油藏层间干扰主要受到小层注采连通状况、物性、流体以及水淹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将流动能力级差5.0作为海上薄互层砂岩油藏的层系划分标准,后期选择合理时机进行层系调整,减缓层间干扰.可见研究方法考虑因素全面,预测精度高,现场实用性强,能够为此类油田的新区开发井的层系划分及老区加密井射孔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受各储层段岩性、物性以及开采过程中各层段地层压力与流体物性差异等因素影响,多层油藏在采用合注合采开发时,始终存在层与层之间相互制约和干扰的问题。不恰当的注水开发模式会导致各层吸水能力、出油状况及水淹程度差异加剧,生产动态上表现出较大的层间矛盾,从而影响各层段和油藏整体的均衡动用及最终采收率。目前定义的多种层间干扰系数能定量表征层间干扰现象,但其物理内涵与实际注水开发渗流过程不符。针对前期层间干扰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海上某油田典型多层油藏X为例,结合室内实验方法、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剖析了多层合采早期实验测试及理论研究中存在层间干扰的根源和实质,确定了分段测试与整体测试之间表现出的层间干扰实质是油藏压力场与渗流场的非均衡性所致,并基于层间干扰实质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层间干扰的油井产能计算新方法。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层间干扰实质的层间矛盾定量评价及油井产能计算新方法更符合油藏实际情况,为多层油藏合注合采产能的预测及降低层间干扰对实际生产效果影响的策略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Muller法的一种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Muller法的一种改进方法,不仅摒弃了Muller法中的符号选择,简化了算法,而且在求实根时不再需要使用复数运算,同时具有与Muller法相同的1.839阶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用Euler方法求解多种介质的流体力学问题时,物质的输运中维数分裂算法容易出现重复或遗漏的问题,以Youngs界面重构技术为基础,输运步中采用维数不分裂算法,除了考虑相邻4个网格的输运外,同时还考虑斜对角网格的输运计算,有效地解决了消除重复或遗漏输运的问题. 论证了不分裂算法的合理性,给出了向相邻8个网格输运的所有可能分配量的表达式.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分裂输运算法的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适合于求解目标函数的Hesse矩阵不正定或病态等实际问题的Newton法与BFGS法的组合方法,并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二次收敛性和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Taylor级数展开而构造出的龙格—库塔方法是具有高精度的一种算法.将二阶龙格—库塔方法与差分方法的多种计算格式在求解扩散方程中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网格比固定时,龙格—库塔方法在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单一的形式化方法和技术在描述系统时总是有一定的不足,通过集成TPN与B方法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本文讨论了TPN-B技术如何将TPN与B方法的抽象机之间构建起映射关系,介绍了如何用TPN-B对系统进行一个初始的构造,并通过对滑动窗口协议进行描述来体现。  相似文献   

16.
Haebara等值方法及其加权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项目反应理论(IRT)框架下的等值,目前比较流行的有Stocking-Lord方法和Haebara方法,即使对于相同的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这两种等值方法计算出的等值系数也是不相同的.受Pearson卡方检验的启发,文中导出一种新的求取等值系数方法,即:加权等值方法(Weighted criterion,Wcrit),它实际上是Haebara准则的加权式.Monte-Carlo模拟结果表明:Stocking-Lord方法和Haebara方法的表现各有千秋,而通常情况下,加权等值方法比Haebara方法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LZW算法的基础上对LZW算法的缺陷进行了探讨,并对LZW算法进行了改进,大幅度减少了编码的长度,降低了匹配长度取值变化的影响,完全兼容LZW算法,在平均压缩率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对改进的算法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针对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单纯形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它与单纯形法的主要区别是主元的选取不同。并将它与单纯形方法的优缺点作一对照分析,并附有实例。实践证明,用该方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某工程实际的层状地基为例,用静力法、经验法和桩基有限元法分别研究了在不同桩长、桩径和桩径比情况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桩长L<60m时,三种方法的计算值偏差较大;当桩长L>60m时,三者的计算值偏差较小,可用静力法和经验法代替繁琐的有限元法来计算桩的极限荷载,同时也能保证桩基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锚杆支护动态设计方法,把现代智能、动态、信息技术引入到传统锚杆支护设计中,实现了地质力学评估、设计、施工、监测为一体的全过程设计施工方法,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智能性和一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