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地方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以培养土木工程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前提,针对《土力学》课程实验的特点,结合河西学院土力学实验教学现状,更新了目前土力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5):114-118
人才培养输出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进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以能力为本位,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攀枝花学院ICT产教融合基地在"产教融合、应用为先"的教学理念指引下,以OBE人才培养模式为向导,以需求为驱动,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授课方式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ICT基地沿着"融合—改革—创新"的渐进式路径坚持不懈的改革与探索,强调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力求培养出能满足行业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如何创新教学模式,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为建立虚拟实验室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文中以创建基因工程"DNA抽提的虚拟实验"为例,结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网络教学资源,系统介绍了建设基因工程虚拟实验的意义、基本思路及设计原则,以期对该环境下的其他课程探索创建虚拟实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创新的产物,其运行机制的独立性和发展模式的独特性决定了独立学院需要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数独立学院把办学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有效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问题。以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为例,论述独立学院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实施的有效改革,构建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方本科高校已进去转型发展时期,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已成为我国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所普遍追求的办学目标。该文以地方高校湖北民族学院为例,对近几年该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探讨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应用型专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本文以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相关专业教学为例,阐述在药学背景下,从现状分析、培养方式及要求、现存问题、改革内容及实施方案,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将"精食品、通药学"理念贯穿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方案、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中,以期培养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前,部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阐述了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分析了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平台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项目教学的引入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使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围绕蚌埠学院“工程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构建复合性应用型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开放式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育,并坚持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升复合性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办出具有蚌埠学院特色的英语专业.  相似文献   

9.
依托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重要探索。作为地方性高校的攀枝花学院秉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突出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理念,为地方经济提供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持。该文就此前提下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成果(以毕业设计的形式体现)与地方政府合力开发的设计项目合作计划的需求性、可行性、实施过程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能性,并由此拓展校地合作共建理念下的面向地方应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攀枝花学院材料类专业为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相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提出了新要求。校地融合,培养"钒钛+"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攀枝花学院材料类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必由之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方位合作协同育人,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及特色发展等方面对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培养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新媒体的运用将大大影响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但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改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英语专业人才的交流与交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当然,这些改变也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宗旨,新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开展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理论教学方面,通过工作任务来驱动和组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穿插企业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方面,通过校内实验、校内外学科竞赛、校外企业工程训练、校企合作等方面来进行课程的应用型改革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信息化战争所需的应用型军事人才,对现行的传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以电子设计竞赛为载体,建设特色的实训基地,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激发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员创新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找出一条适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对于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以兰州工业学院为例阐明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基本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以期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软件产业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产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如何在当今形式下培养出满足软件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每个软件学院发展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软件人才需求分析,结合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阐述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方法,分析实践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酶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验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酶工程实验课的教学进行探究和改革,为培育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考核办法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浙江科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背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与改革.在教学方面,主要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规范进行了补充与调整;在实验考核办法方面,扩大了考核的范围,制订了规范的考试流程,使实验成绩更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校企协同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生物产业的迅速发展,未来10年是我国生物技术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如何以市场需求为指导,培养出"理论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就业前景好"的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普通高校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校企协同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建立"基础-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三模块"实习教学新模式,开设"企业班",培养"订单式"应用型人才,鼓励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以"挑战杯"大赛为载体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构建生物技术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对当前形势下校企协同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科技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应用型核电人才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构、人才培养保障条件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等方面探索应用型核电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针对近年来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基本情况,从课程体系及知识结构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实验基地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专业大类平台、多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项目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对实验基地的建设开放,秉承开放性和目标导向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面向生产的设计、制造与技术应用的本科机械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