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共沉淀酸蚀法制备CoFe2O4磁性液体及其中的微粒粒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oFe2O4超细微粒,用酸蚀法配制CoFe2O4磁性液体。采用TEM照片分析,发现共沉淀法制备的CoFe2O4超细微粒粒径分布为双纵数分布,而酸蚀法配制的磁性液体中超细微粒的粒径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
用共沉淀-酸蚀法,制得了稳定的自形成聚乙烯醇(PVA)基CoFezO4的磁性液体,测量了基液粘度随聚乙烯醇体积浓度(φs)的变化,磁性液体随磁性微粒体积浓度(φv)不变而φs变化和φs不变而φv变化下零磁场粘滞度.比较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研究基液和磁性微粒体积分数φv对磁性液体粘滞特性的影响,并解释了实验所得到的η~φ关系.  相似文献   

3.
制备高分散稳定的磁性颗粒是研究磁性液体的磁性、流变性能以及其它物理性质的实验基础.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高分散的Fe3O4煤油基磁性液体,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技术,对纳米Fe3O4 颗粒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Bayesian统计理论计算了颗粒的尺寸分布,静态磁场下磁性液体显示了良好的超顺磁性和胶体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以Fe3O4为磁性颗粒、柴机油基为基液、油酸与硬脂酸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磁性液体.Fe3O4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17nm.制备的磁性液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比饱和磁化强度σs随Fe3O4颗粒含量不同在6.5~24.9A·m^2·k^-1范围内变化.将磁性液体撒布于水体表面与水下油性污染物中时,磁性液体与油性污染物可均匀混合形成磁性混合体,对混合体施加磁场作用,通过磁场引导、抽吸混合体,可回收油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5.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细胞分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始终在溶液中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化学共沉淀,并对制得的粒子进行表面修饰的方法.通过IR,XRD和AFM等测试仪器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制备出的磁性纳米粒子具有单分散性,且粒径比较均一,约在30nm.由于制备过程均在液体中进行,故制备周期短,污染小.同时利用自制的免疫磁性Fe3O4纳米粒子能较好地分离脐血中的CD133细胞,细胞体外扩增明显.  相似文献   

6.
纳米磁粒子能否与硅油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是制备硅油基磁性液体的关键。阐述了用共沉淀法制备的粒径约14.2nm的镝铁氧体磁粒子,经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修饰后分散于二甲基硅油中,根据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和磁性能,考察磁粒子表面的修饰效果对分散体系稳定性和磁性能的影响。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磁粒子与表面活性剂的亲和方式、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磁性液体的磁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粒径一定的条件下,镝铁氧体磁性液体的稳定性和磁性能主要由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种类、修饰方式及用量决定,还与磁性液体中主要组分之间的配比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Fe氧化物复合磁性纳米微粒,并采用Massart法合成了无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型磁性液体。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能谱仪(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对其微粒结构及粒径进行分析,并用HH-15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磁性微粒和磁性液体的磁化强度,分别用Langevin理论和类气压缩模型对磁性液体磁化曲线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Langevin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有较大偏差,而类气压缩模拟的曲线与实验曲线拟合的较好,且压缩参数γ随磁性液体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应用场致团聚效应解释了Ni2O3/γ-Fe2O3磁性液体的磁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羟基纤维素磁性微球的制备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可悬浮磁性流体,通过化学键合-吸附在其表面包被了一层带有羟基功能团的纤维素,制得了粒径均匀,稳定性好,磁响应性高的超顺磁磁性微球。光谱分析证实磁性微球的结构,透射电镜测定了磁性示粒径分布。该微球与戊二醛交联,可用于各种酶的固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磁性Fe3O4粒子,并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Fe3O4作为磁性内核,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Fe3O4-阴离子瓜尔胶磁性微球,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磁学性质测量系统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对阿司匹林模型药物的负载实验,发现修饰后的Fe3O4-阴离子瓜尔胶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载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活性炭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确定制备高纯度磁性活性炭的主要因素.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粉末活性炭不同的投加顺序和不同的搅拌条件制备出相应的磁性活性炭复合材料;并对所制备的磁性活性炭复合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XRD),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磁性活性炭材料进行形貌分析.结果制备磁性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机械搅拌、反应温度为70℃、pH值为9及滴加沉淀剂(Na OH)前投加粉末活性炭.结论反应温度、pH值、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顺序及搅拌条件是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活性炭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粉末活性炭表面负载磁性物质的纯度有一定的差别,其中pH值是决定生成高纯磁性物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 微粒 ,并制成磁性液体 .研究磁性液体薄膜在不同磁场下的形貌变化 .用磁热重分析技术 (MTGA)研究纳米Fe3O4 微粒样品加热过程的相变 .初步测量在高频电磁场下纳米Fe3O4 微粒混合物的发热效应 .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性磷类萃取体系微乳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几种中性磷类萃取剂(TBP、P205、P350、TRPO等)-稀释剂-水-酸体系中有机相的体积变化值、电导率值随着有机相中酸度变化的曲线和利用核磁共振与激光光散射等实验技术,探讨有机相中中性磷类萃取剂和H2O、酸的结合情况以及萃取过程中生成的微乳现象。观察到在HCl、H2SO4和HClO4体系的萃取过程中,在一定的酸度范围内,有机相中有聚集现象,即有反相胶束和微乳液生成。  相似文献   

13.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磁性微粒,并以油酸为内层表面活性剂,分别以乳化剂-10(OP-10)、吐温-20(T-2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三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外层包覆,制备得到了双层表面活性剂修饰的Fe3O4水基磁流体。通过研究pH值、表面活性剂包覆温度、种类及用量对磁流体分散稳定性和磁性的影响,得到了能获得最佳性能的磁流体的实验条件,并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磁化率曲线进行表征,证明该条件下制得的二次包覆的Fe3O4磁流体饱和磁化率强度高且能在水中稳定分散。  相似文献   

14.
532 nm单频Nd:YVO4/KTP激光器及碘吸收谱线观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d:YVO4/KTP内腔倍频激光器在515 mW抽运时,获得了40.4 mW的单频532 nm绿光.分析了获得单频运转的原因,并从理论上分析、实验中验证了用增加腔长的办法,可减小自由运转激光器的频率漂移.用其单频输出观测到1997年国际米定义咨询委员会(CCDM)推荐谱线以外的一些新的12吸收谱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抗癌药物博莱霉素 (BLMA6 )和顺氯氨铂 (DDP)对人食管鳞癌 (HEC2 )和人食管腺鳞癌 (HEC6 )两种裸鼠移植瘤株进行治疗的研究。方法 用同一种药物对两种不同瘤株进行治疗 ;用不同药物治疗同一种瘤株 ,以此进行药物疗效的比较。结果 BLMA6 对HEC2 和对HEC6 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DDP对HEC6 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对HEC2 的作用不明显。BLMA6 在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的剂量下 ,对内脏无明显损害。结论 对人食管鳞癌和腺鳞癌的治疗BLMA6 优于DDP。  相似文献   

16.
以锌粉和氯化钴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制备纳米Co粒子。采用透射电镜考察工艺条件对生成的Co粒子粒径及晶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粒径Co粒子的筛选,确定了用于制备磁性液体的适宜粒径。纳米Co经表面活性荆改性后与适量的纳米Fe3O4胶粒混合,用过渡液进行复舍包覆,使用超声波振荡和机械分散的方法将其分散于2-甲基硅油中,得到硅油基复合磁性液体。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Co粒子的晶貌主要由反应温度决定;对Co粒子粒径影响最大的是反应温度,其次是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Co粒子粒径的影响不大。Co粒子用作磁性液体基体材料的适宜粒径约为10.88nm,晶貌主要为六面体和棒形。复合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比Fe3O4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提高21%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准正交面法求解了离心风机的无粘不可压及可压的三元流场,结果表明准正交面法可以给出整个三维空间内的流场的速度分布,且精度较高,这是流面迭代法无法达到的.本文给出了4MES-IA3B离心风机计算结果,与文献的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氮化硅陶瓷齿轮的电火花加工新工艺,将氮化硅齿轮的加工采取电火花线切割及电火花珩齿工艺,并研究了该工艺的规律性及其工装特点。结果表明该工艺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猪和人皮肤通用抗原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猪与人皮肤组织蛋白抗原性的差异。方法 人和小猪全厚正常皮肤作冰冻切片 ,用抗人皮肤组织相关抗原 (HLA ABC ,HLA DR ,Vimentin ,Desmin ,Actin ,FⅧRA ,Cytokeratin)、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和胞外基质 (Hyalu ronicacid ,Fibronectin ,Laminin ,TypeⅣcollagen ,Estradiol 17β和Testosterone)及Ⅰ Ⅲ Ⅶ型胶原等抗原成分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猪与人皮肤组织抗原性异同。结果 在猪皮肤组织可检测到I Ⅲ Ⅳ Ⅶ型胶原和Hyaluronicacid、Fibronectin、Laminin、FⅧRA、Cytokeratin、IL 6、IL 8、Estradiol 17β、Testosterone及ICAM 1;多克隆抗体阳检率明显高于单克隆抗体 ;其中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分子量较小的细胞因子 ,以及结构或功能原始的蛋白分子在猪与人皮肤有较好的同源性 ,而某些蛋白分子 (如细胞因子或激素的受体和淋巴细胞CD分子等 )则多为阴性 ,显示抗体 抗原结合反应的特异性及其种族差异。结论 猪与人皮肤组织抗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猪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人ICAM 1,提示二者粘附分子可能存在物种间的交叉 ,可能与异种皮肤移植难以存活有关。本研究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羟乙基甲硝唑的替代物,分别采用酸酐法、酰氯法或DCC法,将氨基羧酸与羟乙基甲硝唑反应,得到5个亲水性不同的单酯或二酯,用MS谱确证了次氨基三乙酸与乙酸酐反应的中间物,并对得到的酯的1H-NMR谱进行了初步研究.3个二酯中,有2个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