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邮件分类方法(ILDS),即根据邮件对于用户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重要邮件、次要邮件、删除邮件及陌生邮件.通过对已接收邮件的地址、主题、正文以及用户习惯等的学习,实现邮件归类.同时设计了一个相应的测试系统,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电子邮件进行商业活动,在邮件系统发生故障后,对邮件及邮箱的恢复就显复非常重要。文章讨论了邮件与邮箱保留期限的设置方法,在保留期内对邮件恢复方法,利用备份恢复邮件的方法及恢复被删除邮箱的方法。在讨论利用备份恢复邮件时,采用了"恢复存储组"对邮件进行恢复,在不影响其他用户使用邮件系统的情况下,恢复被删除的邮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电子邮件中垃圾邮件的过滤,提出一种新的邮件过滤算法和邮件过滤Agent的设计方法.Agent通过算法学习用户接收邮件的信息及用户对邮件的处理习惯,据此最终确定邮件是否为垃圾邮件或病毒邮件,从而过滤掉非正常邮件.实验测试表明,Agent对邮件过滤的正确率可达85%,为现有电子邮件系统提供了一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对邮件用户WebMail登录、ESMTP验证发送邮件、POP3接收邮件的三种邮件客户端行为统计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取ESMTP验证次数、POP3验证次数两种特征建立客户端行为模型,提出一种基于邮件用户客户端行为的邮件帐户异常检测方法,并应用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网邮件系统中.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快速地检测出异常的...  相似文献   

5.
电子邮件是校园网中最重要的服务之一.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校园网用户经常出现邮件被国外邮件服务器拒收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本文分析了影响邮件正常通信的主要原因,从技术、用户、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用户反馈自适应的POP3邮件过滤代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接受邮件客户端反馈并自动根据邮件客户端反馈对邮件过滤系统做出调整,提出了用户反馈自适应的POP3邮件过滤代理模型SAMFUF(self-adaptive mail filtering POP3 proxy based on users’feedback)。SAMFUF采用异步连接模拟同步连接方式建立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间POP3连接,实现了邮件客户端与邮件服务器间的透明性连接;将最大熵、贝叶斯和支持向量机等基于内容过滤的方法从邮件过滤系统中独立出来,实现了通用邮件过滤系统的设计;通过在邮件中插入包含邮件唯一标识、分类结果等信息的HTML表单的标签以及调整邮件过滤模型,实现了基于邮件客户端的用户反馈以及邮件过滤系统的自适应功能;采用线程池管理线程和overlapped I/0事件通信方式实现邮件客户端与邮件服务器间通信,实现了邮件过滤服务的高效率和稳定性。实验表明,SAMFUF在垃圾邮件过滤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Internet的发展,电子邮件作为一种通信方式逐渐普及。随着用户的增多和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如垃圾邮件、病毒侵犯、邮件爆炸、邮件被监听等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严重,所以保证邮件本身的安全以及电子邮件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就越来越重要了。  相似文献   

8.
骆丽娟 《科技信息》2007,(28):324-328
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是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高准确率,朴素贝叶斯算法更在基于内容的过滤方法中占了一席之地。本文介绍了贝叶斯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邮件过滤中的应用,并写出了其监督训练过程和邮件过滤具体过程,做出了全部过程的进程图。提出了笔者自己的一点想法,建立用户个人邮件训练集可能会更一步增加垃圾邮件过滤的正确度与召回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邮件蠕虫的概念及传播方式,详细阐述了邮件网络的无尺度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邮件蠕虫传播的因素,并根据用户检查频率对邮件蠕虫传播的影响和邮件网络的无尺度特性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邮件蠕虫传播的方法.在邮件服务器端采用行为模式识别技术来检测和控制邮件蠕虫的蔓延;客户端尽量使用Web邮件,减少邮件蠕虫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IP网络电话、语音电子商务等通信方式的优点融入电子邮件系统之中,构造大容量,具备电话和电脑两类用户、能随时随地接入的邮件系统。以通用SMTP/POP3邮件协议为基础,提出基于实时语音压缩的IP语音邮件的SMTP/POP3修改协议,并用VC++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729实时语音压缩标准的、具有简单和方便操作界面、具备说话人特征的IP语音邮件系统。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自由实现电脑用户到电话用户、电脑用户到电脑用户、电话用户到电话用户以及电话用户到电脑用户间的语音邮件发送和接收,提供特快语音邮件和普通语音邮件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个性化邮件过滤中接收的邮件没有规律、正常邮件和垃圾邮件存在严重类偏移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KNN)个性化邮件过滤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兴趣度模型(对兴趣度计算的改进,剔除用户习惯对建立兴趣度模型带来的影响)不断改变训练集,使得训练集中的文本始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目前INTERNET上主要的邮件攻击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sendmail的一种邮件过滤系统,采用基于地址和基于内容两种方法过滤邮件,防止邮件攻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交流、联系和接收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每天数以万计的电子邮件穿梭在国际互联网上。本文提出一种电子邮件的直接发送方法,其优点是减少了邮件传输的环节,避免了邮件发送服务嚣对电子邮件的限制,从而不仅加快了邮件传输的速度,而且特别适用于大批邮件群发系统。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垃圾邮件分类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垃圾邮件分类系统的具体要求,在传统规则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机器学习的知识,给出了系统体系结构和特征提取算法,试验了一种对新邮件计算所属类别后验概率的方法,并详细讨论了一个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个性化垃圾邮件分类系统的设计。提出的分TFIDF特征子集提取算法和朴素贝叶斯方法对邮件进行分类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应用朴素贝叶斯方法在新邮件到达的同时对其进行分类,具有较好的分类速度。  相似文献   

15.
垃圾邮件数量庞大、伪装形式多种多样,给反垃圾邮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提出了一个基于行为和时间特征的垃圾邮件检测方法。根据邮件收发记录分析基于社会网络的行为特征和基于邮件发送间隔的时间特征,采用步进式判别分析方法,选择具有较强判别能力的行为特征,形成特征子空间,将训练样本投影到特征子空间。使用带标签的训练样本训练支持向量机SVM,形成邮件决策信息,以此检测出垃圾邮件。利用最近3年真实邮件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提出的行为与时间特征能有效提升垃圾邮件检测的准确率和查全率,其整体性能优于其他的基于行为的垃圾邮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垃圾邮件的泛滥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鉴于现有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不足,在现有的贝叶斯方法技术、网络分布式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效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模型。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UML的多媒体邮件解析和合成的类图设计,通过对MIME邮件协议的分析,利用UML工具设计出一种可重用的电子邮件存储结构,实现对多媒体邮件的解析与合成,设计完全符合MIME规范,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应用于电子邮件客户端软件和统一消息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电子邮件一直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但现有基于SMTP协议和客户/服务器模式的电子邮件系统采用类似路由器的转发机制,由于服务器无法验证最初发送者的身份或源地址的真实性,导致垃圾邮件泛滥,而现有基于内容分析的过滤机制误判率高,经常导致邮件丢失.本文研究基于真实IPv6地址访问的P2P电子邮件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真实IPv6地址的发信人身份认证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真实IPv6地址访问的P2P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了对发信人源地址的认证与追踪,使得假冒源地址的垃圾邮件根本无法发出.  相似文献   

19.
针对钓鱼邮件带来的严重网络安全问题和社会危害,鉴于当前国内外反钓鱼邮件主要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钓鱼邮件的攻击过程及主要特征,结合黑名单过滤、白名单过滤、贝叶斯过滤3种技术各自的优点,提出了组合运用这3种技术实现对钓鱼邮件高效过滤的新思路,实现具有智能学习能力的有效过滤,同时降低钓鱼邮件的误报率和漏过率。研究提出了全面推行安全协议、正确使用安全管理软件的邮件服务器管理策略,以及用户使用邮件的安全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在安全防范技术、安全管理策略、安全使用方法3方面着手的、较为完善的钓鱼邮件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神经网络的邮件分类识别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分析了垃圾邮件和合法邮件的特征,对邮件结构字段信息和邮件正文信息加以离散和特征化处理,提取出7个特征属性来表示成向量代表电子邮件,采用BP神经网络来构造邮件分类识别器.经测试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邮件分类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并具有良好的效果和智能性、自学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