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为福建省松树线虫调查的第二部分,报道3种伞真滑刃线虫,即瑞氏伞真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rainulfi Braasch,2002、泰国伞真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hailandae Braasch,2002和伞真滑刃线虫未定种Bursaphe-lenchussp.瑞氏伞真滑刃线虫在形态描述上与原始文献相同,a值和b值与原始数据略有差别;泰国伞真滑刃线虫各项测量数据与原始文献均接近;伞真滑刃线虫未定种与小松伞真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pinasteri)相似,但未定种热杀死后尾部弯成钩状,末端钝圆无尾尖突,口针基部有膨大,且a值和c值与小松伞真滑刃线虫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7月至2002年12月在福建省各地共采集松树木质部样品256份,分离发现88份(34%)样品中含有伞真滑刃属Bursa phelenchus的线虫8种,本文先报道其中的4种:拟松材线虫Bursnphelenchus mucronatus Mamiya & Enda,1979、赫列尼克斯伞真滑刃线虫B.hellenicus Skarmoutsos G.et al.,1998、霍夫曼尼伞真滑刃线虫B.hofmanni Braasch,H.1998、奇异伞真滑刃线虫B.aberrans Fang,et al.,2002.  相似文献   

3.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在1份来自德国的松木质包装材料中截获一种伞滑刃线虫,经形态学观察、测量,以及ITS-RFLP图谱比对,鉴定为锥尾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onicaudatus Kanzaki,Tsuda & Futai,2000).该线虫属松材线虫组,与松材线虫(B.xylophilus)、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伪伞滑刃线虫(B.fraudulentus)、豆伞滑刃线虫(B.doui)等比较接近,但其雌虫尾较上述线虫更细长(c′=4.5),并且明显向腹面弯曲,尾尖突位于腹面,长约2~3μm;雄虫交和伞一般呈卵圆形或铲形.目前该线虫仅日本有报道,在德国尚无记载.作者对其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与4个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关于Bursaphelenchus中译名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鉴于在国内Bursaphelenchus学名的中文名被写成"伞滑刃线虫",作者指出其确切的中文名应当是伞真滑刃线虫,同时,指出其所隶属的Bursaphelenchinae应叫做伞真滑刃亚科,而不应叫做"伞滑刃亚科".此外,该亚科下的另外2个属,Parasitaphelenchus应叫做寄生真滑刃属,而不应叫做"寄生滑刃属",Rhadinaphelenchus应叫做细杆真滑刃属,而不应叫做"细杆滑刃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2018年7月自辽宁省沈阳市枯死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体内分离得到一种非常见的线虫,经光学显微镜初步观察到该线虫在枯死松树内种群单一且数量较多,为研究其与松树枯萎的关系,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该线虫进行系统的描述说明,以确定该线虫的种属,更好地进行线虫的鉴定与分类,并对咽滑刃属线虫的数据库进行补充,便以期为松树枯萎病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采集到的华山松枯死木样品劈成1 cm(长)×1 cm(宽)的薄片,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在室温条件下分离8~12 h后收集线虫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将分离到的线虫用4%的甲醛溶液浸泡法杀死并立即固定,制作永久玻片。将一定数量的线虫用无菌水漂洗3次后移入长满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培养基中,置于培养箱25℃暗培养7 d后可得到大量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拍摄雌成虫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采用De Man公式进行形态测计,并依据特征绘制出墨线图。扫描电子显微镜则用于观察线虫的侧区、唇区、阴门区、尾尖突等部位处的细微差别。提取线虫DNA并对其18S和28S D2—D3进行片段扩增、克隆和测序,多基因串联构建进化树,通过Bootstrap值分析聚类可靠性。经系统的形态学观察、测计以及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分析对该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该线虫能以真菌为食,主要形态特征为雌虫体长1 252~1 722μm,角质层具环纹;唇区圆形,缢缩明显;口针长12~16μm,具有明显的基部球;中食道球长卵圆形近圆形,瓣膜清晰;排泄孔通常位于中食道球后方;食道腺长叶状,从背面覆盖肠;卵巢前伸,卵母细胞呈单行排列;侧线数量为4,具阴门盖;尾部具单个茎状末端,附两个梗节,分别具4~6个端缘指状突起;雄虫体长略短,为972~1 383μm,体前部特征与雌虫相似;单精巢前伸,交合刺呈玫瑰刺状,长24~30μm,具2对尾乳突;尾部形态与雌虫相似,但更向腹面弯曲。系统发育分析基于核糖体RNA(rRNA)的18S和28S D2—D3基因序列,多基因串联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表明该线虫种群与基因库中具有可用序列的其他咽滑刃属线虫物种分开聚类。【结论】该线虫鉴定为辽宁咽滑刃线虫(Laimaphelenchus liaoningensis n. sp.),在形态特征方面通过具有阴门盖、4条侧线和尾端梗节的特征将其与其他类似种区分开来,在分子特征方面则通过与该属中其他种类分开聚类进行区分。这是中国关于咽滑刃属线虫的首次报道,同时华山松也为该属线虫的一新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灰葡萄孢成功培养了该线虫,表明该咽滑刃线虫能以真菌为食。咽滑刃属线虫的尾端结构在不同种间存在差异,只有借助扫描电镜才能观察到特征上的细微差别,说明仅基于光学显微镜的形态分类学鉴定面临一定困难,扫描电镜是观察线虫细微的尾尖形状和结构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在福建省厦门、南平、龙岩等地共采集松树木质部样品221份,分离发现80份(36%)样品中含有外滑刃科线虫,60份(27%)样品中含有华美外滑刃线虫Ektaphelenchoides compsi Baujard,1984,华美外滑刃线虫厦门虫口与法国虫口相似,但在体长和交合刺长度上略有区别;20份(9%)样品中含有巨球外真滑刃线虫Ektaphelenchus macrobulbosus(Ruhm,1956)Goodey,1960,Baujard,1984,巨球外真滑刃线虫厦门虫口与德国及法国虫口相似.但在体长和口针长度上有所不同.其中华美外滑刃线虫和巨球外真滑刃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京市紫金山、镇江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扬州市等5个市6个地区采集80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和赤松(P.densiflora)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其中的寄生线虫,初步分析结果如下:从采自南京紫金山上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双宫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dihystera)和松拟盘旋线虫(Paratylenchus pini);从南京江宁区衰弱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斯氏细小线虫(Gracilacus stei-neri)、尖头细小线虫(G.epacris)和斯特林细小线虫(G.straeleni),从健康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布科文针线虫(P.bukowinensis);从扬州市健康的马尾松根际中分离得到苹果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malinus);从镇江市健康黑松根际中分离得到微小针线虫(P.minutus)。其中,马尾松是苹果矮化线虫、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的新寄主,黑松是微小针线虫的新寄主。同时,布科文针线虫、斯特林细小线虫、尖头细小线虫和斯氏细小线虫为江苏省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检测法(贝尔曼漏斗法)研究了松枯死木中的线虫种类、相互存在关系和检出情况。初步将线虫分为4大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其在枯死木中的存在关系有14种类型。(1)松材线虫;(2)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3)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4)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5)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6)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7)拟松材线虫;(8)拟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9)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0)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1)伞滑刃属其它线虫;(12)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3)非伞滑刃属线虫;(14)无线虫。2008~2010年,松材线虫检出率分别为34.59%、28.21%和24.19%,呈逐年下降趋势;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14.04%、16.03%和0.8%。每年松材线虫检出率与季节的关系差异不明显,但常年基本上都有松材线虫,为枯死木的取样增加了难度。应用指示剂1号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松材线虫病木,其准确率达100%。随着时间流失,松材线虫在枯死木中慢慢消失,影响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结果,所以尽量在松树枯死初期取样。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至2006年对福建省长泰县柑橘根部寄生性线虫的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7个属10个种,其中对柑橘生产有一定危害的是短体属、矮化属、茎属和真滑刃属中的部分种类,这4个属的种类在长泰县的柑橘树根部普遍存在.本文作者先报道其中的5个种,其中同形真滑刃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造成越南松林的枯死是否为松材线虫所为,对越南南部的林同省、中部的承天-顺化省、北部的广宁省的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马尾松(P. massoniana Lamb.)和南亚松(P. merkusii jungh et de Vries)松树枯死现象及症状特点进行了调查,分别从52株枯死、濒死、健康松树木质部中抽取木质部样品,进行线虫分离,根据形态学特点确定这些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的种类。调查发现松树在枯死过程中,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褪绿变黄,进而褐红干枯,最后整个树冠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下垂且当年不落; 随着病程的发展,松脂分泌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树干上有天牛产卵刻槽,死亡的松树上有天牛的羽化孔。在抽取的松树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了泰国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hailandae)、悬臂伞滑刃线虫(B. gerberae)、中华伞滑刃线虫(B. sinensis)、树木伞滑刃线虫(B. silvestris)、托斯卡纳伞滑刃线虫(B. tusciae)、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i)、云杉小蠹伞滑刃线虫(B. rufipennis)和伞滑刃属线虫未定种(B. sp.),调查中未发现重要检疫性病原松材线虫(B. xylophilus)。  相似文献   

11.
于2008年5月至11月在中国江苏、浙江和甘肃省进行了与松树相关的线虫种类调查。对马尾松、黑松、湿地松、赤松、油松健康树及病树和死亡树的122个样木进行了检测,将分离到的线虫进行了线虫形态学光镜和扫描电镜的研究。结果共鉴定出5个属的10个种,它们分别是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 B. mucronatus, B. aberrans , B. hofmanni, B. sp., Aphelenchoides macronucleatus Baranovskya, A. vaughani Maslen, A. bicaudatus, Ektaphelenchoides pini, Laimaphelenchus sp. Fuchs。大部分线虫发现于死亡或濒死的松树上,只有Aphelenchoides bicaudatus存在于健康黑松树种。Laimaphelenchus sp.存在于油松树皮下,这是该种线虫在中国和Seinura wuae以黑松为寄主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自然条件下感染松材线虫病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江苏镇江出现的火炬松(Pinus taeda L.)枯死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检查,证实了这批枯死的火炬松系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 Buhrer) Nickle)危害所致,其在火炬松上的侵染特点为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罹病木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多有脂点且较大;分离物中多混杂有其他线虫。这是江苏省自1982年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首次关于火炬松自然感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运用14个SCAR标记引物对松材线虫病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抗性候选个体开展MuPS(Multiplex PCR of SCAR markers)分析。结果表明,120个样品中出现104个不同的MuPS型,区分率86.7%、74.2%的个体完全能够被识别。引物Pmscar157、Pmscar007、Pmscar053的多态位点数出现率非常高,分别占总位点数的131%、13.3%、18.4%,而引物Pmscar039、Pmscar499的位点数出现率非常低,分别占总位点数的0.16%、048%。因引物重复性高、稳定可靠,可通过获得的MuPS型识别抗性候选个体、管理抗性候选家系。  相似文献   

14.
应用M99-1引诱剂监测马尾松病虫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撞板式诱捕器M99-1引诱剂对马尾松林病虫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马尾松林除了松褐天牛Monochomus alternatus和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外,尚有象甲类和小蠹类,M99-1对松褐天牛的引诱效果良好,可用于松材线虫病的监测以及松褐天牛、松象甲、小蠹虫等主要害虫的诱杀与监测。  相似文献   

15.
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的松属树种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因此,对松材线虫致病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致病性的差异,通过活体染色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排泄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线虫分泌-排泄物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菌Bacillus spp.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重要的森林病害,其致病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从马尾松健康树和松材线虫病树中分离到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的植物内生菌,此菌及其代谢产物对断根松苗和离体松枝均有致病作用,且致病症状与松材线虫病类似,但对正常生长的松苗没有作用.这说明这种植物内生菌与松材线虫病有关,是一种弱致病菌.用1 mmol/L的苯甲酸溶液处理接种了松材线虫的松枝,松枝内的线虫照常增殖,但松材线虫病得到抑制.这说明植物内生菌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内因,松材线虫是激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重庆缙云山不同龄级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缙云山森林植被的4个优势种群3个年龄级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灰木利用资源的能力最强、分布广,为典型的泛化种,大头茶、栲树、马尾松对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特化,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尾松的中龄组与幼龄组特化现象十分显著,缙云山森林植被的先锋种马尾松的发展,导致环境的改变不适用于其幼龄个体的生长,群落演替到针阔叶混交林阶段,最后发展为以楮树等为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种群的资源利用能力,是种群分布与群落演替的内在原因,光因子和营养元素(如N)是群落演替的主要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松树体内已经发现有寄生线虫46个已知种和一些未定种。分属于3目9科17属。其中,滑刃目(Aphelenchida)线虫数量最多,包括滑刃科(Aphelenchidae)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伞滑刃线虫属(Bursaphelenchus),外滑刃科(Ektaphelenchidae)外滑刃线虫属(Ektaphelenchoides)、外真滑刃线虫属(Ektaphelenchus)、隐滑刃线虫属(Crytaphelenchus),长尾科(Seinuridae)长尾线虫属(Seinura)等,总共40个已知种。垫刃目(Tylenchida)包括粒科(Anguinidae)茎线虫属(Ditylenchus),伪垫刃科(Nothotylenchidae)柱形垫刃线虫属(Cylindrotylenchus),纽带科(Hoplolaimidae)拟盘旋线虫属(Pararotylenchus),环科(Criconematidae)小环线虫属(Criconemella)、鞘线虫属(Hemicycliophora)等,共6个已知种。矛线目(Dorylaimida)仅有1个未定种。根据不同目、科、属、种的线虫主要形态鉴定特征,编制了46种松树寄生线虫分类检索表,从而有利于人们方便地鉴定和区分松树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19.
岩溶地区马尾松群落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西岩溶山区生态重建示范点都安县三只羊乡岜马屯和全州县白宝乡行水田村的两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的外貌及结构特征、种类组成、土壤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相似性对比研究,并与砂、页岩地区的马尾松群落进行比较.得出:在特殊的情况下岩溶地区的碳酸盐岩地层的土壤形成酸性,是岩溶山区能形成马尾松群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