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栎树猝死病是一种为害林木和观赏植物的毁灭性病害,发病迅速,短期内即可造成寄主植物大量死亡,寄主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为害阔叶树树种。对其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预测,并系统评估其入侵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及检疫措施。【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以栎树猝死病菌现有分布点的环境变量为基础运算预测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绘制其在中国的适生预测图;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有害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标准,从5个准则层下设18个指标层因子,对栎树猝死病菌在我国的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MaxEnt模型测试遗漏率与预测遗漏率基本吻合,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的AUC值(area under curver, AUC)为0.974,标准差为0.008,明显高于随机分布模型,说明该模型对栎树猝死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作为后续评估依据。栎树猝死病菌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在101.9°~122.9° E,18.9°~38.0° N,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武夷山脉、南岭以南的沿海地区,约占中国行政区划面积的19.6%。栎树猝死病菌在中国的入侵风险指标值R为2.64,属于极高风险的有害生物。【结论】模型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较高,鉴于栎树猝死病菌在我国暂无分布记录,且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被归为极高风险等级,建议在进境检疫中对其可能寄主植物实施严格检疫及2年以上的隔离试种,防止其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根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体系的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在蛋白质水平探讨外生菌根提高马尾松抗旱能力的机制,笔者通过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根部蛋白提取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染色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较为适合马尾松根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的试验体系。结果表明:在每IPG胶条300 μg上样量条件下,采用酚抽法辅以适度超声波破碎进行马尾松根部蛋白提取、敏化和银染后水洗时间均为5 min×3次的快速银染程序进行染色,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马尾松根部蛋白双向电泳图谱,该方法可为其他松属树种的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菊方翅网蝽在南京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并确定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和风险大小,为菊方翅网蝽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踏查的方式对南京市8个主城区的公园、广场、绿道等进行调查;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预测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从传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扩散的可能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方面,对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入侵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在南京8个主城区均发现有菊方翅网蝽入侵,主要危害菊科杂草,在菊花上危害较轻;预测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0%;菊方翅网蝽在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得分为2.05,属高度风险有害生物。【结论】菊方翅网蝽在南京市已普遍发生,中国潜在适生范围广、风险较大,应加强对该虫的监测,避免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4.
葡萄皮尔斯病菌可引起葡萄等植物的灾难性毁灭,是世界上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笔者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从传入可能性、定殖可能性、扩散可能性、受害寄主经济重要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准则层所包括的18个指标层因子,对该病菌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入侵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皮尔斯病菌在上海的入侵风险指标值R为2.20,属于高风险的有害生物,建议在上海口岸进境检疫中对葡萄皮尔斯病实施严格检疫。针对上海这一风险性极高的病原微生物,作者提出在引种过程中除了要对该病菌的寄主植物进行严格检疫,还应实施2年以上的隔离试种,防止该病进入上海并向其他省区进一步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造成越南松林的枯死是否为松材线虫所为,对越南南部的林同省、中部的承天-顺化省、北部的广宁省的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马尾松(P. massoniana Lamb.)和南亚松(P. merkusii jungh et de Vries)松树枯死现象及症状特点进行了调查,分别从52株枯死、濒死、健康松树木质部中抽取木质部样品,进行线虫分离,根据形态学特点确定这些松树体内寄生线虫的种类。调查发现松树在枯死过程中,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逐渐褪绿变黄,进而褐红干枯,最后整个树冠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下垂且当年不落; 随着病程的发展,松脂分泌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树干上有天牛产卵刻槽,死亡的松树上有天牛的羽化孔。在抽取的松树样品中分离鉴定到了泰国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thailandae)、悬臂伞滑刃线虫(B. gerberae)、中华伞滑刃线虫(B. sinensis)、树木伞滑刃线虫(B. silvestris)、托斯卡纳伞滑刃线虫(B. tusciae)、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B. rainulfi)、云杉小蠹伞滑刃线虫(B. rufipennis)和伞滑刃属线虫未定种(B. sp.),调查中未发现重要检疫性病原松材线虫(B. xylophilus)。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李痘病毒入侵中国的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根据现有分布点及目标地区的环境变量运算出预测模型,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绘制李痘病毒在中国的适生等级预测图,将适生等级分成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 并以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标准,从传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扩散的可能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和病毒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5个准则层、共18个指标层因子,对该病毒在中国的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李痘病毒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经纬分布于101.93°~122.75°E,19.60°~40.76°N之间,占中国行政区划面积的25%~50%,适生范围较广。李痘病毒在中国的入侵风险指标值R值为2.49,属于高风险的有害生物,鉴于该病毒在中国暂无分布记录,建议在进境检疫中对其实施严格检疫,必须通过2种以上检测手段(必须包括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排查及2年以上的隔离试种,以防止该病毒进入中国进一步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松树萎蔫病的病原,严重威胁欧亚等国的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自2011年松材线虫基因组首次公布以来,高通量测序技术成为该病害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笔者从松材线虫的功能基因、非编码RNA、转录表达差异和基因组学等方面综述其致病机理,认为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转录组相关研究方面,可尝试开展空间转录组、单细胞测序等新技术,在染色体基因组的支持下寻找松材线虫中具有潜在调控功能的长链非编码RNA、融合基因和环状RNA等罕见核酸分子,挖掘可能存在的甲基化、RNA编辑、结构变异等未知现象;在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可以开展基因家族扩增、大样本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数量性状定位等研究,以挖掘与松材线虫致病力和繁殖力等重要性状紧密关联的基因或位点,阐明松材线虫不同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