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因此,研究归因对于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三种成败归因理论,并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成就动机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抽取稳定、可测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以及成就归因4个因素,测试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成就动机水平,,对黄石市初、高中共7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是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学习生物的;重点班级学生生物学习成就动机水平高于普通班级;女生生物学习成就动机明显高于男生;中学生生物学习成就动机年级差异显著,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学生在生物学习成功归因方面做得较好,但在失败归因方面易产生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情绪。提出了提高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讨论了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动机涉及的多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体育学习中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索性地将归因训练引入到体育领域中,通过教学实验来考察中学生体育学习中开展归因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归因训练理论中几个争议问题做了部分的解决,并对Weiner的归因效果论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通过归因训练能够使参加体育课学习的中学生其成败归因?情感?期望水平和意向等向积极方向转化,继而提高学生的坚持性?成就动机和体育学习成绩.多种归因训练方法的综合促使高中生理想归因及其效果的形成;归因训练后的情感?期望?意向等部分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与归因维度的联系较为松散.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查阅、分析和研究有关成就动机归因理论的文献,并结合运动训练的实践,提出了兰州女足运动员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成败与学生的成就动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介绍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学说——归因理论,以及学生成就归因训练的若干实验研究,从中探讨它们对教育工作的意义和启示,以期能引起教育工作者对归因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学业不良在大学生中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学业不良的归因是影响其成就动机和后继行为的重要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小学,针对大学生范围内的研究则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对我校学业不良者考试失败的归因进行了调查,对比威纳及国内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结论,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学业不良自我归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当代教育心理学界影响较大的归因理论——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归因理论和习得无助的归因理论,对分析学生成败归因与成就动机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运用归因理论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激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学会积极归因,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明确目标,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克服习得无助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归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归因会对学生的情绪反应、成功期望、成就动机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归因理论的阐述和对学习者学业状况的归因倾向分析,提出了归因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人文主义和成就动机和归因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动机现象做出了分析。没有哪种单一的动机理论能解释清楚关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各个方面,不同的理论只对于学生特定行为做出一定的解释,每一种理论都有局限性。这些理论可以作为在教室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菅维敏 《科技信息》2010,(17):I0320-I0320,I0420
在现代体育训练中,影响训练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动机常被我们所忽视或者是没有被重视。文中简单介绍了体育动机的作用,着重介绍了成就动机和归因指导理论。如何调动和调节运动员的最佳动机状态,及其对训练和学习起到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效应。成就动机与归因方式的差别对个体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有着不同影响,了解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发掘出每一个运动员的最大潜能。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物理课程标准设定的课程目标,以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和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培养与激发中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学阶段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容易产生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进而影响行为。对事件的归因就成为影响其行为的关键心理因素。另外,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学业成就成为中学阶段学生的“头等大事,”并且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人际交往也成为中学生凸显的行为表象。文章从心理归因的角度进行了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对高中学生物理成败的归因和成就动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韦纳归因理论,提出高中物理学习成败归因引导.针对高中物理学科特点,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成功,形成正确的归因倾向.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归因理论的相关理论成果,分析了个体行为的认知基础,提出了个体行为的完全归因概念并分析其要素与过程.为增进个体行为的完整性和应用性,进一步给出了个体行为完整归因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个体行为在时空环境的连续性以及心智环境的复杂性,并将归因的推断与归因效果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个体行为的归因认知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选取1 032名少数民族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成就动机问卷",考察了少数民族中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年龄特点、学校类型及城乡类型差异。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中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和成就动机总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显著高于男生;少数民族中学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高一年级学生追求成功动机的得分最高,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和高二年级,高二年级学生避免失败动机的得分最低,显著低于其它各年级;少数民族中学生在成就动机总分和避免失败动机上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重点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总分显著高于一般学校,一般学校学生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少数民族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城乡类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论激发成就动机的家庭教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成就动机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产物。家庭教育对于个体成就动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着重从独立性培养和自我概念的完善两个方面人手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独立性培养涉及认知独立性培养、独立活动训练、意志训练等,完善自我概念则是通过积极的肯定、期待和鼓励,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经验以及进行成败归因训练等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的现状与特点进行研究与探讨,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结论:(1)男生和女生在比赛定向因素、成就动机、归因方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自信心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成绩表现认同感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定向和归因方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运动等级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自信心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比赛定向中的技术水平的发挥、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归因方式中归因于能力、努力和成绩表现认同感中的认同感高都与运动自信心呈正相关,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要重点培养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自编的求知行为调查问卷,对重庆市2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内部动机、成就动机、社会动机和外部动机;在学习行为方面,低年级学生满怀理想却缺少实际行动,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强;高年级学生趋于务实,想学更多的实用知识,以便为就业做好准备;大学生更为看重知识的个体价值,把促进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取得事业成功作为衡量知识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刘旭 《科技信息》2013,(26):335-336
本文以吉首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叶平修正编制的动机C量表,对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大一、大二、大三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性别、年级、地域及所学专业的角度对运动成就动机的五个维度即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娱乐、感性体验、努力取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吉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成就动机总体水平处于中国运动员的中间水平;男生在感性体验所测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运动成就动机的总体水平要高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大一和大三在社会认可维度上的运动成就动机得分基本一致,也都高于大二;在努力取向方面,乡镇来的学生的运动成就动机得分要大于农村,而农村大于城市。  相似文献   

20.
季智明  潘旋  李晓莉 《科技信息》2013,(16):160-161
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和特征,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了解和把握这种心理特征,对于帮助职业人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职业人员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成就动机问卷对172名企事业单位的职业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正关系,并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前者对后者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