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桔青霉发酵生产核酸酶P1的适宜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桔青霉生产核酸酶P1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其组成为:葡萄糖7%,蛋白胨1%,玉米浆0.2%,磷酸氢二钾0.05%,磷酸二氢钾0.05%,氯化钙0.04%,硫酸锌0.02%,硫酸镁0.03%,硫酸锰0.05%,pH5.4,30℃发酵66h酶活达最高值,粗酶液酶活力400IU/mL。  相似文献   

2.
一株高产核酸酶P1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核酸酶P1产生茵桔青霉050421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UV)诱变处理,得到菌株050421-A,其产酶活力比出发茵株提高了约68.1%;将此菌株再经过化学试剂LiCl处理,得到遗传稳定性较好的茵株050421-A-AB,产酶活力在UV诱变基础上提高了40.05%,比原始出发茵株050421提高了约138.88%.  相似文献   

3.
从酒糟样品中筛选得到五株胞外植酸酶活性较高的酵母,选择酶活最高的1-1作为出发菌株,经单倍体分离、原生质体制备、紫外诱变,最后得到一株突变株Msp-2128,其胞外植酸酶活力为23.0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2%,且产酶稳定  相似文献   

4.
从酒糟样品中筛选得到五株胞外植酸酶活性较高的酵母,选择酶活最高的1-1作为出发菌株,经单倍体分离,原生质体制备,紫外诱变,最后得到一株突变株Msp-2128,其胞外植酸酶活力为23.08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2%,且产酶稳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电子束诱变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比较不同诱变剂量对白僵菌产几丁质酶的影响。实验结果,在诱变剂量为0.04×106rad时,发生正变的机率较高,部分菌株几丁质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1.28倍。  相似文献   

6.
本以40株含苯丙氨酸解氨酶的酵母为出发菌株,用L-苯丙氨酸和肉桂酸为底物对苯丙氨酸解氨酶活进行双向测量筛选,得到了一株高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菌株1001-20-6R。在1%肉桂酸,7.4mol/L氨,pH10.0,30℃条件下反应4小时,肉桂酸转化率达58.3%,其酶活为492u/g细胞干重。  相似文献   

7.
苯丙氨酸解氨酶菌株的选育及L─苯丙氨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AS2.102,1001-2O-6R和深红酵母RhodotorularubraAS2.279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苯丙氨酸解氨酶高活力菌株Rh.glutinisNC06,其酶活力是亲株1001-20-6R的1.5倍。在最适转化条件下,肉桂酸转化率达57.7%,每升转化液生成L-苯丙氨酸11.54克,另外对NC06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usLicheniformis)53号菌为出发菌株,在原生质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多次诱变处理,从大量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高产、稳定、耐热的碱性蛋白酶产生菌株53-G38-6,产酶活力由1104U/ml提高到22080U/ml.该诱变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基由质量分数(w/%)为胰蛋白胨1,酵母膏0.5,玉米粉5,Na2HPO412H2O0.4,KH2PO40.03,Na2CO30.1组成,pH自然,培养温度42℃,培养时间44~48h,w/%为0.2的CaCO3可提高酶的产量.酶作用的最适条件:62℃,pH10.0,pH在9~10之间稳定  相似文献   

9.
氨基酰化酶产生菌GR1—11菌株的选育和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物理因子诱变剂处理出发菌株米曲霉3.951(Aspergillus 3.951),获得氨基酰化酶(EC3.5.1.4)高产菌株GR1-11,这株经紫外线和γ射线诱变获得的变异株的产酶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1%,在最佳培养条件下,每克曲含氨基酰化酶达122.4单位,40%至6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所得粗酶比活力达210U/mg。  相似文献   

10.
对嗜麦芽假单胞菌P2菌株的质粒pSH1进行了限制酶切分析,确定了Bg1 Ⅱ,EcoR Ⅰ,Pst Ⅰ,Xba Ⅰ,BamH Ⅰ,Bgl Ⅰ,及Pvu Ⅱ共7种限制性内切酶在pSH1,质粒上的切割位点,前4种酶均为单一切点,后3种依次为2,7,5个切点。通过双酶切和部分酶切的方法绘制了pSH1质粒的限制酶切图谱。将pGP1-2质粒上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插入pSH1,获得了重组质粒pSH2.pSH2  相似文献   

11.
弱化H+-ATPase的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5)为出发菌株,以新霉素为选择 "压力",获得了弱化H+-ATPase变异菌株5M1、5M6和5B1。与出发菌株L5(对照)相比,各变异株的H+-ATPase活力分别下降51.3%、27.7%和34.3%。对变异株5M1、5M6和5B1的形态及其生理特性研究表明,变异株的细胞较菌株L5细长。L5的ATP含量为0.63×10-18mol/个,明显低于变异菌株;变异株5M6和5B1的ATP含量分别为1.18×10-18mol/个和1.38×10-18mol/个;变异株5M1的ATP含量最高,约为1.60×10-18mol/个。当各菌株在MRS培养基中37℃培养12h后,变异株表现出较高的谷氨酸到γ-氨基丁酸的转化率,其中变异株5M6最高,为16.73%,变异株5M1和5B1谷氨酸转化率居中,分别为15.6%和15.4%,出发菌株L5的谷氨酸转化率最低,为13.91%。与出发菌株L5相比,变异株5M6、5M1和5B1的H+-ATPase活性下降导致其耐酸性和耐盐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黑曲霉D8为出发菌株,采用60Coγ-射线,NTG处理等方法筛选得到黑曲霉木聚糖酶变异菌株Q116.在固体发酵试验中,酶活达到182611U/g.经过连续的传代保存,此菌株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3.
以筛选到的一株产碱性纤维素酶浅黄金色单胞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等处理后,筛选到一株产CMC酶活较高的变株.经5代诱变后,变株产CMC酶活从原来的(发酵液)156.61U/mL提高到325.45U/mL,同时,结果表明变株FQ2产酶特性已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的纤维素酶高产菌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本室保存的一株纤维素酶产量较高的拟康氏木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处理,用葡萄糖( 梯度浓度) 纤维素双层平板选育,在含葡萄糖(4% ) 纤维素双层平板上获得一株葡萄糖浓度高达10% 仍能产生纤维素水解透明圈的突变株UVⅢ.培养6 d ,干曲的CMC 酶活、FP 酶活和βG 酶活分别可达1145 .7 u/g 、55 .6 u/g 和24 u/g .分别是出发株的2 .4 倍、3.4 倍和12 .6 倍.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棒杆菌AS1.299经诱变后获得的高产蛋氨酸突变株N3-10作为出发菌株, 依次采用蛋氨酸结构类似物亮氨酸、 原亮氨酸和乙硫氨酸平板对
诱变后的突变株进行筛选, 得到蛋氨酸高产菌株依次为L3,LN7和E31. 结果表明, 亮氨酸对突变株N3-10的抑制质量浓度为8 g/L, 原亮氨酸对突变株L3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乙硫氨酸对LN7突变株的抑制质量浓度为3 g/L, 经紫外诱变和3种蛋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筛选, 最终获得蛋氨酸产量最高突变株E31, 产量为1.479 g/L, 比出发菌株N3 10蛋氨酸产量高0.379 g/L. 经5次传代, 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从12种55株酵母菌株中筛选出1株相对富含谷胱甘肽(GSH)的菌株──啤酒酵母S─12,经紫外线及硫酸二乙酯等复合诱变处理,以甲硫氨酸缺陷型(Met-)为筛选模型,获得1株高产谷胱甘肽变株M—05,其干细胞每g含有GSH14.43mg,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8.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屎肠球菌类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l)基因突变株,研究hyl基因的功能。方法:用pETX4577质粒构建屎肠球菌hyl基因重组自杀质粒,通过体内同源重组,筛选获得hyl基因的突变株,体外研究hyl基因缺失对突变株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经同源重组,利用卡那霉素抗性筛选,PCR、脉冲场电泳和southern blot进行鉴定获得基因突变株*hyl。突变株在体外的生长能力低于野生株。结论:hyl基因突变株构建成功,hyl基因在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屎肠球菌的毒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对细脚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粉拟青霉、香菇、平菇、金针菇等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初筛的基础上,选择以产酶较高的玫烟色拟青霉作为紫外诱变的出发菌株,筛选出一株相对高产突变菌株MFEC006,其酶活达到了0.548 3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4%,经8次传代培养,突变株性质稳定.对MFEC006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其最佳产酶条件为:pH为6.5.温度27℃,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 r/min.  相似文献   

19.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亚硝基胍以及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在基础培养基中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11倍,并且突变株经过传代10次,发酵能力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突变株在一组培养基上的γ-聚谷氨酸产量可达到33.81g/L,是优化前的1.11倍。该突变株的摇瓶发酵产量较高,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基因突变库中筛选出目的基因的突变种系,并对其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是研究不同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作用机制的一项基本技术.以sec-10突变种系的成功筛选为例,详细描述如何通过PCR检测方法从笔者实验室所构建的国内第一个秀丽线虫基因敲除突变库(可进行多达几百次的筛选量)中筛选出目的基因的突变种系,同时证明突变库的可用性.根据sec-10基因序列设计多套针对不同靶点的含干扰引物的巢式引物,通过凝胶电泳正确判断扩增产物的特异性和干扰引物对长片段产物的抑制特性,以选择有效的检测引物.简化了线虫复苏后的饲养方法,以取代恒温恒湿培养箱的使用.通过纯和致死平衡子的引入,克服了sec-10基因突变致死所导致的无法稳定传代的问题.总结了从秀丽线虫基因突变库中筛选突变种系的注意要点,为国内其它线虫基因突变库的筛选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