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煤化工炼焦推焦车自动走行控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PLC用于煤化工炼焦推焦车走行自动控制,实现炉号识别、自动定位功能等的方、法。本系统采用PLC二进制编码原理和位置式接近传感器实现自动炉号识别;采用数字控制变频调速器驱动电机,采用AD61高速计数模块进行反馈修正位置误差,探讨了离散数字处理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进行位置误差补偿的条件,保证推焦车自动走行过程中的自动精确定位;通过RS485实现PLC与上位机的通讯和报表管理。该方法和算法研制的系统在实际的推焦车控制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6米焦炉是安钢焦化厂的重点生产车间,焦炉的推焦车设计了液压站和辅助电磁站,前者通过液压系统泵站为推焦车完成自动化推焦作业提供能量介质,后者是在为系统提供动力的同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对现场工艺进行程序控制。二者配合共同完成了推焦作业,在推焦过程中,机械机构的连续动作存在着各种辊轮的润滑问题,推焦车原设计为分散就地润滑,且为人工手动,6米焦炉自2007年投产以来,推焦车的辊轮润滑不仅效果差,而且耗费人力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采用集中自动润滑方式来改善现状,本文主要阐述了推焦车集中自动润滑的原理、实现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焦炉二级模型(简称L2系统)在焦炉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上升管压力的自动控制、推焦车的一次对位和自动推焦、装煤车的自动装煤,几乎所有的子系统都离不开焦炉二级模型.以国内最早的二级系统为例,介绍了L2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焦化行业的发展,炼焦方式的不断改进,焦炉设备逐渐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7m焦炉设备作为焦化行业中较为先进的设备,其控制水平要求提高,精度提高,因此其对控制硬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罗克韦尔自动化系列产品应用其上,用来满足其高控制水平、高控制精度的要求。该文简单介绍了7m焦炉四大车的功能及作用,并以推焦车为例阐述了罗克韦尔自动化ControlLogix系列PLC、PowerFlex变频器、工控机及网络在7m焦炉四大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简述了罗克韦尔产品在推焦车上的功能应用。  相似文献   

5.
6.3米推焦车已经成为我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其走行机构的轮、轴属大过盈配合,无需加键即可传递较大转矩。本篇首先分析其过盈量,然后计算出热装的加热温度,最后选择合适的加热工具对车轮进行加热,配合适当的工装进行装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个模糊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研究了知识的“溶化”技术,即导入算法;无搜索快速推理;导出算法.对用三分法确立输入变量隶属函数及模糊规则求精作了有益的分析.用以上理论对连续推钢式加热炉进行控制,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依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工程,介绍了超大类矩形断面钢-混凝土复合顶管的结构构造、加工制作与施工监测方案,重点分析应力监测数据并结合数模结果揭示了管节在顶进及后续施工中的受力性能,以此来研究大埋深软土地层中新型超大断面顶管的施工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对于顶管中的任一管节,钢板与纵向肋板的应力在该管节顶进初期与全钢管顶推完成时出现较大波动,而中间段基本稳定在某一数值,且钢板轴向受力相比环向受力对管节纠偏更敏感;同一顶管不同管节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一致: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峰值应力位于顶推面拐角附近;变形趋势为竖向内凹、横向小幅外凸,峰值形变位于竖向跨中;管节峰值应力随顶管推进逐步增大,但均未超过弹性极限,峰值形变保持稳定;钢板的环向应力由水土压力控制,应力分布为上部受拉、左右受压,轴向应力由顶推力控制,其中竖直方向上的轴向应力也受管节竖向偏转和外壁环向荷载的影响;纵向肋板的轴向应力在水平方向上由顶推力控制,在竖直方向上由外壁环向荷载控制;后续施工过程中,顶管受力相对稳定.影响范围方面:注浆加固对钢板和纵向肋板的受力均有较大影响;管节环向焊接主要对钢板的环向与轴向受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视点     
《科技潮》2006,(8):6-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落户武汉;第三代电推火车滚装船下水;美科学家用水果制塑胶;新一代X光显微镜问世;日本开发出“太空货船”;海洋储存二氧化碳威胁珊瑚生存;艾滋病控制新药即将上市;中美合力打造大型中国植物志;  相似文献   

9.
在借鉴《大统历》的基础上,研析并较正了《授时历》“步交食”术文;同时根据《授时历》的平、定朔(望)推步,完整地给出其交食推步步骤和一般方法;用《授时历》推步和现代计算结果对部分交食记录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比较可得出古记录是观测实录还是预报结果,以及其中是否存在人为等因素,指出本文给出的《授时历》交食推步法确是其时天文官所用之法  相似文献   

10.
张华平  田仲初 《山西科技》2005,(3):63-64,67
文章以采用顶推法施工的张家界澧水大桥为背景,分析了斜度在顶推阶段对土梁内力的影响,进行了顶推仿真计算,并具体阐述施工控制的实施与成果,为同类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连续梁桥的顶推施工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焦炉煤气双缸交换机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气双缸交换机的电气装置是控制驱动焦炉中加热调节装置的关键设备.目前,国内生产的交换机仍采用位式控制.因此,故障频繁、维修费用高而且影响焦碳质量.本文介绍一种以PLC控制为主体的电气控制系统,它采用电子式接近开关做输入点,实现了对煤气双缸交换机的自动化控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推杆减速器内齿圈齿廓修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数控插齿机上加工推杆减速器内齿圈齿廓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齿廓修形应达到的理想状态,提出了一种易于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实现的“齿廓分段修形法”,以使内齿圈的齿廓修形能够达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可调气氛高温抗压试验机研究焦炭的高温抗压强度。在高炉实际反应程度范围内,焦炭抗压强度与失碳率呈近似直线关系。失碳率对强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抗压强度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高炉用焦炭的破碎机理。  相似文献   

14.
使用一台连续性高炉块状带热模型对焦炭在高炉中上部的失碳率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使用一台可调气氛高温抗压试验机研究了焦炭强度与温度和失碳率的关系。讨论了实际条件下焦炭失碳率及其强度在高炉内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高炉炼铁模型精度不高问题,提出建立高炉生产过程中精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对高炉的海量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其次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XGBoost、LightGBM、人工神经网络6种机器学习算法对高炉焦比、K值进行了预测,并采用特征工程和超参调优对机器学习预测进行了优化,最后采用新的集成学习方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不仅精准度高而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之上,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高炉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分析,得到了Pareto最优解,高炉操作者可以根据该多目标优化结果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某炼化公司的焦化加热炉为工业应用背景,采用预测函数控制-P ID透明控制结构,辅以基于延迟焦化过程焦炭塔的预热切换事件设计的前馈控制器,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实用的焦化加热炉先进控制系统。系统投运后,整个生产过程的平稳性和控制精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重多元回归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炭质量预测是焦化企业进行焦炭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在诸多生产因素已固定的条件下,焦炭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料煤性质。用煤质指标预测焦炭质量是焦炭质量预测的重要方法。考虑配合煤煤质指标和焦炭质量指标的多元性和相关性,采用多重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将焦炭质量的各指标作为一个整体,建立配合煤煤质指标对焦炭质量的预测模型。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思想,采用预测误差平方和(PRESS)和预测的方差验证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实际焦炭生产建立的焦炭质量预测多重多元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应用多重多元回归技术建立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对指导焦化企业的焦化生产,优化配煤和加强焦炭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焦炉立火道温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焦炉加热自适应控制算法,结合马鞍山钢铁公司煤焦化公司6^#焦炉加热的计算机串级控制系统,建立了温度控制系统的最优化控制模型,实践表明,该系统可靠,炉温稳定,节能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结合疲劳寿命预测的相关理论,根据经验公式估算出零件S-N曲线.拆分剪切机推链成链轴和外链板模型与内套和内链板模型,利用ANSYS的疲劳寿命分析模块分析了推链的受力和疲劳寿命情况,得出了推链内套、链轴、内链板、外链板的应力和疲劳寿命云图,其中链板内孔附近是推链的薄弱区域,外链板只能承受7.3594万次推压,而内链板能承受21.243万次推压.  相似文献   

20.
对焦炭塔液压-卡扎里密封快开底盖机进行强度分析。得到液压-卡扎里密封快开底盖机的整体变形图、总体应力分布图、底盖应力分布图、底盖法兰局部应力分布图、活套应力分布图及整体的位移分布图。且对几个危险截面安全性进行评定,进而对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对液压-卡扎里密封快开底盖机强度分析可有效控制可能出现的危险,为此类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