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仅国外不少学者对嫉妒有研究,嫉妒问题在我国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80年代以来就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嫉妒问题所展开的持续多年的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嫉妒的危害、根源、防治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李莹 《科技信息》2009,(2):96-96
近年来,关于嫉妒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嫉妒已经成为各种人际关系中涉及的概念。本文简要地描述了嫉妒的基本概念,嫉妒的相关理论,嫉妒的评估和嫉妒与人格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善意的嫉妒,可能比它的令人愉悦的对立面钦佩更加激励人心,使人上进!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嫉妒都被当作一种负面心理。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也纷纷指明了嫉妒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并设计了种种克服嫉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嫉妒真的是完全的负面心理吗?有没有一种可能,适当的嫉妒可能比钦佩更加激励人心,使人上进?  相似文献   

4.
张青  张明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01-103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过无数的争议。"嫉妒说"曾在《奥赛罗》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莎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嫉妒说"加以否定,指出《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能以嫉妒一说简单诠释。就"嫉妒"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和动机,探讨了造成奥塞罗悲剧的一些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嫉妒既毁人,又是干扰自己成长的源泉。有了嫉妒,不但不能尽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而且也玩忽了自己应尽的职守。本文对嫉妒心理的危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疏导初中生嫉妒心理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而嫉妒心理在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对此拟题,先对中学生嫉妒心理的起源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中学生的嫉妒心理的特性并探究嫉妒心理对中学生的危害。最后,通过分析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矫正嫉妒心理的一些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羡慕与嫉妒这种情绪情感,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多的这种情感,会在一方面会阻碍我们的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又严重的降低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本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嫉妒与羡慕的深层心理,从而可以提高自我的价值感,把羡慕与嫉妒这种情感引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嫉妒     
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嫉妒的本质,指出,嫉妒是一种感觉一动机的综合性活动;是包括情绪、心理乃至行为等表现的综合性过程;也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过程。嫉妒具有四个特征:针对性,排他性、破坏性、隐蔽性。本文通过对嫉妒的本质和特征的分析还想指出:只要人与人之间具有可比性,嫉妒就难以避免。嫉妒并非就是消极与病态的,它也可能激发创造性。只有非理性的嫉妒才是病态的。  相似文献   

9.
嫉妒是人类相当普遍的负面情绪,但是研究它的人却相当少,其成果则更少。造成这种不正常状况的因素主要是:目前尚没有较科学的方法展开准确的研究;很少有嫉妒者愿意向研究人员真正敞开心扉;研究者害怕引起某种“后果”,知难而退。虽然如此,但国外学者的嫉妒之研究在对象、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均有所进展.对嫉妒与平等、嫉妒与社会政策等敏感话题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众生嫉妒观     
本文摭拾70余条古今中外有关嫉妒的民谚,分作七类,以概括世俗社会的嫉妒观。文章还概述印度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教观、教义以及传说中有关嫉妒的部份内容,以概括宗教社会的嫉妒观。文章认为,二者虽各自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他们的嫉妒观却十分相同或相近,妒源都来自同一现实世界。二者对嫉妒虽持批判的态度,但也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宽容。宗教抑制嫉妒是出于自身的需要,但同时也起到为统治者所欣赏的稳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但嫉妒这种普遍的大众化情感,对人的身心发展危害很大。消解嫉妒对人际交往的破坏,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自我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从自我教育与嫉妒的内涵入手,分析大学生嫉妒的成因,提出从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评价等自我教育的四个方面消解嫉妒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着重探讨嫉妒的指向性特征、嫉妒指向性产生的条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嫉妒是心理学乐于考察的一种心理状态,但嫉妒不仅是一种通常发挥负面作用的心理现象,在更深的层次上,它涉及价值冲突,并直指人的生存意义.对情爱中的嫉妒心理这一特殊嫉妒类型的分析,可以考察情爱嫉妒心理的生成机制,探究嫉妒成为一种纯粹负面的情绪和心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嫉妒是严重危害人际关系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指向性、对等性等特性,是人们遇到挫折、障碍时产生的行为表现或情绪反应。虽然它产生于私有制的社会形态之中,但由于旧思想残余的影响,嫉妒至今仍然有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为了消除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我们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增强竞争意识,才能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起一种友爱、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一部整个地建构在视觉活动之上的小说。在其冷冰冰的视觉形象背后涌动着热辣辣的嫉妒之情。在《嫉妒》的视觉图像中 ,包涵着嫉妒者的关爱和鄙夷 ,融会着嫉妒者发热的联想 ,蕴藏着嫉妒者坚毅的理智。把情感凝聚成视觉图像 ,是格里耶全新的叙述实验  相似文献   

16.
汤舜 《科技资讯》2012,(18):249-250
嫉妒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普遍、消极的社会心理,也是自然产生的情感。嫉妒心理层次多样、特征明显、形式丰富、危害严重。我们要长久地与嫉妒作斗争,以化解其消极方面,使其朝着积极、有益的方面转化。  相似文献   

17.
“羡慕嫉妒恨”由“羡慕”、“嫉妒”、“恨”三个形容词整合而成,勾勒出一个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用于表达一种心理不平衡的复杂心态。该结构的流行源于其非同凡响的语用效果。“羡慕嫉妒恨”有可能词汇化为一个词。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分别在《奥赛罗》中塑造了奥赛罗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塑造了德米特里作为典型的嫉妒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的嫉妒心理时,他们还共同用到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9.
应用信号传递博弈,分别讨论申请者在无嫉妒、带嫉妒情况下的分离均衡,以及混杂均衡,为企业选拔高潜质人才提供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角度对嫉妒情绪进行研究,认为消费外部性是嫉妒的起因。消费外部性使个体在消费的效用上相互影响,即个体的效用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消费水平,还取决于其他个体的消费水平。同时,利用消费效用函数,分析嫉妒者的行为,以及被嫉妒者对嫉妒行为的应对策略。研究结论表明:如果社会消费水平相差较小,嫉妒者产生良性的嫉妒情绪,社会达到"和平"均衡;如果社会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嫉妒者会产生恶性的嫉妒情绪,社会达到"约束消费"或"忍受破坏"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