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P2P (Peer-to-Peer) networks,some malicious peers can impact on overall networks performance.One of the malicious behaviors of these peers is malicious packet dropping.In this paper,our focus is to detect and to exclude peers that misbehave by dropping some or all packets.Here,we propose a reputation-based mechanism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efficiently.The proposed mechanism uses both direct reputation information and indirect reputation information to compute comprehensive reputation of a peer.At the same...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为攻击者蔓延恶意内容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式.因此,对于P2P网络而言,信任模型是非常必要的.提出的信任模型中,用户评价交易方并将其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然后和其他节点共享数据库中的信息.该模型还能够建立善意节点之间的信任,并且能够识别恶意节点.模拟实验表明,提出的信任模型在阻止P2P网络中恶意内容蔓延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且具有较好的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P2P是自治的网络系统,近年来P2P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free-riding节点和恶意节点,这些节点的不合作行为不仅不能对系统提供服务,还会对系统进行恶意的破坏,对系统的性能和用户满意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该文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基于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理论的P2P激励机制,经过分析及仿真实现表明,该文提出的机制是简单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P2P是自治的网络系统,近年来P2P网络中出现了大量的free-riding节点和恶意节点,这些节点的不合作行为不仅不能对系统提供服务,还会对系统进行恶意的破坏,对系统的性能和用户满意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该文利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基于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理论的P2P激励机制,经过分析及仿真实现表明,该文提出的机制是简单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由于P2P开放、匿名和高度动态的特性而容易受到攻击并被攻击者用来散布恶意信息的问题,需要建立P2P节点间的信任关系,提出一种TPP(trust in peer to peer)方案。该方案中每个节点通过计算被查询节点信任值的方式,使用信任向量建立本地信任表,并提交对另外节点的评价以建立全局可信表,最终建立一个信任网络。模拟结果表明TPP比其他模型的交易成功率高,而通信和计算资源开销小,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冒名、协同作弊以及"搭车行为"等安全问题。通过建立TPP模型,P2P网络有更强的健壮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提高,易于建立更加可信的网络。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任向量的P2P网络信任管理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由于P2P开放、匿名和高度动态的特性而容易受到攻击并被攻击者用来散布恶意信息的问题,需要建立P2P节点间的信任关系,提出一种TPP(trust in peer topeer)方案。该方案中每个节点通过计算被查询节点信任值的方式,使用信任向量建立本地信任表,并提交对另外节点的评价以建立全局可信表,最终建立一个信任网络。模拟结果表明,TPP比其他模型的交易成功率高,而通信和计算资源开销小,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冒名、协同作弊以及"搭车行为"等安全问题。通过建立TPP模型,P2P网络有更强的健壮性和可扩展性,安全性提高,易于建立更加可信的网络。  相似文献   

7.
应用关系集合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当前P2P(Peer to Peer)网络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应用关系集合的P2P网络信任模型RSTM(Relationship Set Trust Model)。该模型利用关系集合,随机抽取节点,对给出应答消息的节点进行推荐,对提供服务的节点进行评估,对有不良行为者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仿真实验证明,此模型可有效地剔除大部分恶意节点,阻止恶意节点集体欺骗行为,并在减小网络搜索范围的情况下,不失全面性地对节点进行评估,有效提高了P2P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具有开放、匿名、节点间松耦合等特性,这些特性导致许多恶意节点提供虚假资源、恶意评价、团伙作案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网络信任模型RCTrust,该模型在将节点根据兴趣等历史信息以簇的形式聚集的基础上,根据节点通信的目标所在簇分为簇内信任和簇外信任两种类型,并根据节点的通信成功率、通信历史相关度、评价诚实度以及评价时效性等行为对节点的信誉进行评价和反馈.仿真分析表明,该信任模型具有抵抗恶意攻击的能力,并提供了较高的通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P2P文件共享框架中激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Peer-to-Peer(P2P)网络都假设每个用户能积极共享自己的资源,这导致了大量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的出现。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贡献大小的接纳控制和资源分配结合使用的激励策略。为网络做出较多贡献的节点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可以预期整个网络的性能将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A fully distributed exchange-based anonymity P2P reputation system—EARep was proposed. EARep can provide all the peer’s anonymity in a fully distributed structured manner. In EARep, each peer’s anonymity is achieved by changing pseudonym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DARep, which is an existing representative scheme, our system has two main features. First, EARep increased anonymity degree (measured by linkage probability) and was much more scalable than DARep. Specifically, with the same message overhead, EARep reduced the linkage probability by more than 50% compared with DARep. Alternatively, to achieve the same anonymity degree, the message overhead in EARep was less than 25% of that in DARep. Second, the service selection success ratio of EARep was greater than 90% even when the percentage of malicious peers was up to 70%, which makes our system robust to malicious behaviors of peers. Biography: WEI Yunzhao (1978–), male, Ph.D.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P2P network, wireless network.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对等计算(P2P)网络中存在的搭便车、公共悲剧、虚假文件、共谋以及不合作等问题,在分析对等节点类型和设定激励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票券的P2P激励机制,并结合一种新的全局信誉度算法对节点行为进行调控.机制利用hash链技术并参考Payword思想设计了适用于P2P网络分布式支付行为的电子票券,并通过引入惩罚因子实现节点信誉度的评价方法.构建仿真实验环境对基于电子票券和全局信誉度的P2P激励机制展开了一系列实验.实验和分析结论表明,机制可有效遏制恶意节点,激励对等节点积极的、诚实地持续贡献自己的各种资源和进行协作,促使P2P网络逐渐演变为有序的任务协作和资源共享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2.
RR-Chord:一个基于Chord的低开销快速查询P2P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结构化P2P系统高异质性和节点频繁加入或离开带来的系统性能问题,基于Chord设计了一个RR-Chord系统.该系统所有节点被分为路由节点和非路由节点.路由节点具有更多的资源和路由信息,并可根据自身能力的强弱调整其路由表的大小,所有的路由节点形成路由环,所有的路由信息在路由环上路由以提高系统的查询效率.设计的新的加入算法,进一步减少了节点频繁加入与离开造成的维护开销.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RR-Chord具有较好的路由性能和非常低的维护开销.  相似文献   

13.
在基于Super-Peer的对等网络中,由于NAT设备的存在,影响了P2P的TCP连接。在分析目前已有的TCP穿越NAT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基于Super-Peer的对等网络中进行TCP连接的解决方案,保证了Peer之间进行TCP连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不同角色和反馈可信度的P2P信誉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已有的全局信誉模型,多数方案仅单独使用正面或负面否认信息构建实体的信誉值,且基本建立在信任度高的节点反馈也更可信的假设上,将节点的反馈质量等同于服务质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不同角色和反馈可信度的P2P全局信誉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数学表述和实现方法。分析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已有的全局模型能有效防止恶意节点用诚信买掩盖恶意卖以及共谋欺骗等恶意行为,促进节点积极诚信参与网络活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面向对等网络应用的信任与名誉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P 2P(peer to peer)网络已经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但是如何建立Peer之间的信任关系,却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该文使用两种表——局部信任表和全局名誉表,提出了一种方案——P 2P trust:每个节点保存与其交易过的一些服务质量好的节点的局部信任值,组成局部信任表,同时每个节点保存另外几个节点的全局名誉表,并且引入朋友机制,这样就结合了局部名誉表和全局名誉表各自的优点。P 2P trust可以解决冒名、协同作弊等问题,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有很强安全性和较好可扩展性,并且运行开销相对比较小。  相似文献   

16.
对于P2P这样高度自主的分布式系统而言,安全性的提高应该依靠对节点相关机制和对文档相关机制的共同控制来实现.设计了存贮节点直接交互评价和对下载资源评价的数据结构,给出了过滤推荐节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2P文件系统信任模型及访问控制方案.通过计算节点的信任值和资源的信任值,并设置资源提供者信任阈值和共享文件信任阈值2种限制,保证选取安全可靠的下载源,从而实现安全访问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P2P文件共享网络中,该模型能有效遏制恶意节点的不良行为,提高真实文件的下载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对等网信誉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推荐信息的可用性。现有模型将推荐节点的交易可信度等同于其推荐可信度,因而容易造成恶意推荐节点对信誉系统的虚假推荐和共谋推荐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意图隐藏的推荐可信度评价模型。在该模型中,一方面恶意推荐节点无法判断节点的查询意图,因而很难采取针对性行为;另一方面,基于历史推荐满意度的评价方法能对节点的推荐可信度进行有效评价。分析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P2P流媒体技术已经成为Internet上大规模流媒体应用的最流行的实现方案,但其服务质量会受到搭便车问题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差分服务的激励机制,该机制根据节点的贡献值和节目的流行度两个因素来计算节点的信誉,节目列表服务器按照节点的信誉值返回相应的节目列表,这样可以实现内容差分服务以避免搭便车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视频播放质量。  相似文献   

19.
In P2P Grid computing systems, the authorization decision is often tackled by two different trust management methods: policy-based approach, where authorization are built on logical rules and verifiable properties encoded in signed credentials, and reputation-based approach, based on collecting, aggregating and disseminating reputation among the peers. However, the overhead caused by proof of compliance on authorization and the absence of certifying authorities may negate the strong and objective security advantages of policy-based approach, whilst vagueness, complexity and in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caused by reputation evolution may eliminate the quantitative and flexible advantages of reputation-based approach. We propose an adaptive trust management framework, which combines the merit of policy proof and reputation evolution such that authorization is aware of not only the strong and objective security traits, but also the calculability and the availability security traits. Finally, the framework of system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20.
基于节点连接模式的P2P节点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对等网络(P2P)技术网络的分布式特点,依据节点在单位时间内连接的目的子网数量(d值)和节点单位时间内连接的目的IP数目与有效连接数目的比值(m值)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连接特性的P2P节点识别算法。P2P节点的d值和m值都明显大于其他节点(如典型的HTTP节点),并存在一个阈值区间,据此可高效识别P2P节点。在清华大学校园网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比当前主流的算法识别效果更好,节点误识别率和丢失率都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