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电子、质子分别轰击核靶原子K壳层电离截面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摸(Mg)、铝(Al)、钙(Ca)、钪(Sc)、钛(Ti)、钒(V)、铬(Cr)等核靶的计算结果。最后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射流侵彻陶瓷靶试验研究与工程计算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介绍了射流侵彻陶瓷靶的系统试验研究,全面地分析了射流侵彻陶瓷靶的规律和陶瓷靶抗射流侵彻机理,通过分析射流着靶速度和破甲速度的关系曲线,建立了射流着靶速度与破甲速度的力学模型和工程计算模型,提出了射流侵彻陶瓷靶的工程计算模型和陶瓷靶对断裂射流的干扰因子。  相似文献   

3.
运用蒙卡程序MCNPX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系统(简称ADS)的标准散裂中子靶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了在0.6~1.5 GeV的质子轰击下,标准Pb靶发生散裂反应产生的中子产额及分布、中子能谱以及靶内能量沉积分布.计算结果与文献理论数据、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用活化法和叠靶降能技术,测量了从阈能到26.4MeV能区181Ta(α,n)184Re和181Ta(α,2n)183Re的激发函数,实验结果同其他作者的结果作了比较,并且采用考虑了平衡前发射的统计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同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用化法和叠靶降能技术,测量了从阈能到26.4MeV能共^181Ta(a,n)^184Re和^181Ta(a,2n)^183Re的激发函数,实验结果同其他作者的结果作了比较,并且采用考虑了平衡前发射的统计模型发理论计算,计算结果同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磁控溅射靶磁场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麦克斯韦方程,推导了射频磁控溅射靶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并研究了靶磁场的三维分布规律,得到了磁控靶的磁场在中心圆环有较强的水平分量,边缘有较强的垂直分量的结果,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YS软件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系统(ADS)紧凑型液态金属散裂靶靶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模拟计算中针对靶区不同铅铋合金(LBE)流量和靶窗厚度两个重要设计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BE入口流量为400kg·s~(-1)和靶窗厚度为2mm时满足靶区热工水力要求.计算结果可为紧凑型液态金属散裂靶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磁控溅射靶磁场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麦克斯韦方程,推导了射频磁控溅射靶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并研究了靶磁场的三维分布规律,得到了磁控靶的磁场在中心圆环有较强的水平分量、边缘有较强的垂直分量的结果,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对于子弹冲击多层板靶的变形─损伤过程以三维数值模拟作了理论研讨,给出了必要的基本方程.板靶具有材料各向异性和结构非均匀性;冲击引起的微损伤是各向异性的,造成材料的非线性;冲击造成的局部大变形,构成几何非线性.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说明了典型的应变波在靶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电子轰击核靶原子K壳层电离截面的一种计算方法。文中给出了镁(Mg)、铝(Al)、钙(Ca)、钪(Sc)、钛(Ti)、钒(V)、铬(Cr)等核靶的计算结果,并与质子轰击的情况做了比较,最后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Ti,Zr)N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对独立的Ti靶和Zr靶的电流进行控制,成功地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成分配比的(Ti,Zr)N薄膜,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Ti,Zr)N薄膜为单一的fcc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Ti,Zr)N薄膜出现分离的(Ti,Zr)N,(Zr,Ti)N,TiN,ZrN的混合相结合,(Ti,Zr)N膜层随弧电流的增加,择优取向从(220)→(111)(220)→(111)变化,显微硬度测试表明,薄膜具有很高的硬度,在较宽的成分薄围内硬度基本保持一致,同时探讨了(Ti,Zr)N薄膜的宏观残余应力,显微硬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2.
钨合金球侵彻多层等间隔硬铝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行了钨合金球侵彻多层等间隔硬铝靶的实验研究。获得了钨合金球贯穿靶板层数与撞击速度的关系。通过对球撞靶速度、靶板破坏模式、球变形和冲塞的观测,给出了钨合金球的临界破碎条件,建立了球变形的近似计算式和贯穿靶板的理论计算公式。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并对钨球和钢球破片侵彻多层间隔硬铝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计算了电子加速器中不同能量的电子垂直入射到钨靶和金靶上时的光中子产额。采用 Monte Carlo 程序EGS4对电子光子簇在靶中的输运进行模拟 ,计算出光子在靶中的径迹长度 ,从而求出光中子产额。对电子加速器钨靶和金靶中的光中子产额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电子加速器中光中子产额随打靶电子能量变化的规律及随靶厚度变化的规律 ,为加速器靶和屏蔽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并为计算光中子的剂量分布和复合靶中的光中子产额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聚能射流对带壳装药的冲击引爆能力与其侵彻有限厚靶板的剩余头部参量及剩余动能密切相关.为研究考虑形状分布特性的聚能射流侵彻作用规律,建立了聚能射流侵彻靶板及靶后参量计算模型.开展了50 mm聚能射流成型X光试验及静破甲试验研究,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射流形状、靶板厚度、炸高等因素对聚能射流侵彻有限厚靶板剩余射流头部参量及剩余动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靶板厚度的增大,剩余头部参量减小.随着炸高的增大,一次函数形状射流剩余头部参量持续降低,常函数、二次函数形状的射流剩余头部参量先增大后减小.在不同的靶板厚度及炸高条件下常函数形状射流的剩余头部参量均为最大;在侵彻有限厚靶板剩余射流动能方面,其剩余射流动能随着靶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炸高的增大,常函数形状射流剩余动能持续降低,一次、二次函数形状的射流剩余动能先减小后增大.当炸高小于4~5倍装药口径时,二次函数形状射流剩余能量最高,当炸高大于4~5倍装药口径时,常函数形状聚能射流剩余能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陆祥翠  付慧生 《科技信息》2009,(7):77-77,87
为了满足射击运动的发展和射击水平的提高,克服人工报靶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自动报靶方案,首先,采集靶面图像,并转换成灰度位图,其次,对灰度位图进行滤波,最后,通过相关图像处理,自动识别环线、靶心和弹孔,并计算环值,研究表明.该方案的自动报靶结果平均误差不超过0.1环。  相似文献   

16.
灰靶分析在岩体稳定性分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指标等级评价目前一般采用定性评判,运用灰色系统中的灰靶分析,可以对其进行定量评价.以岩体稳定性分级为例介绍了评价多指标等级的灰靶分析法,经数据算例验证是可行的、合理的。该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相比计算简便,计算量少。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现有设计水平下,爆炸成形弹丸EFP(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s)的飞行特性及侵彻威力,用37火炮发射长径比为1.5的钢EFP的模拟弹丸,其着靶速度在1.3km左右,对大间隔的多层A3薄钢靶板进行侵彻,弹丸贯穿了5层靶,质量损失较小。利用高速摄影考察了EFP在靶间的飞行姿态变化,分析了EFP对多层大间隔靶侵彻的作用过程及其机理。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所设计的EFP具有较为理想的飞行稳定性,对多层间隔侵彻能力强 ,为设计攻击舰艇等装甲目标的战斗部装药结构提供了较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钢丝网增强活性粉末混凝土抗侵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新型钢丝网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避弹层的抗侵彻性能,进行了抗侵彻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制作了钢丝网RPC、钢纤维RPC试验靶体.分别采用步枪子弹和57 mm半穿甲弹进行了冲击试验,冲击试验的弹体速度分别为710、340 m/s,主要比较靶体的破坏形态和弹体对靶体的侵彻深度.为利用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上述靶体的抗侵彻性能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创建了新型钢丝网RPC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试验和计算结果均表明:钢丝网RPC具有较好的抗局部破坏和抗裂的性能,且具有较高的效费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建设为我国发展第一条基于高功率质子加速器Muon束及?SR技术提供广阔平台,本文运用Monte Carlo工具G4beamLine模拟计算基于CSNS试验Muon源,寻求Muon靶最优状和最佳靶材,使靶产生表面?+经过简单输运后,能在?SR实验区获小尺寸,小角散,高强度束斑,然后对规则方靶利用有差分法建模计算靶内温度场分,并对规则靶提出由热平衡简单估算靶温度场方法,最后对靶热应力进行分析计算.试验Muon源建造在我国建设与国外同行比拟Muon束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蒙特卡罗模拟单元素靶的溅射产额角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能量为27keVAr+轰击Ag和Cd单元素靶的力学运动,以研究级联碰撞产生的溅射原子的空间分布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以得出微分溅射产额角分布.计算结果和实验值作了比较,并讨论了两种单元素靶的微分产额角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