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10-HDA对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增殖效果.原代培养24 h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10-HDA(0.1 μmol/L、1.0 μmol/L、10 μmol/L)作用后,利用Br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增殖,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中剂量浓度(1.0 μmol/L)的10-HDA作用海马神经元24h后,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高浓度(10 μmol/L)10-HDA作用海马神经元24 h后,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低剂量组(0.1 μmol/L).BrdU免疫荧光染色表明,中剂量浓度的10-HDA可使细胞增殖,增殖率达到(19.37±2.192 1)%.尼氏染色结果表明,10-HDA使海马神经元数量增加了(20.31±4.086 5)%.研究结果表明,10-HDA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有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的反复惊厥样放电为模型,根据对培养6d(天)皮层神经元的不同处理分为3组:正常DMEM培养液组(CONT1)、正常细胞外液组(CONT2)和无镁细胞外液组(MGF)。神经元在上述3种液体中孵育3h,然后恢复正常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在培养7、12及17d时应用实时定量PCR测定了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后NMDA受体亚基NR1、NR2A与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MGF组NR1 mRNA表达在培养7d时明显降低,培养12d时明显升高(p<0.05);NR2A mRNA表达在培养12d时明显降低,培养17d时明显升高(p<0.05);NR2B mRNA表达在培养7d与17d时明显升高(p<0.05)。而培养17d NR1 mRNA表达、7d NR2A mRNA表达及12d的皮层神经元NR2B mRNA表达3组中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GF组NR1/NR2A、NR1/NR2B和NR1/NR2A/NR2B在培养7、12与17d皮层神经元均有明显的变化。可见早期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可以诱导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远期NMDAR亚基mRNA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gp120 V3环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MTT法确定姜黄素神经元保护性剂量和gp120 V3环神经元毒性剂量.应用Fura-2/AM钙离子探针检测各组突触体内Ca2+浓度,透射电镜观察突触体形态改变,体视学方法分析线粒体体密度Vvm、线粒体数密度Nm、线粒体的平均体积Vm.结果:浓度为1μmol/L的姜黄素在48h内对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浓度为2 μmol/L的姜黄素作用12 b以及更高浓度,显著抑制细胞存活率(P<0.05);gp120 V3环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毒性具有时间依赖性,其中各浓度gp120 V3环在作用2~8h范围内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在作用12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浓度为1 nmol/L的gp120 V3环作用24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为(85.3±2.8)%,因此采用浓度1 nmol/L gp120 V3环观察其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体损伤效应.与对照组相比,gp120 V3环孵育的突触体内线粒体明显肿胀,Vom、Nm、Vm增大,Ca2浓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gp120 V3环组与尼莫地平+ gp120 V3环组V(o)m、Nm、Vm明显减小(P<0.01),Ca2+浓度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姜黄素或尼莫地平单独作用于突触体对其形态及Ca2+浓度无影响.结论:姜黄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药理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gp120 V3环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具有时间依赖性.姜黄素可减轻gp120 V3环导致的神经元突触体损伤,减小gp120V3环引起的突触体内增大的线粒体V(om)、Nm、Vm,其机制可能抑制gp120 V3环过度激活的Ca2+通道,从而降低细胞内升高的Ca2+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NaNO3对人肺A549细胞以及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毒性作用,用不同浓度NaNO3(10、30、100、300和1 000μmol/L)分别对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和A549细胞进行24h暴露处理,考察了不同处理组细胞中即早基因c-fos和c-jun以及凋亡基因p53,bax和bcl-2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NaNO3处理可诱导A549细胞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增加,bax/bcl-2mRNA比值也呈上升趋势;同时,不同浓度NaNO3可明显上调大鼠海马神经元bax/bcl-2mRNA比值,而对p53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由此推断,NaNO3可能会通过刺激即早基因和其下游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引起肺和脑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5.
探索用24 h内新生SD大鼠进行神经元体外培养的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胰酶消化5~10 min后,放入含100 g/L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更换含B27无血清培养基.以后每隔1d,半换液.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神经元于第2天长出突起,第3天神经元间形成复杂的联系,第7天神经元发育基本成熟.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鉴定,培养细胞均为神经元,纯度可达90%以上,可以用于实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IL-6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功能性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给予Schaffer侧支高频电刺激(HFS)诱发长时程增强(LTP),观察不同药物处理组EPSP起始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6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大鼠海马脑片的LTP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姜黄素可部分拮抗IL-6和NMDA对海马脑片LTP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姜黄素和NMDA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基础突触传递无影响.结论:姜黄素对海马神经元具有功能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作用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MDA受体,拮抗IL-6引起神经元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肽VIP-TAT(血管活性肠肽重组肽)对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向SD大鼠双眼玻璃体腔注射40nmol NMDA(2μL)建立视网膜损伤模型,治疗组向玻璃体腔注射2μL不同浓度(10 pmol/L、1 nmol/L、100 nmol/L、10μmol/L)的VIP-TAT,NMDA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7天用黑白箱装置对其行为学进行检测,观察每组大鼠术后视觉行为的变化;采用视网膜电图评估每组大鼠视功能的差异;石蜡切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的差异.结果:行为学检测显示,各组大鼠在暗室停留时间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1 nmol/L的VIP-TAT能够显著提高因NMDA损伤而降低的b波与明视负向反应(Ph NR)的振幅;HE染色显示:在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中,浓度为1 nmol/L的VIP-TAT能有效增加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视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目.结论:NMDA诱导的SD大鼠青光眼模型中,VIP-TAT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镧对大鼠海马锥形细胞钾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锥形细胞上研究了氯化镧对去极化激活的外向钾电流(主要包括快速激活与失活的瞬时外向钾电流IA和平台电流IK)的影响.结果发现:细胞外液中10-5m o l/L L a3 可显著抑制IA,电流减小辐度为(55.3±5)%.依次向细胞外液中加入1-0 7m o l/L,10-6m o l/L,10-5m o l/L,10-4m o l/L,1-0 3m o l/L的L a3 后,IA电流逐渐减小,最大抑制率达到(60±2)%,即L a3 对IA的抑制作用与浓度相关.但外液中L a3 对IK没有影响,也与频率无关.这提示在大鼠海马锥形细胞膜钾通道上可能存在L a3 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15-KETE 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2 + 的作用及其来源。方法以酶法( 胶原酶Ⅰ型和弹性 酶) 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将细胞稀释所需密度( 2 × 105 个/mL) ,加样于6 孔板中的盖玻片上,放 入37℃孵箱中培养12 h,细胞贴壁后,取出6 孔板中的盖玻片,放入特制的小槽内,D-Hanks 液冲洗细胞3 次,加入 1 × 10 - 5mol /L 的Flou-3 /AM,置37℃孵箱中避光孵育约30 min,用D-Hanks 液洗去细胞外残留染料,应用激光扫描 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测定了15-KETE 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1) 15-KETE ( 1 × 10 - 8-1 × 10 - 6 ) mol /L 可依赖性引起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Ca2 +]i) 增加; 2) 1 × 10 - 6 mol /L 维拉米( 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和无钙离子细胞外液显著阻抑了1 × 10 - 6 mol /L 15-KETE 引起肺动脉平滑肌[Ca2 +]i 增 加。结论15-KETE 可引起大鼠肺动脉平滑肌[Ca2 +]i 增加,并且此钙来源于细胞外液钙离子。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强度训练大鼠停训28周为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运动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因子Bax、Bcl-2表达的影响.参照Bedford训练方案,建立起Sprague dawley(SD)大鼠有氧训练与疲劳训练动物模型,停训28周后,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Bax、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有氧训练大鼠老年期海马神经元Bcl-2/Bax比值升高,长期疲劳训练大鼠老年期海马神经元Bcl-2/Bax比值下降.这是因为长期有氧训练促进了大鼠海马神经元产生了良好的适应,对大鼠老年期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和延缓其衰老的作用.而长期疲劳训练会影响到大鼠老年期海马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和特点。方法分离出生1d大鼠海马,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用5-溴脱氧尿苷(BM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巢蛋白(Nestin)、5-溴脱氧尿苷(BrdU)、β-Ⅲ型微管蛋白(Tuj-1)、波形蛋白(Vimenfin)和Galc-C免疫荧光染色,对NSC的增殖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和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Tuj-1染色阳性细胞)、神经胶质细胞(Vimentin染色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GMc-C染色阳性细胞)。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在大鼠海马脑薄片上电刺激海马Schaffer侧支纤维 ,胞外记录CA1区锥体细胞层诱发群体峰电位 (PopulationSpike ,PS) ,观察灌流谷氨酸 (Glu)和褪黑素 (MEL) 40min ,人工脑脊液冲洗30min对PS的影响 ,结果显示 :不同浓度 ( 1 .0、1 .2 5、2 .5和 5.0mmol/L)的Glu作用下 ,70min末PS值百分比分别为 1 560 .5%、1 50 .7%、1 3.1 %、4.1 % ;并且Glu浓度高时 ( 2 .5或 5.0mmol/L) ,恢复期末增加刺激强度均不能使PS值升高 .不同浓度MEL( 0 .4μmol/L、0 .5μmol/L、0 .6μmol/L、0 .7μmol/L)作用下PS值在 70min内波动幅度随浓度升高而变小 ,70min末PS值百分比分别为1 93.8%、1 2 9%、75.2 % (恢复期末增大刺激强度 ,则可恢复到 1 0 0 % )、97.1 % .上述结果提示 :低浓度Glu( 1mmol/L ,1 .2 5mmol/L)对神经元具有兴奋作用 ;高浓度Glu( 2 .5mmol/L ,5mmol/L)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MEL对神经元具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 ,因MEL浓度不同 ,其作用形式会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存在下红花黄色素对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β_(1-42)损伤海马神经元模拟体外AD,不同浓度(0.01、0.1、1 g/L)红花黄色素进行干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选择最佳浓度。建立纯化海马神经元培养体系(NE-S)和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共混合培养体系(MIX-S),两种培养体系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Aβ_(1-42)(15μmol/L)模型组、红花黄色素给药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内SAP10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红花黄色素(0.01、0.1、1 g/L)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且具有剂量依赖性;(2)神经元形态结果显示在MIX-S的模型组中神经元突触萎缩状态较NE-S的模型组稍微有所改善。红花黄色素(1 g/L)能明显改善NE-S和MIX-S中的神经元突触萎缩状态,但NE-S和MIX-S中的红花黄色素1 g/L给药组神经元形态没有差异性;(3)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MIX-S的模型组中SAP102蛋白表达较NE-S的模型组有所增加。在NE-S和MIX-S中的红花黄色素1 g/L给药组SAP102蛋白表达都明显上调,但NE-S和MIX-S中的红花黄色素1 g/L给药组SAP102蛋白含量没有差异性。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的存在可增加Aβ_(1-42)损伤的神经元突触蛋白的表达,但并不提高SY对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 (DRG)细胞上观察到baclofen对GABA和NMDA激活电流有调制作用。单独给予DRG细胞baclofen (1~ 10 0 μmol/L)未记录到可测的电流改变 ,但预加baclofen对GABA和NMDA激活电流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性。 10 0 μmol/Lbaclofen对GABA和NMDA激活电流分别抑制(5 1.2± 10 .9) % (X±SE ,n=8,P <0 .0 1)和 (6 4 .1± 2 1.1) % (X±SE ,n=6 ,P <0 .0 1) ,此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可被GABAB 受体拮抗剂saclofen(10 0 μmol/L ) 所取消 (n =4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虚化瘀方药参归仁合剂对产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内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路的影响,测定P90核糖体S6激酶(RSK1)和丝裂原活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MEK1)蛋白表达量。方法:56只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归仁高、中、低剂量组(7,3.6,1.8 g·kg-1·d-1),盐酸舍曲林组(4.5 mg·kg-1·d-1)、苯甲酸雌二醇组(10 μg·d-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造模,模拟产后抑郁状态。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海马P-RSK1和P-MEK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归仁中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在海马组织中P-RS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归仁中剂量组、舍曲林组和苯甲酸雌二醇组在海马组织中P-ME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参归仁合剂可增加海马组织中P-RSK1和P-MEK1蛋白表达量,且参归仁中剂量组效果显著,参归仁合剂可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多巴胺(dopamine, DA)对海马神经元树突和突触形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用体外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细胞DA(0.1μmol/L~10 mmol/L)处理1 h,用绿色荧光标记突触前Syn1,红色荧光标记树突上F-actin,分别显示突触前和突触后树突棘位点,红绿色叠加的黄色区域标示突触.结果表明:1~100μmol/L DA显著增加神经元树突棘和突触密度,该作用可被I类DA受体(DR1)拮抗剂SCH23390或ER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消除;10 mmol/L DA显著降低树突棘和突触密度,DR2拮抗剂Sulpride或p38抑制剂消除该抑制作用;同时,1μmol/L的DA显著上调海马神经元DR1蛋白表达,而10 mmol/L的DA上调DR2蛋白表达.以上结果提示,DA对海马神经元树突和突触密度的影响是和剂量有关的双重作用,生理范围的DA浓度经DR1介导的ERK1/2信号通路促进树突棘和突触形成,而DR2介导高剂量DA对树突棘和突触形成的抑制作用,p38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CoPP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PP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JNK的磷酸化情况。结果:CoPP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JNK磷酸化降低(P〈0.05)。结论:CoPP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中JNK的磷酸化程度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黄饮子含药脑脊液对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地黄饮子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体外原代培养海马神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把离体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VE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分别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MTT自动比色微量分析,观察中药地黄饮子脑脊液对受损神经元的影响.表明中药地黄饮子脑脊液能明显降低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培养液中LDH含量,提高细胞生存活力.地黄饮子有效成分能穿透血脑屏障,对抗Aβ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表现出对海马神经元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CoPP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Akt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CoPP处理组及溶剂组。采用焦油紫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脑组织Akt的磷酸化情况。结果:CoPP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溶剂组相比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Akt磷酸化明显升高(P〈0.05)。结论:CoPP可能通过升高脑组织中Akt的磷酸化程度对海马CA1区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田华  刘富  刘冰华  高音 《科技咨询导报》2014,(4):221-221,223
目的:旨在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时血管性痴呆小鼠皮层,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从形态学上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皮层,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1)跳台试验结果提示,葛根素注射液组小鼠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潜伏期显著延长,错误次数减少。(2)HE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层、海马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数目减少,周围有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态异常,许多细胞出现体积缩小,出现棱溶解.固缩.破裂等。与模型组相比,葛根素注射液组小鼠海马.皮层神经元细胞形态异常.损伤的情况明显减轻。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