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西方古代、近代、现代法治思想的发展过程,认为近代西方法治是一种形式法治,现代法治则是由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变。中国正处于形式法治阶段,法治建设中应重点理顺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注重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同时宜采用“推进型”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产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他的系统改革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弘扬,他的民主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存在着“无讼”法律传统,“无讼”法律传统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原因不仅仅是传统中国有着追求和谐的哲学文化传统,其实西方法律也有着对和谐价值的追求,更为直接的原因来自当时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法本身的因素。从技术层面来说,“无讼”的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有着一定的契合,但从本质来说“无讼”法律传统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相悖的,只有真正解决了我们的法治问题,才能将“无讼”法律传统深厚的历史资源引入现代。  相似文献   

4.
ADR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盛行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中国ADR方式的兴起既受传统法化格家“无讼”、“和为贵”思想的影响,也是解决现代司法制度面临的危机与困境的有效途径,ADR方式并非对法治的否定,而是现代法治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科技智囊》2004,(12):121-125
任何管理思想都不是先验的,而是有着一定历史传统的维系我们祖先的管理思想综合体现了“顺道、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测”,对提高现代人们的管理决策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德为政,民安不争的社会“安定”思想,是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历史惯性,直到今天,秩序稳定在立法决策层那里依然作为中心价值取向,毋庸置疑,秩序稳定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本而可靠的办法是实现法治。现代法治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下的秩序是以维护民主,平等,自由为目标的,是个体实现权利义务行为的有序性与国家行使权力的有关性的统一,而传统中的“安定”价值取向与此有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法治和人治的争论由来已久,古代西方和中国对法治和人治都有各自的论述,他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理念,也有许多差别,比较中西方关于法治与人治的思想,得出法治内含的平等、正义、自由等社会价值。通过分析法治与人治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吸取其法治精华成分,借鉴人治中的“德治”思想,通过当下发生的几起引人深思的案例,分析德治发展的社会基础,以及对现代中国法治进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长之关于中国文艺复兴的文化构想在现代文化出路的讨论中独树一帜。他通过重释“五四”,立足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在对“中体西用”、“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三种典型文化观的反思中确立了现代文化建构的方向。他关于现代文化建构的思想是现代文化史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9.
商鞅与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商鞅是法家学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开创了法家学派重法的传统,《商君书》是其法治思想的精华。韩非子是法家后期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商鞅法治思想的特点是重“法”,相对忽视了“术”与“势”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作用。韩非在商鞅重“法”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了法治中“术”和“势”的巨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商鞅强调“君臣共操”,即共同治理国家,使君臣关系和谐;韩非子则提倡以“术”御臣,容易造成君臣关系紧张。从法治思想的具体运用来看,商鞅相对重视“农战”,主张农业和战争相结合,其目的是富国强兵;韩非重君权,其法治思想以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并全方位阐述和部署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化工作。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和体系化构建应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意蕴,从人民意志、人民权益、人民创造、人民满意四个维度阐明“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逻辑,构建完整的符合中国国情、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马格里特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受弗洛伊德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发掘未开发的想象、幻想、潜意识和心灵的世界,使人的思想全面解放。马格里特以其作品中形态的大胆变形、违反自然法则的光影描绘、物体材质的错位、不同物性的嫁接、一形多意的处理等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语汇,使现代平面设计出现令人意外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善治"的角度,分析了现行城市管理的不合理之处。继而提出"善治"下法益的多元化,并从通过不同类型的组织化方式来保障多方利益主体的参与,以及完善决策程序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如何在"善治"的观念下改善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13.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阐述了在信息时代,必须加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抢占教肓“制高点”,推动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夏敬观为同光体江西派著名诗人,专学梅尧臣,为同光体之后劲。其诗歌理论重学问,主张学古求变。诗歌抒发了对苦难现实的愤慨,诉写其内心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愤慨。其诗学梅一端,格调多类香山,命意之凄苦则类孟郊, 向往“由奇造淡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陈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6):114-117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从人的“本能”出发,主张通过身体的运动来教育人,推崇自然活动,强调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注重学校体育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对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初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森林是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构成者,获得稳定而优美的森林景观是建设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笔者本着源于自然和高于自然的思想,依据现代林业理论和森林美学理论,并按照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的原则,在重点研究游览区、疗养度假区、野营烧烤区、旅游服务区以及道路两旁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后,提出了各区的规划思路和规划重点,使之体现“回归自然”的森林公园的大主题,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以天人合一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 ,具有理想的世俗性、修炼的自力性以及生命的审美性。在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中 ,有助于激发人的道德主体意识、自制意识以及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是属于音乐本体论研究范畴。然而,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产品,中乐和西乐,其存在方式卓然异趣,这很让人深思。在此,我们借黑格尔在表述“绝对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时常用的哲学概念“自在”与“自为”,对中乐和西乐之存在方式作一比较研究,试图从哲学上揭示中乐和西乐卓然异趣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顾随先生受王国维与鲁迅的影响,因而有心在杂剧创作中加入了象喻性,使杂剧在继承传统美感的同时,还能够使读者产生人生哲理的思考,这在以前的杂剧创作中是没有过的。但自“五四”以来,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疏远及杂剧创作的繁复,已经很少有人再创作杂剧这种体裁的作品了。所以说,顾随先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这一成就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设计作为一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设计主体,随处可见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包豪斯作为当时影响世界的艺术思潮,秉持着"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这一思想,在现代设计的创意理念、教育模式、创作手法等方面都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