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将生后1~57d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7组昆明种正常小鼠睾丸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小鼠生后初期睾丸曲细精管中只有支持细胞和原始生精细胞;至生后8d时出现B型精原细胞;15d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23d时出现次级精母细胞及少量圆形精子细胞,此后圆形精子细胞逐渐增多;30d时圆形精子细胞发生变态;36d时大量精子开始稳定出现于曲细精管管腔中,并延续至此后各期。这意味着小鼠生精细胞在出生后经过一个相对连续的发育分化过程,至生后约36d发育成熟。这为细化小鼠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提供了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2.
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中生精细胞的自发性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组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昆明种正常小鼠睾丸组织为材料,采用TDT原位末端标记法在其石蜡组织切片上进行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探讨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中生精细胞的自发性凋亡规律.结果发现:小鼠生精细胞从生后开始就存在自发性凋亡现象,生后1~15 d,凋亡精原细胞数目不断增加;至生后第15天时达到峰值,且15 d起个别初级精母细胞也开始出现凋亡;至27 d时,极少数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出现凋亡;至30 d时凋亡细胞基本为精原细胞;而33 d时各类型生精细胞均存在凋亡现象;至36 d时凋亡细胞又重新集中于精原细胞,并延续于此后各期.上述结果表明: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凋亡细胞主要为精原细胞;自发性凋亡活跃期发生于生后1~33 d,与生精细胞的首次发育成熟过程同步.  相似文献   

3.
柄海鞘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5月至1999年4月每月1次 研究了柄海鞘的生殖系统的组织学、发育及季节变化。柄海鞘为雌雄同体的尾索动物,其卵巢和精巢相间排列,但不同期发育。精巢由外腊和无数生精小管组成。外膜由单层扁平上皮和薄层肌肉构成并向腺体内延伸参与形成生殖小管的基膜,生殖上皮位于基膜上,它不断的向腔内分裂增殖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精原细胞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较大,与细胞同型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睾酮(T)和雄激素受体(AR)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中不同时期精巢内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的Ⅰ~Ⅴ期,T和AR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均有分布.在不同时期的精巢中,T和AR在生精细胞的定位具有一致性.在Ⅱ期,精子细胞内T阳性反应和AR阳性表达最强.在生精周期的Ⅰ~Ⅴ期,支持细胞内T的阳性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在Ⅴ期,支持细胞内AR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期,而间质细胞内AR的阳性表达最弱.结果表明,T在中国林蛙精巢内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高度可变性,T调控中国林蛙精巢的功能和发育.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大天鹅(Cygnus cygnus)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特征及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情况,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了大天鹅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EGF,Bax蛋白,Bcl-2蛋白和iNOS在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大天鹅睾丸内生精小管主要由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构成,众多生精小管被睾丸间质隔开;附睾由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组成;大天鹅睾丸生精小管直径、生殖细胞大小、附睾管直径及上皮厚度等与其他脊椎动物存在差异;EGF,Bax蛋白,Bcl-2蛋白在睾丸生精小管管周的肌样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间质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等处呈免疫反应阳性;iNOS在睾丸间质内的血管壁及间质细胞、附睾管上皮细胞、附睾结缔组织等处有阳性表达;EGF可能参与其精子发生、获能及激素生成的调控过程;Bax蛋白和Bcl-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调控正常大天鹅睾丸和附睾细胞的凋亡;iNOS可能也参与雄性大天鹅各种生殖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产后1日龄、10日龄、25日龄、45日龄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雌二醇(estradiol,E2)的表达.结果表明:1日龄,睾丸生殖母细胞有E2阳性表达.10日龄,生殖母细胞E2表达减弱(P<0.05).25日龄,E2表达主要见于精子细胞.45日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有E2表达.60日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中均有E2表达,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表达较强,精原细胞表达较弱.在胚后发育过程中,1日龄和10日龄间质区细胞的E2表达最强,25日龄和45日龄E2表达减弱,60日龄E2表达最弱(P<0.05).1日龄至60日龄附睾上皮细胞和连接组织均有E2表达,60日龄附睾管内有大量精子,且有明显的E2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棕色田鼠从出生到性成熟过程中,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有E2生成.在精子发生的各阶段,雌激素通过其受体可能对生精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直接调控作用,对间质细胞的发育也存在着调节作用.同时,附睾的发育和精子的成熟也受到雌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应用凝集素印迹法检测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中的花生凝集素受体.以凝集素组织化学技术为手段,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过程中花生凝集素受体进行了标记,研究精子发生过程中花生凝集素受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中的花生凝集素受体的分子质量为72 ku;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同的生精细胞膜有不同程度的阳性标记.精原细胞质膜上有较强的阳性标记,呈深棕色;精母细胞的质膜阳性标记减少;精细胞与精母细胞染色程度相似.PNA受体在生精细胞中分布,可能与生殖细胞发育以及生殖细胞之间或者生殖细胞与体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关.精子质膜、顶体区域也有阳性标记,这可能与精卵识别及结合等受精过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将薄背涡虫(Notoplana humilis)制成石蜡切片,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薄背涡虫的精巢可划分为6个时相,每个时相的生精细胞组合图像不同,精子发生先后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卵子发生先后经历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卵母细胞以及受精卵.对精子发生过程中各级生精细胞的特征以及卵子发生过程中各级卵细胞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殖细胞对温度敏感性强的这一生理特性,用温热来抑制雄性动物的生精作用,以寻求男性避孕的新方法,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导。我们应用微波的透热效应来抑制动物的生精作用。用国产微波理疗机作微波源,在未经麻醉的条件下,局部照射成年健康家兔的睾丸,使睾丸内温度升至42—43℃,维持10—15分钟。照射后定期分别作睾丸的组织学观察,精子密度的测定和自然交配作受孕率观察等。实验结果如下:1.受试动物睾丸经微波1—2次照射后,各级造精的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精子细胞影响最明显,首先出现脱落,解体及融合等现象,到60天左右开始恢复,一般对成熟的精子,精原细胞影响则较差。照射后,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照射二周后,受试动物的精子密度显著下降,到60天左右仍维持很低水平(平均含精子数:0.27亿/毫升)。(见图28)3.自然交配作受孕观察中,照射后10天左右开始,所有受试公兔失去生育能力,失去生育能力的时间二个月左右以后受孕率逐渐增加。4.受试动物从接受微波照射时起,到恢复正常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健康的体况和正常的性欲。恢复生殖力后,所产生的后代,生长发育正常,未见畸形。综上所述,微波的透热效应,能显著地抑制家兔的生精作用,致使雄兔暂时失去生育能力,维持时间可达60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支持细胞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内皮,作为与生精细胞接触的惟一体细胞,在生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 用。支持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为精子细胞提供结构支持; 他分泌的各种蛋白质参与精子发生所需物质的转 运; 同时支持细胞表达一些膜蛋白,促进局部免疫豁免形成,为精子发生提供有利的微环境; 再者,支持细胞通过发 挥粘附与吞噬作用,清除精子发生中凋亡的精子细胞。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对支持细胞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波纹巴非蛤雄性生殖腺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波纹巴非蛤雄性生殖腺 (精巢 )由树枝状分枝的生殖泡囊、生殖管和输精管构成 .生殖管反复分枝成生精小管和末端膨大的泡囊 .雄性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等时期 ,精原细胞具有A型和B型两种类型 .对 113个雄性标本生殖腺进行观察 ,发现 10 4个雄性个体 ,9个雌雄同体个体 ,同时首次发现在波纹巴非蛤雌雄同体的同一滤泡中 ,雌、雄生殖细胞呈环形分层区域分布 .初步讨论了雌雄同体现象与性转换现象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2.
绒山羊曲细精管生殖细胞的长期培养和精子发生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过程是生殖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为了开展对山羊精子发生过程的研究,我们首次建立了绒山羊睾丸生殖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原代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Sertolicells)由绒山羊睾丸曲细精管组织块产生,在体外共培养超过三个月.在共培养期间,观察到绒山羊的精原干细胞分化为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的形态变化过程.这一方法的建立为山羊精子发生过程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实验结果显示,在没有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条件下,绒山羊睾丸生殖细胞长期增生分化,不断产生精子细胞.这一结果暗示了组织块和共生的支持细胞为生殖细胞的增生和分化提供了营养因子和调节因子.生成的游离精子细胞最后全部死亡,暗示这一共培养体系不能提供变态过程所需因子.  相似文献   

13.
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在小鼠精子变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重力沉降法分离睾丸各层细胞,通过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免疫迹观察各种生精细胞中泛素结合蛋白的表达规律,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组织和细胞水平的定位,表明,在圆形精子和长形精子细胞中泛素结合蛋白增加,在成熟精子中量较低,在精原和精母细胞中量微弱。总蛋白电泳的结果表明,在精子变态过程中蛋白 变化以长形精子细胞转变为成熟精子阶段最为剧烈,其间许多蛋白消失同时半随一些新蛋白的出现,此阶段消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10,20,30,60,90天龄的小鼠睾丸不同分化类型生殖细胞中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的表达.结果发现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及成熟精子中均未见TERT阳性表达,而初级精母细胞尤其是粗线期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是高表达TERT的细胞类群,附睾管上皮细胞也呈TERT阳性表达;同时TERT在小鼠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存在着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TERT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特点与精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对维持生殖细胞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鳜精巢的组织学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鳜精巢呈叶型结构,由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成熟精子等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间质细胞、边界细胞、类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非生殖细胞组成.鳜精子形成过程,精细胞大致经历了鞭毛发生,核质凝缩及核位置的改变,线粒体迁移等过程.鳜成熟精子无顶体结构,头短而圆,主要为核占据,核凹窝发达,尾细长,具侧鳍,尾部轴丝为“9 2”结构.  相似文献   

16.
隆线溞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隆线潘雄性生殖系统由一对精巢、一对输精管和一个雄性生殖孔组成.精巢呈腊肠形,管壁由结缔组织膜和生殖上皮构成.输精管呈细直管状,末端膨大,管壁以结缔组织膜为主.雄体的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五个时期.成熟精子呈棒状.精子群的发生具有同步化趋势.雄体的性成熟一般经历四个龄期.隆线溞雄性生殖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相对的原始性和适应性,两者相互结合,使以隆线溞为代表的枝角类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隆线潘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隆线溞雄性生殖系统由一对精巢、一对输精管和一个雄性生殖孔组成.精巢呈腊肠形,管壁由结缔组织膜和生殖上皮构成.输精管呈细直管状,末端膨大,管壁以结缔组织膜为主.雄体的生殖细胞发生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五个时期.成熟精子呈棒状.精子群的发生具有同步化趋势.雄体的性成熟一般经历四个龄期.隆线溞雄性生殖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相对的原始性和适应性,两者相互结合,使以隆线溞为代表的枝角类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对性成熟卵胎生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精巢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具一对索状精巢,其内部呈小管型.精巢内每一精小囊的生殖细胞发育同步,从精子发生到成熟精子的形成,精小囊逐渐由小管盲端向中央腔方向移动,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发育.剑尾鱼的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变态精子、成熟精子等阶段.剑尾鱼成熟精子分为头部、中段、尾部3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蟋蟀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精子发生的动态过程 .成熟的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一对精巢 ,一对输精管 ,一对附腺 ,一对储精囊和一根射精管组成 .精巢乳白色由许多精巢管盘曲组成 ,精巢管包括原精区、生长区、成熟区和变形区四个区域 .其主要特点是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精母细胞呈放射状密集排列在圆球形的育精囊中 .精子发生的动态是 :一龄期 ,精巢小管仅具一些精原细胞 ;二~三龄期 ,精原细胞不断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四龄期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并由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五龄期 ,精细胞大量形成 ,并变形成为精子 .其主要特点是成虫期的精巢管中存在所有各期生殖细胞 ,当下端的精子成熟时 ,上端部分的精母细胞再发育形成精子 ,表明从五龄开始蟋蟀便能连续不断地产生精子  相似文献   

20.
睾丸是雄性动物最为重要的生殖器官,主要由曲细精管和间质构成。雄性哺乳动物持续的精子发生依赖于精原干细胞。精原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自我更新,并在一些因子的诱导下启动分化进一步发育为精母细胞。研究睾丸中各细胞基因的表达调控对男性不育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主要研究了CREBBP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CREBBP主要在精原细胞中表达,并在增殖状态的精原细胞中有表达,但在分化后启动了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因此我们推测CREBBP可能参与了精原细胞的增殖,为后期精原细胞自我更新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