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由片形科的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引起,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脏胆道内,也可寄生于人体胆道中。片形吸虫对家畜牛、羊、猪等危害很大。对有关片形吸虫病,在家畜体内寄生和流行情况,我省迄今未见报道。我们于1985年8月,在永顺县对山、新寨和杉木三个乡,调查了耕牛553头,其中黄牛329头,水牛224头。在调查中发现,耕牛片形吸虫感染,以肝片形吸虫为主,仅数头耕牛有大片形吸虫感染。现将553头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北部山区是几类重要吸虫的流行区。1993年5~6月间,用重力沉淀法对闽北九牧乡的1171头耕牛进行粪检调查,结果表明:水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0,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6.05%,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8.16%;黄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53.19%,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3.62%,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4.04%。另外,对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也进行了剖检。所得结果对认识吸虫在自然界流行的保持机制,进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阔盘属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河麂等反刍动物胰脏中,也能感染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阔盘吸虫病.我国牛、羊寄生的阔盘属吸虫虫种,目前已知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eum)、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福建阔盘吸虫(E.fukienensis)和圆睾阔盘吸虫(E.sphaericrchis)5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染色体和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来自国内数省份的片形吸虫的染色体和同工酶,发现肝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三倍体型,巨片吸虫的染色体为二倍体型。根据二者核型相近、酯酶同工酶一致以及生活史各期虫体形态相似,作者认为肝片吸虫是巨片吸虫的同源三倍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5.
肝片形吸虫种类鉴定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肝片吸虫种类的特异PCR方法,以肝片形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前后盘吸虫,胰阔盘吸虫,日本分体吸虫,牛弓首蛔虫、大片吸虫gDNA为对照,用肝片形吸虫特异性引物ITS-1、ITS-2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透射仪观察;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肝片形吸虫gDNA的浓度,然后将gDNA原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筛选最佳条件,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只有肝片吸虫样品有特异性条带,对照样品均呈阴性;可以检测到的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17 ng/μL、0.59 ng/μL.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方法扩增龙岩地区羊片形吸虫分离株ITS序列,经克隆、测序后获得ITS全长序列944bp,其中ITS-1为421bp,ITS-2为361bp;通过在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ITS种间鉴别位点上的序列分析表明,从龙岩地区羊体内分离的片形吸虫虫种属大片吸虫(命名为FgLY)。与国内外大片吸虫的进化分析表明,FgLY与中国云南的2个分离株处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该结果为羊大片吸虫的进一步生物学研究和片形吸虫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在肝片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IET)检测肝片吸虫患者、肝片吸虫病兔、正常兔、血吸虫病兔和血吸虫患者血清的抗体。结果以CIET检测肝片吸虫患者和病兔血清中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2.3%。同时检测正常兔、血吸虫病兔和血吸虫病人血清,皆无沉淀线形成,阴性反应。结论CIET用于肝片吸虫病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以精巢细胞染色体空气干燥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两种寄生吸虫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果表明:片形吸虫体细胞染色体,2n=20,包括三对中着丝点、一对亚中着丝点、五对亚端着丝点、一对端着丝点染色体,这和前人报道的片形吸虫染色体形态有些差异。另外,群体中有65.3%的虫体细胞染色体为三倍体,3n=30。观察片形吸虫的配子形成,发现二倍体个体细胞减数分裂能正常进行,形成单倍体配子;三倍体个体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也没有配子形成,推测二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繁殖,而三倍体虫体的生殖方式为孤雌生殖。并认为我国存在的两种片形吸虫:大片吸虫和肝片吸虫,有三倍体和二倍体两种,分别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7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使用三氯苯达唑与其它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的对比。结果:7例患者均有相同的临床表现,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无效,三氯达苯唑有效。结论:通过这次肝片形吸虫感染的治疗和临床分析,三氯苯达唑是一种具有良好抗肝片形吸虫药效的药物,对今后治疗肝片形虫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牛形吸虫病是危害我省农牧区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特别在广大牧区每年冬春季节可引起牛羊的大批死亡。据若尔盖某牧场调查,1982年春绵羊肝片形吸虫的感染率占93.5%,感染强度为15—200条,因肝片形吸虫病引起羊只的死亡高达20%。严重地影响牧场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收入,因此对该病的诊断、防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治疗牛、羊等家畜肝片吸虫病药物N-(3,6-二甲基-4-苯甲酰基)苯基-2-羟基-3,5,6-三氯苯磺酰胺化合物的杀虫活性.采用氧电极法、测线粒体呼吸过程中磷的变化以及测ATP酶活性等方法研究其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解偶联活性.结果表明:标题药物化合物是较好的解偶联剂,其解偶联活性与已商品化的抗肝片吸虫药物化合物N-(2,4,5-三氯)苯基-2-羟基-(3,5,6-三氯)苯磺酰胺相当或略高.  相似文献   

12.
牛羊胰脏吸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本文报导了本省沿海地区屠宰场、乳牛场及农场或生产队等处的淘汰牛、乳牛和耕牛的阔盘吸虫病感染情况。屠宰埸中淘汰牛阔盘吸虫的感染率为62.22%—72.22%;乳牛场乳牛的感染率为66.67%—70.88%;农场及生产队中耕牛的感染率为14.2%—18.6%。 2.经过野外调查及实验室内生活史研究证实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 Ferussec及中华蜗牛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 Pfeiffer是本省牛羊胰脏三种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及枝睪阔盘吸虫Eurytrema cladorchis)的第一中间宿主。阔纹蜗牛和中华蜗牛的天然感染率在屠宰埸牛舍附近分别是1.27%—3.46%和0.59%;在乳牛场分别为5.06%和7.41%;在生产队及农场耕牛放养埸分别为0.54%—0.89%和0.08—0.11%。在福州南台岛的阔纹蜗牛中曾发现天然感染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的子胞蚴和尾蚴等幼虫期。 3.东北双辽草原中经调查得知丽光属蜗牛(Ganeselld)是当地绵羊的胰阔盘吸虫及矛形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丽光蜗牛感染此两种吸虫幼虫期的感染率分别为2.65和7.19%。 4.本文详细比较了上述三种阔盘吸虫成虫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异情况。也详细地比较了胰阔盘吸虫和腔阔盘吸虫在第一中间宿  相似文献   

13.
片形吸虫(Fasciola sp.)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的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之一,常可寄生于人体。近些年来国内外对片形吸虫的细胞学、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发展得很快,先后报告了片形吸虫染色体的二倍体型、三倍体型及二倍体与三倍体混合的镶嵌型(Y.Sakaguchi,1980)。最近作者发现同一个细胞染色体的体臂既有双价,又有单价的,它们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5个有机化合物,并且对他们进行了表征,由于他们的合成方法比较容易,原料也比较便宜,期望着这5个化合物都能作为抗肝片吸虫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玛多县常见并且危害较为严重的家畜寄生虫病有牛羊肝片吸虫病、腹腔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牛羊绦虫病,棘球蚴病(包虫病),脑包虫病,牛羊胃肠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牛皮蝇幼虫病、羊鼻蝇幼虫病。牛羊外寄生虫病主要由蜱、螨、虱蝇、虱、蠕形蚤、虻等引起,其中牛羊胃肠线道线虫病、肺线虫病、牛皮蝇幼虫病、牛羊外寄生虫病、棘球蚴病在全县普遍流行,并且对畜牧业的危害也最为严重,近几年来玛多地区经常性开展的几项防治寄生虫病方面的工作就是针对以上疾病进行。一是应用冬季驱虫技术进行绵羊及幼羊牦牛驱虫;二是应用喷洒或药浴杀灭牛羊外寄生虫技术。此二项技术应重点掌握和应用,以下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胰阔盘吸虫在家畜中、羊中普遍感染,也偶可感染人体.研究胰阔盘吸虫的遗传规律有利于开展遗传防治.有关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动态研究,国内迄今鲜见报道,近年来,我们用直接法制备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染片300张,在光镜下对胰阔盘吸虫雄性生殖腺发育中染色体动态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片形吸虫成熟虫体175条在常温下置不同培养液中体外培养,其结果是:在常温下,肝片形吸虫在适宜培养液中可存活10—12天,平均11天;在3类,17种培养液中以1640血清混合液为最佳,199血清混合液次之,台氏液最差,其中又以10%血清1640液为好;不同室温对肝片形吸虫的影响:在20~23℃与11~17℃的室温下,虫体产卵数与产卵天数均无明显差异,但在11~17℃下,虫体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治疗牛、羊等家畜肝片吸虫病药物N-(3,6-二甲基-4-苯甲酰基)苯基-2-羟基-3,5,6-三氯苯磺酰胺化合物的杀虫阔恶性循环, 采用氧电极法,测线粒体呼吸过程中磷的变化以及测量ATP酶活性等方法研究其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解偶联活性等结果表明:标题药物化合物是较好的解偶联剂,其解偶联活性与已商品化的抗肝片吸虫药物化合物N-(2,4,5-三氯)苯基-2-羟基-(3,5,6-三氯)苯磺酰胺  相似文献   

19.
用ECoR I酶切合肝片吸虫保护性抗原基因FH3的重组质粒pUC18/FH3,回收FH3(约1.0kb)片段并测定其碱基序列.FH3片段以正确相位插入到E.coli—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载体pMV261中,构建含有肝片吸虫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通过电转移法转化卡介苗,斑点杂交实验汪明,重组卡介苗中含有此抗原基因.热诱导FH3基因在卡介苗中的表达,并对基图表达产物进行别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22kD.  相似文献   

20.
对于苯磺胺类药物经过大量的化学研究和生物学试验结果,证明4—氨基—6—三氯乙烯—1,3—苯双磺胺(4—Amino—6—Trichloroethenyl—1,3—Benzenedisulphonamide)对驱除片形科吸虫是最有效的。其剂量,在犊牛和绵羊每公斤体重为10毫克和15毫克,对童虫驱虫效力为97%和92%;在牛、羊每公斤体重一次给药3.75毫克。可将体内的成虫驱除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