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牛、羊胰脏枝睾阔盘吸虫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我省北部山区浦城县九牧公社所发现的牛、羊及野生反刍动物獐,麂枝睪阔盘吸虫病纯一的流行区,当地耕牛本吸虫病的感染率高达83—100%,平均93.6%。病牛普遍瘦弱无力,经常死亡。首次报导了:枝睪阔盘吸虫的全部生活史及其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同型阔纹蜗牛自然感染枝睪阔盘吸虫幼虫期,经人工感染试验发现针蟀是本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并介绍了人工感染的针蟀喂饲则断奶的山羊羔的试验。对本病的传播媒介针蟀种类进行观察,认为是和小针蟀(Nemobius caibae)同种。此外,叙述寄生在耕牛胰脏表面小胰管中一种圆睾阔盘吸虫新种。  相似文献   

2.
<正> 阔盘属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河麂等反刍动物胰脏中,也能感染人体,引起人兽共患的阔盘吸虫病.我国牛、羊寄生的阔盘属吸虫虫种,目前已知有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eum)、枝睾阔盘吸虫(E.clado-rchis)福建阔盘吸虫(E.fukienensis)和圆睾阔盘吸虫(E.sphaericrchis)5种,其中以胰阔盘吸虫、腔阔盘吸虫和枝睾阔盘吸虫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告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发展史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通过生活史研究,首次阐明第一中间宿主是陆地蜗牛——同型阔纹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人工感染成功的厦门蜗牛)、枝小丽螺(Ganesella virgo)(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华蜗牛(Cathaicafasciola)(山西安泽,天然感染);第二中间宿主是蚂蚁:(Camponotuscompressus(山西安泽人工感染及天然感染)、Formica truncicola(黑龙江扎赉特旗,天然感染)及Formica gagates(吉林、乌兰浩特)。 比较了中华双腔吸虫和矛形双腔吸虫发育各期的主要特点,由此将长期来一直被混淆在矛形双腔吸虫中的这一重要虫种分别出来。 阐述了山西安泽中华双腔吸虫病流行区病原在自然界散布情况,包括羊只感染成虫状况及病原幼虫期在第二阶段的两个中间宿主(蜗牛和蚂蚁)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北部山区是几类重要吸虫的流行区。1993年5~6月间,用重力沉淀法对闽北九牧乡的1171头耕牛进行粪检调查,结果表明:水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0,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6.05%,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8.16%;黄牛的胰吸虫感染率为53.19%,前后盘吸虫感染率为93.62%,肝片吸虫感染率为34.04%。另外,对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也进行了剖检。所得结果对认识吸虫在自然界流行的保持机制,进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建双腔科吸虫及六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双腔科(Dicrocoelidae Odhne,1911)吸虫对于畜牧业生产及人体保建卫生有着重要的关系。我们除对与人畜关系密切的一些种类如寄生于胰脏的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Janson,1889)Looss,1907),腔阔盘吸虫(E.coclomaticum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短咽类吸虫Brachylaimasp.在中间宿主陆地蜗牛中的幼虫期:胞蚴、尾蚴和后蚴的形态及其在螺体中的自然感染情况的调查.发现尾蚴的尾部后排泄管的形态及开口位置不同于已报告种类;其在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similaris中的感染一年有一个高峰,主要在秋季,感染率达到3.02%,春季感染率最低;一年的平均感染率为0.4266%.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生活史各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补充了未被报告的蚴虫期,使生活史得以完整;调查并感染实验证实在我国纹沼螺是该吸虫第一中间宿主,18种螺、鱼和蝌蚪充当第二中间宿主(其中6种为新的中间宿主);首次报告本省纹绍螺及家禽自然感染情况;同时找出该吸虫病传播的新途径,为防治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寄生蠕虫对于家畜的危害较为普遍,要想增加畜产质量,提高家畜的役使能力,研究家畜寄生虫病,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几年来我们在西安与汉中屠宰场中采到一些标本,其中吸虫纲五种、绦虫纲四种、线虫纲二种、棘头虫纲一种。在汉中屠宰场采到的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姜片虫、猪囊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等。在西安屠宰场采到的有姜片虫、矛形复腔吸虫、猪囊虫、扩展莫氐绦虫、细颈囊尾蚴、猪蛔虫、捻转血矛线虫及大棘吻棘头虫等。现将这些标本加以整理鉴定,并提出粗浅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1986~1987年在龙海县调查了华支睾吸(Clonorchis sinensis)的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汶沼螺 (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的感染率为 0.6%,6月份是汶沼螺的感染高峰。6种淡水鱼类和虾类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麦穗鱼(Pseudorabora parva)感染率为44%,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感染率为1.3%。猫的感染率为33%~53%。用从阳性汶沼螺逸出的华支睾吸虫尾蚴人工感染米虾(Caridina nilotica gracilapes)的实验结果表明,后蚴在米虾鳃部及附近肌肉内成囊,发育 26~33 d成熟。用此成熟囊蚴感染一阴性小猫获得成虫。  相似文献   

10.
陆地蜗牛是可供多种重要寄生虫作为中间宿主的种类,其中对人及牛羊等经济动物危害严重的双腔科吸虫即是需要陆地蜗牛作为它的第1中间宿主(唐仲璋和唐崇惕1975[1],1977[2]1978[3]),也是寄生在鸟类和哺乳类的短咽科吸虫、寄生在两栖类的半肠科吸...  相似文献   

11.
1.寄生牛羊瘤胃中的长菲策同盘吸虫是分布广阔的种类。在福州屠宰场检查牛羊各50个,黄牛感染率占80%,水牛占60%,山羊占14%。 2.长菲策同盘吸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中发育迅速,在适当的温度28—32℃下,虫卵经7—8日孵出毛蚴。感染小土蜗经9—10日胞蚴成熟产出母裂蚴。感染18日产出子裂蚴。第22日幼小尾蚴产出,于第32日发育为成熟尾蚴,游出形成囊蚴。 3.毛蚴是从宿主的呼吸孔侵入,幼螺较易获得感染。幼虫在肺囊处寄生发育,第二代裂蚴产生尾蚴的同时亦可产生少数裂蚴。 4.囊蚴多附在叶面光滑的水生植物上,牛羊吞食囊蚴后经消化液作用,幼虫脱囊而出,在肠中生长发育几星期后,移行到瘤胃定居寄生。 5.防止牛羊感染,在牛羊必经的路沟结合农业除虫进行灭螺,夏秋季节轮换牧场,与防治肝片吸虫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2.
厦门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人体脑炎病原—广州管圆线虫在厦门地区的存在与散布情况。结果证实褐家鼠和褐马云玛瑙螺分别是该地区本线虫的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1.8%和34.1%;感染强度分别是平均13条成虫和24条幼虫。感染期幼虫在玛瑙螺体内以肺组织含虫率最高(72.0%),还讨论了生物和环境因子与本线虫自然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十一、1.所調查的万宁縣的一国营农埸是一新型的集体农莊。有埸員5.000人左右。經营以經济作物(香茅、咖啡、剑麻)为主,其他农作物为付。2,检查埸員658人糞便的结果,鈎蟲感染率77.7%,蛔蟲63.8%,鞭蟲43.9%。3.鈎蟲感染率以男性(81.8%)略高于女性(76.2%),蛔蟲感染率以女性(71.4%)高于男性(57.1%),鞭蟲感染率亦以女性(47.3%)略高于男性(40.9%)。4.所检查658人中全部用陈心陶氏等設計之直接塗片法作蟲卵計算的結果,每人每克糞便平均含蟲卵1,345个,若陰性者除外,則阳性者粪便每克平均含虫卵1,695个,其中以輕度感染者(虫卵数在400-2,999之間)为数最多,占总数49.4%;極輕微感染者,占17.9%;中度感染者占10.6%;嚴重感染者僅占全人数1.2%而已。5.男性鈎蟲感染率雖較女性为高,但男性平均每克粪便含蟲卵数(1,160个)遠較女性(1,550个)为低。就阳性者言,差別更大。男阳性者粪便平均每克含蟲卵1,415个,而女性則为2,035个。6.統計的結果,农業劳动者感染率(92.6%)遠较非农業劳动(70.1%)为高。就感染強度言,农業劳动者每克糞便平均含蟲卵1,715个,非农業劳动者是770个,前者为后者的2.2倍。7.就各不同工种分別統計的結果,感染率依次排列是:牧牛(100%),咖啡(96%),飼养(94%),其它农業劳动(胡椒、霍香、蔬菜等,93%),香茅(92%),水田和水浮蓮(91%),劍麻(90%),机动雜工(89%),苗圃(84%)。感染強度依次排列是:咖啡(每克糞便平均含蟲卵2,610个),其它农業劳动(2,420个),牧牛(1,605个),机动雜工(1,580个),飼养(1,560个),香茅(1,480个),劍麻(1,380个),苗圃(1,355个),水田和水浮蓮(1,290个)。同一工种中,女性感染強度皆較男性为高。8.調查188人的血紅素的結果,男性平均达80%,與鈎蟲感染強度无顯著關系。女性血紅素平均72.3%,随鈎蟲感染的強度而降低。一般說來,无論男女,血紅素濃度都是相当高的。这是由於农民生活改善及当地瘧疾基本上被扑灭的緣故。9.在农場范圍內,雜居着少数民族,即所謂“居民点”的居民。經調查194人的糞便的結果,其鈎蟲感染率和感染強度僅畧高於农場居民,其血紅素平均也與农場場員相接近。10.鈎蟲感染因素,主要是由於当地野糞的情形極普遍,各工种中,以咖啡栽培对鈎蟲病的流行關系最大,其次胡椒栽培與鈎蟲病關系不应忽視。“居民点”居民以叢林作大便所,可能是鈎蟲感染的重要來源。11.海南島野糞在短时間內皆被金龜子甲蟲所翻埋。可能因此更有利於鈎蟲幼蟲的发育和感染。在野糞的土壤中采得金龜子甲虫共有9-10种。12.农場中糞线蟲感染率0.61%,“居民点”糞線蟲感染率是1.55%。若检查方法改善,相信其感染率不止此数。  相似文献   

14.
摇纹幼虫是多数名贵鱼类及经济甲壳类的优良饵料。本文根据对习见种细长摇纹Ten-dipesattenuatus野外观察及室内培养后所得结果,详细记述了卵、幼虫、蛹的发生过程及成虫的繁殖生态,报道了室内人工采卵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细长摇蚊可以在不形成蚊柱的情况下,于人工控制的2m ̄3空间内交尾产卵,其重要条件为:湿度90%以上,气温23-26℃,光照强度200—1000lux,24小时内间歇照明,采卵箱内成虫密度应在500尾/m ̄3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感染及田间多点防治试验,明确了田间施用NPV防治银纹夜蛾应掌握在幼虫1令盛期进行,每亩用250—500亿多角体悬液加洗衣粉和墨汁各0.1%,7与9天防治效果分别到达70%与90%左右,而且随时间的延长,效果继续提高。并试用在大豆生长季节以塑料网室较大量生产病死虫是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方法,为使用病毒农药防治银纹夜蛾提供了初步条件。  相似文献   

16.
1978年,我场有两个生产队的猪,先后发生一种原因不明的热性病,其临床症状很像流感,但按流感治疗无效。因此我们进行了诊断,治疗方面的探讨,其结果如下: (一)发病及流行情况: 78年9月场直菜队50公斤左右育肥猪群中3-4天内发病16头,病猪占发病群的50%以上。病后第16天死亡7头,死亡率为43%。 78年11月份二分场十一连20-40公斤重的育肥猪,数天内发病35头,病猪达发病群的50%以上。发病5-6天死亡12头,死亡率为34%。 (二)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到40.0—41.5℃,食钦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顿,喜卧,粪便干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经外固定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行外固定术的25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创口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n=61)和非感染组(n=194).取感染组患者创口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观察患者创口细菌分布情况,并对造成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5例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率为23.92%,其中,48例为浅表感染,13例为深部感染.对感染组进行细菌学分析,发现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占比最大,均在20.00%以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骨折分度(Ⅲ度)、受伤至医院就诊时间(>6 h)、创口遗留死腔是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清创彻底是术后创口感染的保护因素(OR=7.290、4.230、12.500、0.450,P<0.05).结论 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骨折分度Ⅲ度、受伤至医院就诊时间>6h、创口遗留死腔是术后创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清创彻底是术后创口感染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综述我国解放后,对中华分支睾吸虫病研究的成就。在发掘二千多年前湖北江陵地区的古坟尸检中已发现华支睾吸虫卵,证明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华支睾吸虫散布地区,过去认为是广东省,现在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北方比南方为轻。华支睾的保虫宿主,过去认为是人及猫、狗,最近我国学者发现猪及牛也有华支睾虫感染,四川、河南及广东已有报告。华支睾虫的第一中间宿主,证实我国有三种淡水螺,即长角豆螺,绍纹螺和香卜螺。华支睾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经调查证实我国有四十多种淡水鱼和虾,感染率最高的为麦穗鱼(100%),其次为日常食用的鲩鱼、鲤鱼属,人们多因喜吃鱼生和未煮熟的鱼而被感染。华支睾虫寄生于人体,其病理变化常在肝胆管内造成小胆管堵塞而发生胆管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胰腺病、肝炎、小儿侏儒症等。华支睾虫寄生于小胆管,严重时可能引发后发性胆管上皮癌及肝癌。华支睾虫病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及神经官能症为主,但多数无临床症状,需检出虫卵才能确诊。我们调查2214例华支睾虫病中,有共存症21种,其中肝胆及胰腺占15种。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是良好的特效驱虫药,对华支睾虫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且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经济鱼类感染寄生线虫幼虫的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自1996年4月至1998年1月间,对台湾海峡常见80多种经济鱼类作为中间宿主感染寄生线虫幼虫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了该海域中常见的8种鱼类寄生线虫幼虫及它们在鱼类中的感染状况.结果表明约59.26%的鱼类感染了线虫幼虫.可感染6种线虫幼虫的鱼类有灰海鳗、蓝圆鱼参和大带鱼等;绝大多数鱼类仅感染2~3种.优势种幼虫之一的Contracaecumsp.2约感染54.32%的受检鱼类.感染鱼类较多还有Contracaecummuraenesoxi和Anisakissimplex幼虫,它们的感染率分别是32.10%和21.16%.感染强度较大的3种幼虫分别是Contracaecumsp.2、Anisakissimplex和Raphidascaristrichiuri(YinetZhang,1983),它们的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46.25、47.14和28.78条/尾.本海域另一个优势种线虫幼虫是Raphidascaristrichiuri(YinetZhang,1983).  相似文献   

20.
62例肝功能异常学龄儿童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学龄儿童(7—12岁)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情况,并对其致病性及与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做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Nested PCR),对62例体检发现ALT升高和75例ALT正常的学龄儿童血标本进行TTV DNA扩增,通过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甲、乙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结果:ALT升高中,TTV DNA检出率为12.9%(8/62),其中3例HBsAg同时阳性(4.8%),1例与抗—HCV同时阳性(1.6%);ALT正常中,TTV DNA检出率为2.7%(2/75),两差异具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异常学龄儿童存在较高的TTV感染率且有可能致肝功能损害。TTV与肝炎病毒可重叠感染同一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