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强制措施设置和发动的目的在于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该目的是程序性而非实体性的。包含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地区都存在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不仅反映在理念上,而且体现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强制措施的实体化倾向,本文以预防性羁押为例加以说明,并试图提出从实体化走向程序化的刑事强制措施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刑事强制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刑事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惩罚犯罪,而惩罚犯罪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说到底是为了保障人权;另一方面,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又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以免使无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侵犯。主要提出了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的刑事强制措施主要是针对自然人犯罪主体而设置的,对单位犯罪主体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成了立法上的缺陷。设置适用于单位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强制措施必须考虑单位犯罪案件中强制措施的特点和现有的强制措施在单位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自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至今,由于立法观念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刑事强制措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故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日本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和我国的法制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并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对刑事强制措施的改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刑事强制措施在打击犯罪、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触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在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中引入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强调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的合理限制,达到手段与目的的必要性与相称性。这不仅有利于防止公权力的滥用,而且对于人权的保障、社会冲突的缓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情况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息息相关,并反映出一个国家刑事司法的法治化水平。对美国刑事强制措施的介绍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强制措施运行中所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并非我国强制措施制度本身规定不妥,而是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我国刑事诉讼价值理念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关注不够充分;在强制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权力制衡机制缺位,由此引发种种问题。对这两个方面的完善,是我国强制措施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中德强制措施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刑事强制措施立足于公民宪法权利之保护,遵循令状原则和司法审查原则,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完善的强制措施体系。这些对中国强制措施的修改和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取保候审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占所有强制措施适用的20%—50%,而占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适用的90%以上。现行的取保候审制度在设计上仍然存在一定缺陷,针对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违法操作的情况,提出可能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9.
刑事强制措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它不仅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对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于国家追诉的需要,追诉机关采取各种强制措施来保障自己司法功能的实现.强制措施的适用涉及公民人身自由权、财产权、隐私权等等,因此必须给予积极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强制措施同公安刑事执法关系紧密,因而成为公安院校刑事诉讼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在2012年刑诉法实施背景下,强制措施教学中应对理念、条件、期限及场所四个向度加以注意,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1.
孙大为 《科技信息》2010,(27):I0106-I0106,I0131
从现阶段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主张出发点来看,其重点在于"宽",公安机关应当更新执法理念,应尽快明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导地位,建立如实立案长效机制,探索、推广刑事和解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强制措施的适用机制,丰富并分发挥社区警务的功能;对没有被害人的刑事案件实行"宽大处理",建立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有关机制,严格控制运用劳动教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存在“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空白化、启动主体的多元化、启动程序的任意化、再审理由的实体化、申诉规定的笼统化等问题。观念误区和具体国情是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强制措施适用中最容易受到侵犯,司法机关必须根据司法实践进行相应解释,才能实现条文内容的细化与明确化,切实增强强制措施的可操作性。有关部门对强制措施的解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权力的扩张、解释不充分等不足之处,应坚持严格限制部门扩权、体现权利保障、细化程序性规则及做好部门之间权力的衔接与协调,并且通过解释权力主体之间的制约以及诉讼权利的制约实现解释权力的合理规则。  相似文献   

14.
实现实体化视图是提高系统响应时间的一个关键技术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面临着实体化视图的维护问题. 由于源数据的不稳定性,其数据的变化必须及时传播到实体化视图中,以保持实体化视图与源数据的变化一致性,否则会降低实体化视图中数据的新鲜度,并影响联机分析处理(OLAP)查询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针对视图的维护问题,提出了实体化视图的一种维护算法,它将使视图重计算代价最小化.  相似文献   

15.
刑事拘留是严厉度仅次于逮捕的刑事强制措施,它对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羁押,剥夺了其人身自由。刑事拘留具有追究犯罪、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是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有效地维护了公民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然而,在刑事拘留的适用过程中,出现了刑事拘留立法目的与司法实践之间的脱节和错位。本文在阐述刑事拘留之目的的基础上,认真审视现状,分析原因,并结合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我国的现实国情为据,同时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努力探寻符合我国实际的刑事拘留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16.
专业实体化公司是校企紧密合作的重要形式。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实践表明,完善专业实体化公司要从转变观念,改进专业实体化公司的运作模式,明确专业实体公司定位,完善相关政策入手。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教材供应遇到的困难入手,提出了实行教材供应实体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几种实体化方式的利弊,明确指出了教材供应实体化后,必须仍然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两个证据规定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证据规定的不足,体现了我国刑事法治理念诸多方面的变化。两个证据规定蕴含的刑事法治理念之转变主要表现为:刑事法理念的人权向度之偏转;公权制衡的内外并举;正义诉求方式的程序化倾向;更加注重刑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对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立法不完善,立法的不完善、诉讼理念的滞后以及执法的偏差等等原因,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造成取保候审制度这种非羁押措施的功能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数据仓库中用存储大量的实体化视图来加速OLAP的查询响应,如何在存储空间受限制的条件下高效准确地从实体化视图中找到用户需要的结果,成为ROLAP Server设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里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实体化视图选取改进算法,考虑了加入候选视图和减少候选视图对整体空间和整体成本的影响因素,以达到候选实体化视图的加入与删除的最优化,获取较低的选取视图成本,经分析与测试表明,该算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