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降水集中度的时空格局是水文分析的关键因素.首先基于山西省1980-2020年27个气象站点的汛期(5月1日—10月30日)逐日降水量,分析汛期总降水量和汛期极端降水量的时空特征.其次,利用降水集中度(PCD)和降水集中期(PCP)来描述汛期降水的集中程度.最后,计算PCP、PCP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识别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山西省汛期年均总降水量和年均极端降水量在1980-2020年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地形特征.2.年均PCD在0.26~0.4之间,说明汛期内降水集中程度较低.空间上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的纬向分布规律.年均PCP处于7/10~7/22,表明最大日降水量主要出现在7月中后旬,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形特征.3.在占研究时段66%的年份,PCP与PCD呈现反相关关系,即降水集中度越大的地区,降水集中期越早.4.在70%的年份中,海拔越高,降水集中度越高,最大日降水出现时间越提前.5.1 000 m以下,坡向朝南的PCD和PCP均小于坡向朝北的;而在1 000 m以上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降水量的时空分配不均匀是造成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深入分析降水量的时空分配均匀性,有助于防旱抗汛。研究了1960-2013年广东省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并探讨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省的降水量时空均匀性变化特征,从而揭示出降水量均匀性与气温突变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近54 a广东省总体上呈暖湿化,气温突变后,逐渐转变为冷干化;2季节性降水量与PCD、PCP的变化趋势存在很好的响应关系。3广东省降水量相对较为均匀但变化幅度大,集中时期较早,气温突变后,降水量更集中和集中期推后,但其趋于分散和集中期趋于提前,且PCD和PCP波动性趋于减弱;4广东省气温、降水量、PCD和PCP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与北方地区有一定差异;5气温突变后,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更集中和集中期推后,并保持一定的纬向变化。由此表明,广东省降水量时空均匀性与气候变化是存在一定响应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研究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旱涝灾害、保障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河南省112个气象站1960—2018年降水量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站点及分区降水变化趋势、突变点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降水重心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8年期间,河南省的112个站点中,67.9%站点降水量呈下降趋势,32.1%呈上升趋势,全省各站点气候倾向率主要位于-28~24 mm/10 a;河南省5个分区年降水量中,仅豫东地区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各分区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在整个研究时域内经历了2.5次左右丰-枯交替循环变化;河南省降水重心分布在许昌市许昌县和漯河市临颍县一带,近59 a降水重心有明显向东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中的降水数据,基于Mann-Kendall检验法、Sen's坡度法、Morlet复小波分析法并结合极端降水指标,对深圳市1979—2015年降水量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79—2015年深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 841.28mm,最大主周期为10a,呈现不显著减小趋势.年降水量表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2)西部城区夏季降水和东部郊区相近,春、秋、冬季降水多于东部郊区,且汛期和非汛期降水量都多于东部郊区.3)极端降水时间和雨量南部多于北部、中西部地区多于东部,且极端降水整体呈现降水历时变短、场次降水强度变大的趋势,西部城区表现更为显著.4)西部城区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指标都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而东部郊区呈现不显著减小趋势,表现出一定的雨岛效应.  相似文献   

5.
1951—2012年中国降水集中度和 集中期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8年为分界点,对1978年前后的以周为单位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格局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降水集中度首先具有明显南北分异规律,其次在中国北部具有明显东西差异;最后,中国整体降水集中度波动呈现减小趋势,且1978年之前波动较大,1978年之后趋于平稳.2)中国的降水集中期主要集中在一年中的第26—30周左右,并在1978年前后有1~3周不同幅度的滞后和提前,且南方以推迟为主,北方以提前为主;中国整体降水集中期波动呈现微弱减少趋势,且1978年前显著减少,但1978年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临汾市近48年来(1954年—2001年)的气温、降水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呈非连续性的增暖趋势,线性变化率:年平均气温为0.25.(10a)-1,年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变化率为0.1℃.(10a)-1,年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变化率为0.45℃.(10a)-1.从变化规律分析,60年代较50年代有所增暖,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变化不明显.而从1989年以后,呈连续性增暖趋势.到1999年出现了1954年以来的最暖年,年平均气温14.1℃,究其变化原因,可能与90年代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及城市热岛效应有关.降水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平均每6年—8年为一周期,降水量从50年代至90年代呈连续性的递减趋势,线性变化率为-21.9mm(10a)-1,90年代较50年代降水量减少了83.4mm.  相似文献   

7.
1960—2005年湄公河流域径流量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湄公河流域6个代表性水文站1960—2005年的实测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湄公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平缓,趋势不显著;年代变化中,上游3个站点的变化趋势较小,而下游3个站点呈现先减小后显著上升的趋势;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下游地区来水比上游地区更加向汛期集中,月径流量有显著变化趋势的主要发生在非汛期月份,大部分站点汛期呈下降趋势,非汛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钦州气象站1954~2009年的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分析钦州市近56 a来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①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点为195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为少雨期,其中1954~1960年代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期,1980年代至2001~2009年代为多雨期.各季降水量除秋季外均呈增加趋势,以夏季增加最明显;近56 a以来,钦州市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但趋势变化不明显.②近56 a以来,钦州市暴雨日数有缓慢增加趋势,但不明显.暴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暴雨日数占全年总次数的91%,其中又以7月份最多,占全年总次数的24%.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南1960-2014年17个气象台站日降水实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与分析方法,根据选取的9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河南省极端降水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探讨了影响极端降水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极端降水指数多年均值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由北向南连续干日数减弱、年总降水量和大雨暴雨日数增多,自西向东平均日降水强度增强的分布规律.(2)该区极端降水指数长期演变趋势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减少,但发生干旱和大到暴雨的日数却增加;而河南东部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强趋势,南部地区则表现为减弱趋势.(3)极端降水指数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变化规律,整体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偏多、90年代偏少、21世纪后又增多的特点.河南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符合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极端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的研究结果;引起其变化的重要原因为异常大气环流所致.而由于极端降水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区域内极端降水事件的物理成因和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嫩江流域17个气象站点1959—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选取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作为代表性指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线性回归法系统研究了嫩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1年来,①嫩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分别以6mm/(10a)、4mm/(10a)和5 mm/(10a)的速率呈下降趋势,而春、冬两季降水量分别以2mm/(10a)和1mm/(10a)的速率增加;空间上,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在流域上游多于下游。②嫩江流域平均年、夏季和秋季降水日数分别以1.5d/(10a)、1.1d/(10a)和1.2d/(10a)的速率下降,且上游下降较明显;春、冬两季降水日数则以0.1d/(10a)、0.7d/(10a)的速率呈增加趋势,且中游增加趋势明显;流域降水日数在年和季节尺度上均表现出上游多于下游的空间特征。③嫩江流域平均年降水强度、夏季和秋季降水强度分别以-0.018mm/(d·10a),-0.007mm/(d·10a)和-0.105mm/(d·10a)下降,而春、冬两季降水强度分别以0.051mm/(d·10a)和0.047mm/(d·10a)上升;空间上,年和春、夏、冬3个季节降水强度表现为流域上游弱于下游,而秋季降水强度在嫩江中游干流附近较大,其他地区降水强度较小。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下,嫩江流域年和季节的降水特征在1959—2010年间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日粮不同铜和VA水平及互作效应对肌肉中铁、铜、锰、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日粮不同铜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铜含量和肌肉锰舍量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日粮铜水平的增加,肌肉锰含量随之增加,日粮不同铜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也显著.前期(P<0.01),后期(P≈0.05).②日粮VA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和肌肉铜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前期VA1500 IU/kg组肌肉铜含量高于VA 5000 IU/kg组,而后期相反;日粮VA水平对前后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也达极显著水平(P<0.01),VA 5000 IU/kg组肌肉锰含量高于VA 1500 IU/kg组;日粮VA水平对前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而对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③铜和VA的交互作用对前后期肌肉铁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铜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前后期均以Cu×VA(150mg/kg×1500 IU/kg)组肌肉铜含量最高;交互作用对前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显著(P<0.01),对后期肌肉锰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前后期肌肉锌含量的影响均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橡胶类型—聚异丁烯的浓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用多分散试样的模型理论所推导出的关系式,处理了多分散聚异丁烯(=2.8×10~4~22.0×10~4;=2.20~3.92,C=0.05~1.20g/100ml)试样实验数据,得到了理论与实验很好符合的结果。这证明了所提出的多分散试样的模型理论适用于柔性链线型高聚物。  相似文献   

13.
对岛屿尾流近区的污染物混合输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 (PL IF)技术 ,在恒定来流中 ,分别对圆柱和正弦形状岛屿后 7倍岛屿半宽度范围内的浓度场进行了测量。分析了长时间平均浓度场、脉动浓度场、最大浓度场和尾流浓度断面半宽度的沿程变化规律和大尺度旋涡的存在对尾流区污染物混合输移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同样来流条件及排放浓度下 ,正弦形岛屿近区尾流内积聚的污染物浓度大于圆柱形岛屿近区尾流内的浓度 ;基于平均浓度场和脉动浓度场而得到的尾流浓度半宽度大致相同 ,在实验范围内是线性发展的。本研究不仅是环境水力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而且有利于水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应力集中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复变函数方法,以圆孔为例,给出一个八节点的应力集中单元。单元的复应力函数,精确地满足孔边的边界条件,而在单元的外边界上,借助于最小余能原理,在变分意义下满足由节点位移参数表示的位移边界条件。实例表明,这样的单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出孔边的应力集中现象,在通用程序中应用该单元计算应力集中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行业集中度对我国沿海集装箱港口行业的市场结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近30年来,我国集装箱港口行业的市场结构由最初的寡占Ⅰ型发展到如今的寡占Ⅲ型,并且集中度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市场结构向寡占Ⅳ型发展.对比美国集装箱港口集中度发现,近10年来,我国集装箱港口集中度略高于美国,两国同属于寡占Ⅲ型的市场结构.但我国集装箱吞吐量是美国的3.59倍,我国前4位港口的平均集装箱吞吐量是美国的4倍,港口运输压力明显大于美国.过大的运输压力会给港口及其所在城市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边缘挑战机制的作用下,我国沿海集装箱港口集中度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曾萍  张颖 《贵州科学》2015,33(1):9-13
试料用硫酸、硝酸溶解,用氢溴酸处理除去砷、锑,在氨性介质中沉淀铁与铜分离,沉淀用盐酸溶解,以钨酸钠为指示剂,用三氯化钛将高价铁还原成低价至生成钨蓝,用硫酸铈氧化至蓝色消失,加入硫磷混酸,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硫酸铈标准溶液滴定,借此测定铁含量。对试剂的最佳化用量、共存离子干扰、精密度、加标回收率进行了试验,建立了硫酸铈滴定法测定锑精矿中铁的分析方法。试验证明,该本法测定铁量,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结果稳定可靠,完全满足锑精矿中铁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9.
哈特曼装置上粉尘浓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浓度和湍流速度对粉尘爆炸猛烈程度和粉尘云最小着火能的测试有很大影响.针对1.2 L哈特曼装置上的粉尘浓度进行了测量研究,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到了1.2 L哈特曼管上不同位置高度的粉尘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粉尘浓度随哈特曼管高度位置分布很不均匀.对于哈特曼管电极位置高度,当点火延迟时间170 ms、计算浓度为500 g/m3时,其粉尘测量浓度近似等于计算浓度;当计算浓度低于500 g/m3时,其测量浓度高于计算浓度.当计算浓度大于500 g/m3时,测量浓度低于计算浓度.哈特曼管上粉尘浓度随高度分布的获得,为最小着火能在不同装置上的测试比较提供了数据,为粉尘爆炸数学模型的检验提供了...  相似文献   

20.
电除尘器离子浓度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静电除尘器中,粒子的荷电模型已经确立,电场和其中的离子浓度影响着粉尘的运动、荷电和沉降.实验利用线板式电除尘模型的一个通道,改变施加在电晕极线的电压值和测量点的位置,利用离子浓度测试仪测量收尘极板处离子的浓度,并对离子浓度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当电压升到25 kV以后,离子浓度上升趋势趋于平缓,离子浓度在1013 m-3的数量级.在相同的电压下,收尘极板上正对电晕线A点的离子浓度都是最大的,离子浓度随距A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