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阴离子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VA-MA)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A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对铝镁型混合金属氢氧化物(Al-MgMMH)正电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桥联”作用、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混合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CeO2颗粒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CTAB阳离子型和SDBS阴离子型分别与Tween8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通过Zeta电位、吸附等温线以及沉降性能测定,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水相介质中纳米CeO2颗粒分散稳定性能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纳米CeO2颗粒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其分散稳定行为;纳米CeO2颗粒对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其吸附等温线形式有所不同;碱性条件下,混合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善纳米Ce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其中SDBS与Tween 80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MAB、Zeph 和 CPC)对 Ln~(3+)-β-二酮二元体系、Ln~(3+)-β-二酮-Phen(或 DPG)三元体系及 Tb~(3+)-AA-EDTA、Tb~(3+)-Tiron、Tb~(3+)-H_2Sal-EDTA 水溶性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的反应体系影响不尽一致.增敏程度与表面活性剂和荧光配位体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对制备纳米MoS2颗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活性剂促助法制备纳米MoS2颗粒,考察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考察改性后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表征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剂均对产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性,其中,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效果最好,但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作用促助产生特殊的MoS2纳米杆结构,而且这种纳米杆并没有出现常见的层状结构或特殊的富勒烯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氯离子等温吸附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TEA-Lauryl Sulfate,TD)、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LAS)和十二烷基葡萄糖苷(dodecyl polyglucoside,APG)3种表面活性剂(分别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水泥净浆结合氯离子性能的影响,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DTG)等微观测试技术研究其机理.研究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水泥净浆的氯离子结合能力明显增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其氯离子结合能力减弱;相对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氯离子结合影响较小.表面活性剂对氯离子结合的影响规律与表面活性剂添加方式无关.表面活性剂主要影响水泥浆体的物理吸附,而对化学吸附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在水化产物表面吸附而对氯离子结合产生影响的双电层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制造香波和浴剂产品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从化学上划分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四大类别。然而按照表面活性剂在上述产品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更简单地区分为主活性体系和配合活性体系两大类。一、主活性体系用于生产香波和浴剂的主活性体系的表面活性剂通常都是一些脂肪醇或脂肪醇醚的硫酸盐,其中特别是脂肪醇醚硫酸盐,它们是构成人体用洗涤制品的主要去垢成分,这是因为它们具有显著泡沭性和去污效果,能与别的成分互配,使用方便安全,刺激性  相似文献   

7.
木素生物降解酶活力的表面活性剂头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分光光度技术研究了木素生物降解关键酶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催化氧化木素模型化合物藜芦醇(VA)、2,6-二甲氧基苯酚(DMP)和丁香醛连氮的活力.表面活性剂选择了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曲拉通-100(T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对MnP和LiP有激活作用,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两种酶均有抑制作用,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抑制作用远大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此外,就MnP而言,表面活性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大小还与底物性质有关.TX-100对高疏水性底物丁香醛连氮的激活作用要比低疏水性底物DMP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量Zeta电位、界面沉降性能及比阻,对应用高分子絮凝剂、表面活性剂、石灰、酸和碱进行水厂排泥水的化学调质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的调质效果明显优于无机絮凝剂,且调质效果随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调质对污泥处理有促进作用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却有负面影响;投加石灰能有效地降低污泥比阻(SRF),但对污泥沉淀无明显改善且增加了泥饼干重;污泥的沉淀和脱水性能随pH值的降低而改善.  相似文献   

9.
铜酞菁表面处理(I)——对分散稳定性,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SAA,NSAA对铜钛菁实施表面处理,观察了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添加方式(处理方法)对铜酞菁颜料分散,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型及不同HLB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α-CuPC改进分散,润湿性的作用,比较了CuPC颜料分散性能与表面活性剂HLB(hydrophile-lypophile balance) 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Langmuir槽法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扩张流变性质.实验发现:低分子量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扩张模量均随频率增大而升高,相角则随频率增大而降低,扩散交换过程起决定作用.结构不匹配的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体系不存在协同效应,表面膜的强度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模量介于两种纯组分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聚乙烯醇(PVA)、吐温- 80(Tween-80)为代表,考察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种表面活性剂对二茂铁非均相Fenton体系中亚甲基蓝(MB)的去除率、羟基自由基(·OH)表观生成率的影响及其自身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完成时,无表面活性剂添加的空白组中,MB的剩余率为0.6%,·OH的表观生成率为83.4%.混合体系中的SDBS会降低·OH的表观生成速率且对MB的去除速率有较大的影响;PVA可加速MB的去除,提高·OH的表观生成率;Tween-80会降低·OH的表观生成速率,但反应结束后,混合体系中3种表面活性剂均有残留,不能完全去除.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一种阳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其分子量和溶液性能进行表征,表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和极低的临界胶束浓度与较高的表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以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SAA、NSAA对铜酞菁实施表面处理,观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添加方式(处理方法)对铜酞菁颜料分散、润湿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型及不同HLB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α-CuPC改进分散、润湿性的作用,比较了CuPC颜料分散性能与表面活性剂HLB(hydrophile-lypophile balance)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介孔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孔径在2~50nm内连续可调,孔道结构多样性等特征,在催化、吸附和分离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及混合型)表面活性剂聚集体作模板合成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具体分析不同模板剂合成介孔材料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如何通过改变合成条件来控制介孔材料的孔径尺寸及形貌;最后简单介绍介孔材料的功能化研究及在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 100和TX305,以及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溴化烷基三甲铵、氯化烷基吡啶和溴化烷基吡啶的水溶液在石英片上的接触角θ~0(石英/水/环己烷悬滴)和θ~n(石英/水/空气悬泡)随浓度的增加皆是先升后降;但θ~w(石英/水滴/环己烷)则随浓度单调增大,最后趋于一极限值。这些结果可以表面活性剂在石英/水界面形成双层吸附和在石英/环己烷界面形成单层吸附的模型来解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硫酸钠在石英上不吸附,故对接触角无影响。但在TX100溶液中加入烷基硫酸钠时,θ~0和θ~w皆随TX100的浓度单调上升;加入的量大时,θ~0、θ~w和θ~a皆近于纯水的θ。这些现象与溶液中形成混合胶团导致TX100的吸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癸酸钠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氧烷T-5.5-0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并计算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探讨了相互作用机理,得到了一系列复配规律,从而为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橙为溶剂化探针,根据其在超临界CO2/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多元体系中的增溶情况,推断在正丁醇作用下,二辛酯琥珀酸磺酸钠(AOT)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在超临界CO2介质中形成了反胶团.反胶团的形成是一个热力学自发过程: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形成反胶团的主要动力来源于体系熵增加.对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OT,在低温下,熵增加是反胶团形成的主要动力;温度较高时,焓变成为反胶团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微细通道内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流体制冷剂Al_2O_3/R141b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采用二步法制备了添加0.2%(质量分数,余同)SDBS、0.3%SDBS、0.3%CTAB、0.4%CTAB、0.1%Span80、0.2%Span80的改性纳米流体制冷剂与0.1%Al_2O_3/R141b纯纳米流体制冷剂共7种实验工质.设计系统压力为170 kPa、热流密度为9.4~33.5 kW/m~2、质量流率为219.9~439.8 kg/(m~2·s),在高、宽分别为2.0、1.0 mm的矩形截面微细通道内进行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纳米流体制冷剂饱和沸腾区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影响十分显著;在选用的热流密度及质量流率范围内,采用前述6种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纳米流体制冷剂时,饱和沸腾区平均传热系数较采用纯纳米流体制冷剂时分别提升27.7%、17.9%、13.8%、8.9%、7.9%、5.3%;表面活性剂强化因子SEF随质量流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同一质量流率下SEF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BS对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的效果最好,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次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pan80最差.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选用典型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Cu的缓蚀剂。采用动电位扫描法研究了酸性介质中CTAB对金属铜的缓蚀作用。探讨了酸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缓蚀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防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磷酸酯盐型和硫酸酯盐型四种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羧酸盐型,磺酸盐型和磷磷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抑制CaSO4垢的形成。在质量浓度为10-40mg/L时,其防垢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