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五月的广西民族学院 ,百花竞开 ,彩旗飘扬 ,一派喜庆气氛。时值广西民族学院建校 50周年大庆之际 ,由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人类学高级论坛在风光秀丽、气候怡人的南宁举行 ,这不仅为广西民族学院的校庆增添了一份喜气 ,而且也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人类学高级论坛从筹备到召开都得到了海峡两岸四地人类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国际著名的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李亦园先生在会议当天给人类学高级论坛发来了贺信。为了充分反映本次人类学高级论坛的盛况 ,本刊特开辟专栏 …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学者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 ,在广西民族学院美丽的相思湖畔 ,我们迎来了首届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召开。在此 ,我谨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和我们共同发起倡议举办论坛的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澳门大学人文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文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东华大学 (…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乡土中国庄英章各位代表,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今天,由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旧友新知,济济一堂。在此,我代表中南民族大学向各位代表和各位嘉宾表示最热  相似文献   

4.
今年正值广西民族学院建院 50周年 ,同时 2 0 0 2年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广西民族学院举办 ,我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此我想重复一下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时我曾讲过的话 ,用以和在座的人类学同人们互相勉励 ,在 2 1世纪 ,随着文化交往的复杂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差异的双重发展 ,研究文化的人类学学科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众目睽睽的情景下 ,人类学者能为人类、为世界做点什么 ?———这成了我们的学科必须细致思考的问题。而这当中有一点是明确的 :假如我们的学科 ,要对 2 1世纪的进程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那它就需要有一个坚固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由 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 2 0 0 2年 5月 1 3~ 1 5日在广西南宁举行 ,本届论坛在会议的组织形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 ,组委会聘请了在人类学界较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如庄英章、曾少聪、陈庆德、徐杰舜等教授做观察员 ,负责对在这次论坛学者们的学术发言进行评论。下面摘录的即是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的评论。庄英章 (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 :所谓的观察员评论 ,顾名思义就是针对这次论坛的形式与内容有所响应 ,提出…  相似文献   

6.
先生们、女士们、朋友们:人们期待已久的1999年人类学本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在开幕了!我们这个研讨会是由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广东民族宗教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支持下召开的。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美国、英国、俄国、西班牙、日本,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人类学家,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人类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在此,我代表广西民族学院以及主办单位,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人类…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学深处——“人类学研究”名栏建设恳谈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人类学研究”名栏建设,在教育部社政司出版管理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理事会、广西民族学院等领导的支持下,在期刊界、学术界各位同仁的大力配合下,2005年12月23~25日,广西民族学院举办了“人类学研究”名栏建设恳谈会,本文即是在与会代表发言基础上整理而成。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并积极为名栏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加挂“广西民族学院人类学研究所”的牌子人类学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了与国际学术界接轨,进一步促进中习人类学的发展,广西民族学院决定在防民族研究所加挂“广西民族学院人类学研究所”的牌子。所长为张有隽研究员,副所长...  相似文献   

9.
郑杭生先生从2002年起就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结下不解之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以"走向第36届世界社会学"为主打栏目,郑杭生先生担任主持人和封面学者,发表了系列文章。同时,他还是人类学高级论坛、旅游高峰论坛的顾问,这不仅体现了郑先生对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关照,对人类学高级论坛的关注,更体现了郑先生对人类学学科的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乡土中国许宪隆秦璞/整理在徐杰舜(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长,广西民族学院学报执行主编,中南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人类学高级论坛为大家搭起了一个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今天上午大家听了6位学者的主题演讲,下午又举行了“海峡两岸圆桌论坛”,现在我们进行评论,先请特约观察员评论,然后开放给大家评论。下面我们先请台湾来的余光弘教授给我们做观察员评论。余光弘(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访问教授):在座的诸位大家好,我现在要把早上还没有讲完的第二段向大家报告。我把这个会议的论文集稍…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有幸见到乔健教授是在2002年5月13日。时值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广西民族学院举办,根据录音,我整理出了乔教授在开幕式上的发言稿《谈中国研究的一些方法论问题》(该文发表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几天来的接触,乔教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及渊博的学识、独特的学术视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乔健先生生于1935年,祖籍山西。1956年进入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学习,分别于1958年、1961年获人类学学士、硕士学位,1969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人类学系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任教。1978年乔教授创设香港人类学…  相似文献   

12.
正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金秋十月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首届"智江南"论坛暨纪念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建院60周年科技情报学术研讨会的隆重开幕。首先,我代表浙江省科技厅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和科技信息院建院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浙江科技创新工作的各位专家、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是习近平新时  相似文献   

13.
由人类学高级论坛组织,宁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宁夏社科院主办的人类学高级论坛2 0 0 4年5月2 9日~31日在银川长相忆宾馆举行。本届论坛聘请了中国文学人类学的领军人物、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南京大学范可教授、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博士张应强副教授为观察员,他们在闭幕式上从不同的视角,对本届论坛作了观察述评。此外李亦园院士,本届论坛峰会上新当选的论坛副秘书长、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教授对论坛作了述评。一、第二届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  叶舒宪教授:经过了…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届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高级论坛”召开之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对来自联合国的官员、亚太地区的市长、决策者和各位来宾、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