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003年9月,徐杰舜教授为了让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6名刚入学的新生认识人类学,以“什么是人类学的眼光”为题进行讨论。当时他们刚接触人类学不久,对此论题虽然各有一点感觉但都概念模糊,讨论无果。于是,他们把这一问题带到了10月7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召开的“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论坛”上,利用空闲时间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学者请教。各位老师都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而且各有所见,令人大开眼界。从北京回来后,他们把在会议上学到的东西梳理了一遍,结合自己的感受,重新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学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即使是这样的初级入门问题,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答案。现将他们的习作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从唐人小说入手,通过对其中的女仙 、世俗女子 、女妖 、女鬼 ,以及女侠等女性形象的分析 ,探寻了唐代知识分子敏感微妙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现状的角度,通过描述宾阳人三大族群:壮族、“本地人”和“新民人”互动的局面,和其结果形成的对“宾阳人”身份的共同认同,概括出“宾阳人”鲜明独特的人文特征,力求澄清对“宾阳人”的偏见和误解,更好地理解宾阳人。  相似文献   
4.
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入手,讨论田野调查方法的针对性,并结合个人及组织学生田野调查的经验来进行说明,文科实验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期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感悟力体现了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品位,是研究者独自占有的、独一无二的学术生命的生长点。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人类学学者提升学术感悟力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和田野调查,它们互为支持,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 ,文化与自然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以广西境内的一个汉族村落———新罗村为例 ,考察村子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变迁 ,关注变迁过程中的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新罗村的过去与现在告诉我们 :原生态的自然并不能自动满足农耕文化的要求 ,人们必然要改造自然 ,为文化的植入培养温床 ,从而才能有生存空间 ;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冲破了原有的文化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中客观上维持了文化与自然平衡的神秘主义的内容必不可免地随之淡化。在当前发展趋势下 ,文化对自然的这种不自觉关系还将加深。  相似文献   
7.
《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一书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宏观角度对汉族进行分析,借鉴了考古学、语言学和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历史学方法与人类学方法相结合,使读者能进一步深入全面地了解汉民族,是汉民族研究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学者主要针对中国农村发展走向发表演讲“守土与离土”的选择,并从自身田野工作经验加以人类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