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员工建言对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个体处于工作不安全状态下,如何促进员工的积极建言而抑制其消极建言是组织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为探明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采用两阶段追踪调查数据,将员工建言行为分为建设型建言和防御型建言,运用层级回归模型与Bootstrap分析方法,对446名企业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建设型建言有显著负向影响,对防御型建言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控制在其中起中介作用;组织地位感知正向调节了工作不安全感通过感知控制影响建设型建言、防御型建言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工作不安全感与建言行为的理论研究,也为有效激发员工建言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交易型领导风格在人们的延迟满足特质与他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延迟满足行为间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 运用HLM进行多层分析, 以227名银行企业员工和他们分属的22个银行网点的直接主管为被试, 探讨上层领导的交易型领导风格如何调节下属的延迟满足特质与职业延迟满足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员工自身的延迟满足特质和上层领导的交易型领导风格会共同影响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在低交易型领导风格下, 高延迟满足的个体比低延迟满足的个体报告了更多的职业延迟满足; 而在高交易型领导风格下, 具有高、低延迟满足能力的员工都报告有更多的职业延迟满足。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交易型领导风格在人们的延迟满足特质与他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延迟满足行为间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运用HLM进行多层分析,以227名银行企业员工和他们分属的22个银行网点的直接主管为被试,探讨上层领导的交易型领导风格如何调节下属的延迟满足特质与职业延迟满足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员工自身的延迟满足特质和上层领导的交易型领导风格会共同影响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在低交易型领导风格下,高延迟满足的个体比低延迟满足的个体报告了更多的职业延迟满足;而在高交易型领导风格下,具有高、低延迟满足能力的员工都报告有更多的职业延迟满足。  相似文献   

4.
赵娅 《科技与经济》2020,33(4):76-80
在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激发员工建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非常关键,更多需要从内在动机进行驱动。社会认同代表个体与社会的心理与情感联系,在组织情境中包含组织认同、领导认同和自我认同。更进一步,员工建言行为是建言动机、建言能力与建言机会三维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AMO理论构建了三种认同影响下的员工建言行为概念模型,对组织管理员工建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30年间,员工建言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积极行为研究中的热点议题。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从影响建言行为的个体层次变量出发,通过检索关于个体变量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的研究文献,对以往研究进行了基于元分析的定量综述。结果表明,个体的履历信息、大五个性模型中的外向性和责任性、个体的主动性人格和发展目标取向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自我监控、控制点和自尊与建言行为的关系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稳定和清晰。  相似文献   

6.
武楠  梁建 《科技与经济》2015,28(2):71-75
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本,知识型员工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创新。通过信息寻求行为,知识型员工自身知识的不足得以弥补,更易于形成创新性、建设性的见解和想法,从而满足采取建言行为的必要条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10位员工和57位主管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学习目标导向和感知到的知识密集度对信息寻求行为和建言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信息寻求行为是学习目标导向与建言行为的关系的中介变量,变革型领导在学习目标导向、感知到的知识密集度对信息寻求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升自身追随力是员工个人以及组织管理实践中新兴的重要话题。从组织管理视角上看,当前关于追随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匮乏。通过界定"做事博感情"及追随力概念,构建了角色定位、追随行为与追随力之间的理论模型,在角色理论、追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命题。分析认为,追随者角色定位(任务导向、关系导向)差异导致其表现出不同的追随行为(顺从行为、建言行为等),进而对个人追随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上级发展性反馈调节顺从行为、建言行为对追随力的作用。拓展了追随理论方面的研究,为如何提升员工追随力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创新绩效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议题。目前,关于创新绩效前因变量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对于个体因素的权力感知以及公平价值观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依据社会交换理论和个体-情境互动理论,基于423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讨基层员工权力距离取向、建言行为与创新绩效关系。结果表明,促进性建言及抑制性建言在员工权力距离取向与创新绩效的负相关关系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单位结构调节员工权力距离取向与促进性建言及抑制性建言之间的关系,且组织越倾向于有机式结构,员工权力距离取向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负向影响更弱,其在创新意愿、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方面的表现也就越好。  相似文献   

9.
以DK序贯互惠博弈模型为基础,在一般化假设基础上,构建了提供组织支持的企业与新员工努力行为的两阶段序贯互惠模型.研究表明:1)当新员工完全理性时,企业将不提供组织支持,新员工也选择低努力工作行为,双方不可能建立互惠合作关系.2)在考虑新员工互惠动机后,若企业不提供组织支持,新员工也将选择低努力工作行为,双方同样不可能建立互惠合作关系.3)如果新员工具有互惠动机,而企业也选择提供组织支持,则存在三种序贯互惠均衡.  相似文献   

10.
基于权力的接近-抑制理论,构建一个以信息充分性和团队心理安全感为中介的跨层次研究模型,探究团队权力结构对员工建言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团队权力结构对员工建言有显著影响,团队权力结构的层级化程度越低,越有利于促进员工建言;信息充分性和团队心理安全感在团队权力结构和员工建言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该研究框架能有效解释在普遍情况下,团队权力结构对员工建言的影响机制,并从个体与团队两个层面丰富了对员工建言的理解和解释,为组织如何促进员工建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道德的领导者是员工们的榜样,他们能感染并教育员工使之行事符合伦理规范,使企业维持正常运作而不陷入诚信缺失的泥潭.通过对伦理领导的深入分析,提出伦理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作用机制.以某国有企业的359名员工为样本,验证了伦理领导能通过角色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员工建言,而这一作用机制又将受到团队竞争氛围的调节.最后对研究的贡献和不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员工绿色行为被证明对组织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成功实施存在重要意义,但有关员工绿色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充分.除了个体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的行为控制等因素外,领导者等组织因素同样影响了员工绿色行为的意向.本研究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构建了环境领导力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模型,考察组织前因如何与个体情境相联系.本研究对来自石油行业的247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环境领导力正向影响了员工的绿色行为;(2)组织绿色文化正向影响了员工绿色行为;(3)组织绿色文化在环境领导力和员工绿色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据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了员工被妒忌感知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双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双时点收集的302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Bootstrap等方法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员工被妒忌感知对情感反应有正向影响,员工被妒忌感知通过积极情感正向影响建言行为,通过消极情感正向影响沉默行为,建言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沉默行为对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员工被妒忌感知通过积极情感和建言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创新绩效,通过消极情感和沉默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员工组织支持感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员工组织支持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估和权重选择,构建了员工组织支持感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对南京市某企业的352位农民工的组织支持感进行测量.结果证明该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为企业提供了对农民工组织支持感进行量化评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员工向上建言实质上是通过劝说使得管理者改变原先态度的一种做法。HR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和不同的管理者交换意见,争取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社会劝说理论影响态度改变的四个变量可以提高中国HR建言行为的有效性,提高HR在公司建言的话语权。从信息来源因素(HR建言者)看,应从专业性、可靠性两个方面提升HR的影响力;从信息因素(建言内容)看,要根据信息的完善性、两面性来增强信息传递的冲击力;从接收者(管理者)变量看,要经营好与管理者的关系、提高事件卷入度来降低管理者的心理抵抗力;从中国本土情境因素(建言情境)看,应该注意儒家思想的中庸思维和高权力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领导行为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以新生代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361组有效调查数据实证探究在中国情境下魅力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机制,深入剖析领导认同、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三者在上述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表明:魅力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领导认同、职业认同、组织认同分别在上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认同与职业认同、领导认同与组织认同、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在上述关系中均起链式中介作用;领导认同、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三者共同在上述关系中的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魅力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途径,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并拓展了领导行为和新生代员工创新绩效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员工非工作上网的普遍性、危害性和难以管理性引起了企业界人士和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以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员工为样本,探讨中国背景下企业员工非工作上网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般员工与中高层管理者非工作上网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通过在线调查获取有效问卷553份,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引发中国企业员工非工作上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合理化倾向、寻求个人满足和相关制度不完善,中高层管理者比一般员工更容易从非工作上网中寻求个人满足。该结论为企业管理尤其是分类管理员工非工作上网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了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主动行为的作用机理。通过对24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挑战性压力源正向影响员工主动行为;职业使命感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主动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授权型领导正向调节了职业使命感与员工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授权型领导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职业使命感对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主动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更强。研究不仅拓展了员工主动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了相应实证分析证据,也对企业压力管理及领导-成员关系管理方面实践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积极追随特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验证了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的中介作用以及工作嵌入的调节作用.对415份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显示:1)积极追随特质显著正向影响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2)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3)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积极追随特质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4)工作嵌入在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指导员工实施自主创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管理和驾驭不确定性需要鼓励员工创新行为.基于领导风格理论,将组织情境和人格特征因素纳入分析模型来探讨威权领导是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问题,并探讨组织认同和主动性人格特质的影响机制.运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对284份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威权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组织认同在威权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威权领导能够通过组织认同这个具体的情境促进员工创新行为;③主动性人格可以正向调节威权领导和组织认同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当前关于威权领导积极效应的研究,同时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人员招聘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