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微波技术提取莱菔子总黄酮和多糖,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莱菔子中总黄酮含量为0.60%,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1.04%(n=5)。多糖含量为12.73%,平均回收率为101.54%.RSD:0.46%(n=5)。运用微波技术从莱菔子中联合提取总黄酮和多糖,其反应速度加快,提取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新疆红景天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微波技术提取红景天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测得红景天中黄酮含量20.87%,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1.63%(n=5)。结果显示,与常规法比较,微波法提取速度更快,提取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红景天叶多糖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运用微波技术用水提醇沉淀法提取红景天叶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测得红景天叶中多糖含量为3.01%,平均回收率为98.68%,RSD=1.26%(n=3),并且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提取萹蓄总黄酮及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萹蓄中提取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选择乙醇为溶剂,用超声波技术从萹蓄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并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88%,平均回收率为100.95%.结论:运用超声波法从萹蓄中可以提取出黄酮类物质,加快提取速度,提高提取效室.  相似文献   

5.
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从灵芝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灵芝多糖的提取一般方法为醇析沉淀法,本实验为找出该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灵芝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乙醇:料液为2:1,pH为6.5.结果:用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的含量,测得灵芝多糖含量6.55%,平均回收率99.05%,RSD=1.02%(n=3).结论:该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运用微波法对胡椒中胡椒碱进行提取,并采用HPLC对胡椒碱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及微波功率对胡椒碱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55℃、料液比为80:50、乙醇体积分数为80%及微波功率为500W的条件下,微波辅助提取胡椒碱的效果最佳,胡椒碱收率可达4.12...  相似文献   

7.
研究三种不同的预处理条件对扶芳藤多糖提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水提多糖前用乙醇和乙醚混合液对扶芳藤进行脱亲脂性成分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扶芳藤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提取葡萄皮多酚的最佳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了葡萄皮中的多酚物质。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葡萄皮多酚的最佳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0.5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35,微波功率540W,处理35s,于70℃水浴浸提25min,在此条件下,葡萄皮多酚的提取率可达95.02%。  相似文献   

9.
微波技术提取洋葱中槲皮素和及其含量的HPLC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波辅助技术萃取洋葱中槲皮素,采用正交实验L9(34)优化实验条件,确定了MAE提取洋葱中槲皮素的最佳条件为:粒度60~90目,水分含量为25%,功率为100W,萃取时间为10min.并用HPLC测定其槲皮素的含量,该方法灵敏高、准确性和精密度均很好,适合于洋葱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柑橘皮中挥发油,其最佳提取条件为:30g柑橘皮粉末浸在60mL无水乙醇中,微波功率为300W,微波辐射时间为150s。采用溴加成法对挥发油进行定量分析,经测定挥发油的含量为2.77%。实验表明.微波法具有提取率较高、时间短、成本低和污染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微波联合浸提方式提取海藻多酚,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多酚提取工艺条件,并以平板打孔抑制法测定了海藻多酚粗提物对7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采用料液比(匀浆:乙醇,g/mL)1:7,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70℃,浸提次数2次,浸提时间4 h,提取效果最佳,海带多酚提取率为2.08%。海藻多酚对供试的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5种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量效关系均呈剂量依赖型,最小抑菌浓度为10~40μg/mL。其中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抑制效果较明显,对青霉、白色念珠菌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荔枝果肉不同极性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体积分数为60%乙醇和80%丙酮从荔枝果内中提取多酚,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等4种不同极性溶剂对其多酚提取物进行分部萃取,采用DPPH自由基法、FRAP法和ABTS法比较荔枝果肉不同极性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采用80%丙酮提取的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的ABTS抗氧化活性显著强于60%乙醇提取...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波法从生姜中提取多酚类物质,利用酒石酸亚铁分光光度法表征提取物中多酚的含量,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生姜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15(g/mL),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20 min,生姜中多酚的提取率为18.50 mg/g.抑菌实验表明,生姜多酚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乙酸乙酯为溶剂,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抗氧剂丙烯酰茶多酚酯。方法利用酰化法合成含有活泼双键,可直接嵌入高分子结构中的抗氧剂。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n(茶多酚):n(丙烯酰氧):n(三乙胺)=0.1:0.115:0.3,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h,产率61.3%。目标物的FTIR为:3353.77,2983.92,2847.34,1 700.93,1612.12,1518.28,1448.63,1239.58cm^-1。UV为256.50,259.5,275.50,289.50nm。结论三乙胺是丙烯酰茶多酚酯合成的良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佩兰提取物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脂活性。采用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组、高脂血症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5 mg·kg-1)及佩兰提取物低剂量组(6 g生药·kg-1)和高剂量组(12 g生药·kg-1),每组12只;高脂饲料喂养造模,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的干预。分别于第5周和第10周检测各组大鼠的各项血脂水平。与高脂血症模型对照组比较,佩兰提取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TC、TG和LDL-C水平均降低,HDL-C的水平升高,高剂量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5)。佩兰提取物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活性,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杉木多代连栽地经柳杉长期轮栽后凋落物的组成及归还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林分的年凋落量是杉木多代连栽林的2.18倍,两树种凋落物年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但杉木和柳杉年凋落物主要都来源于叶、枝和花果,其余的组分归还较少.柳杉林凋落物的归还模式为主峰出现在5月份和8月份,这两个月的凋落量占年凋落量的49.69%,可见,柳杉凋落物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这两个月,而杉木则主要发生在8月份,仅8月份这1个月的凋落量就将近占年凋落量的一半.柳杉各月的凋落物中都以柳杉叶为多,但其他组分的归还顺序各月亦不完全一样,杉木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凋落物的季节归还模式亦不同:柳杉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呈适现出夏季(35.13%)>秋季(30.39%)>春季(26.33%)>冬季(7.57%),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呈现出秋季(53.06%)>春季(24.07%)>夏季(15.76%)>冬季(6.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18.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茶多酚前体脂质体,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考察冷冻保护剂的种类、冷冻保护剂的用量、预冻时间、冷冻干燥时间等因素对茶多酚前体脂质体复水后包封率的影响。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海藻糖为冷冻保护剂,海藻糖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4∶1,预冻时间为6h,冷冻干燥时间为36h,制备得到的茶多酚前体脂质体复水后包封率45.5%,稳定性高。该法制备的茶多酚前体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可以长时间贮藏。  相似文献   

19.
恩施州柳杉人工林碳汇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恩施州柳杉人工林碳汇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柳杉生物量与胸径大小密切相关,全树生物量50%以上集中在树干,各组份生物量分配大致呈现树干>树根(含桩)>叶>枝的趋势.本地区柳杉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关系模型为W=254.519 7D2.161 4,或W=42.877 2(D2H)0.939 0,采用胸径分布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推算,恩施州柳杉人工林生物量为4 055 704.557 t,碳汇储量为2 038 397.11 t.  相似文献   

20.
山楂总黄酮和茶多酚联合调节血脂的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楂总黄酮和茶多酚联合调节血脂的最优化配比;方法:将不同配比组合的山楂总黄酮与茶多酚灌胃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4周,以TC、TG下降率为判断指标,采用Codrug软件中的权重配方法,选出山楂总黄酮与茶多酚调节血脂的最优化配比;结果:所有药物配伍组血清TC、TG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山楂总黄酮和茶多酚联合调节血脂具有协同性,其最优化配比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