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海堤渗压多测点径向基函数监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铭  刘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46(10):1675-1679
为综合多测点监测信息建立海堤渗压预测模型,揭示其受海洋潮位等因素影响的复杂而特殊的变化规律,以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为建模工具,采用前期潮位因子、积分型降雨因子、时效因子构建模型输入层,对符合条件的多个渗压测点进行综合训练、预测.同时根据海堤渗压特点,对建模中RBF网络的计算中心选取方法加以探讨,进而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确定计算中心.以浦东海堤实测资料实现了该模型建立的具体过程,取得理想效果,并给出了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某拦污坝工程为背景,建立了堆载挤淤沉降断面的分段计算方法.根据初期荷载不同挤淤深度时淤泥层的稳定性,搜索得到挤淤瞬时沉降断面,在此基础上,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和修正的剑桥模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得到最终的堆载挤淤沉降断面.计算结果表明,最终的堆载挤淤沉降断面与上覆荷载形式正相关,挤淤沉降断面呈倒梯形分布.最后,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工程实际堆载挤淤沉降断面进行检测,验证了上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塑料排水板在深厚填土地基中对固结度和沉降的影响,结合福建某堆载-塑料排水板联合地基处理工程,分析计算了仅堆载和加设塑料排水板两种情况下的固结度计算。指出了软土地基处理在填土加载的同时,必须结合竖向排水体才能符合工程需要,且计算固结度时必须考虑井阻和涂抹作用。选取了淤泥土的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及杂填土的计算参数,分别计算淤泥层和杂填土的沉降,沉降计算及固结度预测与实际观测数据相符。工程监测数据表明:分层沉降观测数据与地面沉降测点沉降曲线基本一致,孔压的消散曲线与该测点附近的地面沉降测点的沉降时间关系曲线基本一致,能正确反应地基土的孔压消散情况,且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加载没有造成较大的侧向位移,表明项目设计合理,达到预期要求,可为类似地基处理工程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高速铁路堆载预压软土路基沉降规律,其沉降发展过程可分为填筑阶段-恒载阶段-堆载预压阶段-卸载阶段,沉降曲线与S形成长曲线类似.利用最小二乘法,以组合模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来确定最优加权系数,建立了加权组合预测模型.采用Origin软件分别拟合Gompertz曲线和Logistic曲线,基于组合...  相似文献   

5.
以珠三角地区某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为对象,在试验现场分别采用"先堆载后打桩"和"先打桩后堆载"两种工艺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试验过程中通过沉降监测手段探究了两种工艺条件下软土地基的竖向变形规律.根据沉降监测数据发现:经过两种工艺处理后的软土地基在"沉降快速下降阶段"的沉降变化曲线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沉降趋于稳定阶段"的沉降变化曲线满足对数关系,建立的沉降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两种工艺处理后的软基沉降规律;同时通过研究距堆载区中心线的水平方向距离与沉降增量之间的关系,发现软土地基无论是堆载预压加固还是打完搅拌桩后再堆载加固,软土地基沉降的影响范围曲线在一定程度上都满足对数关系,依此可以掌握堆载对软基不同位置的影响程度,方便工程施工规划.以上研究成果可为研究珠三角地区的软土地基沉降规律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用于指导软土地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6.
工程建设和工业厂房日常使用中经常存在大面积堆载.隔离桩能阻隔堆载下的地应力传播,削减堆载对周边的影响,这一点已得到学者们的认可;但大面积堆载下隔离桩对群桩承载能力及其变形特性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建立多个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定义了隔离桩对群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效应系数和堆载下群桩承载力降低率两个指标,分析了隔离桩的存在对群桩竖向承载力、桩间地表土体沉降及承台沉降的影响.发现设隔离桩能提高群桩竖向承载力约15%,降低承台沉降约1/5,抑制桩间地表土体沉降达2mm,促使隔离桩与最外侧基桩间地表土体微拱.研究成果可为正确认识隔离桩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堤渗压周期特征分析及其在神经网络监测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堤渗压监测序列是反映堤身状况与规律的重要信息,为把握海堤渗压序列变化特点、进行有效分析预测,对浦东海堤实测渗压曲线进行了广泛分析,归纳出其多周期变化的特征,并从谐量分析角度给出针对周期特征变化的渗压监测模型因子,结合神经网络特点,提出相应的神经网络监测模型输入层单元形式,以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为例建立监测模型,以监测资料和实例说明多周期特征对监测分析的作用,以及与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铭  刘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4,48(11):1655-1659
为有效揭示海堤渗压的分布特征,掌握其在临海工作环境下的特殊规律,在利用神经网络建模优点的同时,采用多测点渗压监控信息,并将测点坐标因素加入到输入层,综合前期潮位因子、积分型降雨因子、时效因子,形成海堤渗压神经网络安全监控分布模型结构,以实测信息进行建模训练计算;在获得合理训练结果基础上,根据输入层因子补充插入坐标样本,获得不同位置的渗压模型值及渗压分布曲线.文中以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为例,结合浦东海堤实测资料,以实例说明以上述方法在神经网络不提供显式的情况下,建立可获得分布曲线的监控模型,并以此对海堤渗压分布规律特色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真空—堆载联合法在珠海横琴能源站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对现场真空度、孔隙水压力、深层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分层沉降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地基处理前后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堆载预压后,软土地基的沉降速率指标、固结度、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软土各项物理力学指标明显改良,预压效果良好;为具有相同或类似条件地域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某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深厚层软土的试验成果,分析了地基沉降规律、控制软土地基路基工后沉降的效果,以及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标准要求的预压时间.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在高速铁路深厚软土路基上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席军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7123-7125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模糊RBF网络对基坑监测中的累计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和预测。采用误差下降率和高斯函数中心宽度的调节方法,使网络模型的结构紧凑,呈现动态变化,避免传统网络模型所出现的过拟合现象,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对基坑监测点的累计沉降量进行预测,通过对比时间序列模型,得出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软基沉降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神经网络理论引入软基沉降预测领域.借助自控领域信号处理的思想,应用改进后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映射模式进行软基沉降的短期预测;软基沉降的长期预测实质上为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维欧氏空间的曲面拟合问题,将地基压缩层从上到下分成若干段,每段的土性指标按段内各层土在段中的长度取加权平均作为系统的输入,将某个沉降模型的沉降曲线参数作为系统的输出,可以预测后期沉降曲线走势.实践表明,建立的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软基沉降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只要有足够多的训练样本,长期预测可以达到比较精确的预测效果.表5,参9.  相似文献   

13.
常减压蒸馏装置双模型结构RBF神经网络建模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提出双模型结构RBF(RadialBasisFunction)神经网络,结合工艺机理和相关分析法,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变量。对现场数据,用小波分析法,剔除噪声和故障数据,考虑各输入信号对软仪表影响时间的区别,分别采用不同的滞后时间,建立了常减压蒸馏装置质量软仪表模型,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销售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其主要采用有监督学习的SG(Stochastic gradient)法对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通过遗传算法优化隐层节点的中心值,用优化的中心值再次训练网络,优化网络参数,得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土石坝沉降-填筑灰色监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分析填筑期土石坝的沉降监测资料,探讨沉降发展与填筑施工间的因果关系,根据灰色模型建模数据量要求较少、拟和效果好的优点,以及该类模型中影响因子形式可以灰色抽象的特点,在借鉴相关沉降计算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填筑影响下的土石坝坝体沉降影响因素分为与时效无关和与时效相关两类,采用填筑高度和等效高度作用因子为相关序列,利用灰色GM(1,h)模型建立沉降-填筑间的关系方程,以揭示填筑期间沉降规律并加以预测.算例表明,沉降-填筑安全监测模型有效地反映了土石坝施工期沉降规律以及沉降与填筑施工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极限规格的圆钢在轧制过程中的低头现象,防止其在飞剪前堆钢.通过研究小圆钢温度、轧制力和电机功率模型,分析了小圆钢在飞剪处由于直径变小,内应力的降低,容易形成低头,使向前运动的小圆钢头部低于挡板造成堆钢的过程.求解出了挠度变化方程,建立了飞剪处小圆钢低头模型.现场实验中对理论研究计算出的多种极小规格圆钢进行了轧制实验,在有飞剪和无飞剪情况下小圆钢低头实验结果与模型和仿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无钟高炉炉喉料面的预测精度,建立了考虑炉料运动的炉料分布数学模型.在分析炉料运动的基础上,指出了炉料运动是影响炉料堆积过程的重要因素,采用尺寸比1:10的无钟布料器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炉料分速度对炉料堆积行为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炉料运动因素的料堆轮廓预测模型,并通过数值方法确定了料堆的位置和料面轮廓曲线,应用于料面形状的预测.结果表明:炉料的运动是造成料堆两侧堆积角差异、料堆横截面面积变化以及料面轮廓改变的重要原因,料堆轮廓采用直线段和曲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构造,炉料的堆积角和曲线过渡区域长度作为重要的模型参数均考虑了炉料速度的影响,模型构造的轮廓接近真实料堆形状,应用该模型实现了炉喉料面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8.
黄铭  刘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47(10):1548-1551
为准确揭示高边坡在降雨影响下的渗压变化规律,掌握其安全状态,在降雨作用分析基础上,提出以积分型降雨因子进行边坡渗压分析;以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为建模工具,构建渗压降雨监测模型结构,并根据高密度采集的实测序列与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进行RBF计算中心的比较选择.应用表明,积分型降雨因子能有效反映降雨的作用,以实测数据建立的渗压监测模型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模拟堤坝渗漏监测系统,用来人工模拟土坝渗漏,并得到该种情况下测试光纤长度上的应变图,验证了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监测土坝的可行性;运用ANSYS软件建立与试验模型相对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选择合适单元,简化边界条件,对一定的工况进行加载分析,得出载荷与应变的关系,以及载荷与塌陷土层重量的关系。文中方法和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定量研究土坝渗漏大小程度和光纤传感器的合适埋设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