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食生产的灰色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关联分析法、灰色动态模型法,对粮食生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和预测,为进一步弄清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和上级领导部门对农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文中以武威市金塔河灌区粮食生产为背景,实例结果表明与实际较好的吻合,为今后灌区粮食生产将起到宏观控制和指导的作用,并为此而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2005,(4):5-5
日前.农业部下发了《关于2005年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2000年粮食生产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努力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加,种粮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黑龙江省1986~2015年数据构建粮食产量模型,选出8个影响因素,如果直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能会忽略变量之间的共线性,所以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最大程度上保留下了每个变量,定量的分析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最后主成分分析与分位数回归中的中位数回归相结合建立模型,结果表明主要因素有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农用化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元回归对粮食价格的趋势及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价格主要受粮食保护价格、化肥价格和政府销售贸易粮数量三大因素的影响.其中粮食保护价格对粮食价格影响最为显著,成正相关,由此得出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制定非常重要.化肥价格正向影响粮食价格,控制好化肥价格的波动等于变相控制住粮食的价格,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化肥价格.同时随着政府销售贸易粮数量的增多粮食价格会有所下降,当粮食价格剧烈上涨时,政府适当地销售库存粮食可以起到稳定粮价的作用.基于分析,对国家粮食价格的政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规划在农业发展方面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研究显著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1990~2020年农业总产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农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作物播种面积5个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9软件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对提高中国农业总产值以及农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中低产面积占全省耕地的60—70%,生产比较落后。近几年来,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1983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2904万吨,比1970年增长0.87倍,平均每年增加104万吨;粮食亩产达340公斤,增长0.97倍,平均每年增加12.9公斤,每亩增收50.4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河南省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究其原因,化肥施用水平不断提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我省化肥增产效益及合理施用谈点粗浅看法,供参考。一、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省施用化肥水平很低,1970年平均每亩耕地15.3斤(折合标肥,下同),1983年每亩耕地110.11斤,比70年增加6.2倍。十几年来,全省每亩耕地施用化肥增加量与粮食产量和每亩粮食产值增加数相比,每增加一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耕地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加之氮磷化肥施用量日益增多,而有机肥的施用量连年减少,化学钾肥又未及时补充,导致土壤中钾素逐年下降,使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依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以近年来河南省农业投入产出数据为序列资料,对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等要素进行分析,测算影响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因素,并对改进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经济增长实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4~2013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产量、播种面积及农业投入等相关数据,对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主要碳源汇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碳源汇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3年黑龙江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作物碳吸收量比例明显大于经济作物和果蔬作物;碳排放总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化肥施用是主要排放源.碳源汇相关性分析表明,碳吸收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有显著正相关,与葵花籽、麻类和瓜果类作物产量显著负相关;碳排放与化肥施用、农用能源消耗、喷滴灌灌溉面积和渠道防渗灌溉面积有显著正相关,与低压管灌灌溉面积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南阳市粮食总产量摆动序列的综合信息,应用灰色理论建立了粮食生产的DGM(2,1)参数优化数学模型,经比较,预测模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的DGM(2,1)模型,进一步提高了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适用性.应用模型对南阳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作出预测,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霉素是一类天然植物激素,其产生菌-水稻恶苗病菌(Gibberella fujikuroi)在深层发酵培养基下可产生赤霉素,产率为1200r/ml,产物通过溶媒萃取法可获得结晶,摇瓶实验室收率可达到50%,含量850r/mg以上.  相似文献   

12.
13.
运用数学手段并结合经济学原理探讨了单一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化利用与多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主要讨论了2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具体研究了在已知等成本曲线的情况下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与在已知等产量曲线的情况下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的问题,给出了多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14.
在锑冶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砷渣料,对环境的危害极大,因此,对含砷渣料的处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熔池熔炼大量的试验和实践,确定了在电收尘300—340℃的条件下进行砷锑分离,经骤冷后在110—130℃条件下进行砷的回收,可消除冶炼过程中砷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体静止培养,通过对分离筛选获得的两株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15 -1和14 -7的发酵产木质素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结论:两株菌的最佳碳源均为稻草,最佳氮源均为尿素,最佳温度均为30℃.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进行发酵产酶,测得14 -7的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0.350 U· mL-1和0.080 U· mL...  相似文献   

16.
TiC-TiB2复相陶瓷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B4C和C粉末为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与同时致密化工艺(SHS/PHIP)制备合成了TiC-TiB2复相陶瓷.氧化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表面发生氧化并出现明显的氧化增重现象,低温时TiB2优先于TiC而首先发生氧化,当温度达到1000℃时完全氧化,表面形成致密的TiO2氧化膜,阻止内部继续发生氧化,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给出正分布函数 ,建立产品失效预测中的正态函数分布表达方式 ,并给出了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液氮冷却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其系统结构组成;通过对铝型材挤压生产过程中几个重要工艺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液氮冷却技术对铝型材挤压生产所带来的有益效果:采用液氮冷却技术能有效降低铝型材的出口温度,改善型材的表面质量,有利于提高其挤压生产速度,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填埋是垃圾处理处置最常见的手段。随着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的广泛应用,渗滤液回灌作为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渗滤液回灌在加速填埋场稳定化、加速填埋场沉降和提高产甲烷气量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了渗滤液回灌技术在垃圾填埋场中增大甲烷产量的研究历程,阐述了渗滤液回灌至垃圾填埋场可促进产甲烷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渗滤液回灌技术提高了甲烷产量,若是将甲烷气体加以收集利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实现废物的资源再利用,从而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