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2-呋喃甲醛、肉桂醛、水合肼为原料合成2个含有呋喃环的新型酰腙,即双(2-呋喃亚甲基)腙(L1)和肉桂醛-2-呋喃甲酰腙(L2),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紫外、X-射线单晶衍射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酰腙L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0.6S83(7)nm,b=0.9026(8)nm,c=1.5136(14)nm,α=β=γ=90°,V=0.9404(15)nm^3,Z=4;酰腙L2也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a=1.1297(12)nm,b=0.7388(7)nm,c=2.907(3)nm,α=β=γ=90°,V=2.427(4)nm^3,Z=8.荧光性测试表明酰腙L1具有微弱的荧光性,酰腙L2具有强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芳酰腙、咪唑和铜(路再生)的三元配合物[CuL(Himdz)](H2L=2-羟基萘甲醛苯甲酰腙,Himdz=咪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配合物结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咪唑的氮原子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环境.在晶胞中,配合物通过N-H…N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甲醇、乙腈和DMSO混合溶剂中,偏钒酸版与双2-羟基-1-萘甲醛丙二酰腙在1,3-丙二胺存在下反应,得到一个新的氧钒席夫碱聚合物[VO(L).0.25CH3CN]n.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化合物属于正交晶系,Pnma群,晶胞参数为:a=0.758 97(14)nm,b=2.232 7(4)nm,c=1.399 6(3)nm,V=2.371 7(8)nm3,Z=4.四齿配体和两个氧原子与钒配位,钒中心形成略扭曲的八面体构型,该化合物为一条[VO(L)]n链.配合物的热稳定和电化学性质在本文中也得到了研究和讨论.CCDC:703827.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氮氧化吡啶-2-甲醛缩3,5-二苄氧基苯甲酰腙及其Zn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摩尔电导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了配体和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Zn配合物的形成,改善了配体氮氧化吡啶-2-甲醛缩3,5-二苄氧基苯甲酰腙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2个酰腙Schiff碱的镍(Ⅱ)配合物[Ni(HOpbh)2].2H2O(1)(H2Opbh=2-羰基丙酸苯甲酰腙)和[Ni(HOpsh)(py)3].CH2Cl2(2)(H3Opsh=2-羰基丙酸水扬酰腙,py=吡啶).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晶体属四方晶系,I4122空间群,晶胞参数a=b=1.468 6(2)nm,,c=2.108 8(6)nm,V=4.548 1(16)nm3,Z=8,Dc=1.475 mg/m3,最终可靠因子R1=0.054 8,wR2=0.151 2.配合物2: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27 4(5)nm,b=1.170 5(4)nm,c=1.694 6(5)nm,β=113.364(6)°,V=2.781 2(15)nm3,Z=4,Dc=1.436 mg/m3,最终可靠因子R1=0.034 0,wR2=0.085 5.在配合物1中,每个镍(Ⅱ)离子由2个2-羰基丙酸苯甲酰腙负一价离子HOpbh-的4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配合物1分子间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1维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镍(Ⅱ)离子由1个2-羰基丙酸水扬酰腙负二价离子HOpsh2-的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3个吡啶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水杨醛缩邻氯苯氧乙酰腙铜的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097(14),b=12.7228(15),c=25.460(3),α=90°,β=90°,γ=90°,V=3922.5(8)~3,Z=8,Dc=1.535 mg/m~3,F(000)=1 864。在配合物中,每个铜(Ⅱ)离子与2个吗啡啉中的一个氧和一个氮、酰腙配体的酚氧、乙酰氧、肼氮配位,形成畸变的金字塔形配位构型,基本单元进一步通过吗啡啉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为配体合成了两例新型镍离子配合物,即[Ni(L)(2,2’-biby)(DMF)]·DMF(1)和[Ni(L)(im)]·DMF(2)(H_2L=3,5-二溴水杨醛缩水杨酰腙,2,2’-biby=2,2’-联吡啶,im=咪唑),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8.2424(4),b=18.5342(4),c=9.7584(2),α=90°,β=102.670(7)°,γ=90°;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8.8299(11),b=11.3898(15),c=22.822(3),α=75.734(2)°,β=86.905(2)°,γ=80.517(2)°。在配合物(1)和(2)中,镍离子分别呈现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和四配位的平面正方形构型。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配合物(1)和(2)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作为高效的光催化剂用于对硝基苯酚的降解,150分钟内,配合物(1)和(2)对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分别高达80.2%和83.9%。  相似文献   

8.
以联苯二苄三氮唑(btmb)为配体,在水热实验条件下与CoCl2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二维网状配聚物[Co(btmb)2(SCN)2]n.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0.952 12(19) nm,b=1.4147(3) nm,c =2.882 5(6) nm,α=90°,β=91.33(3)°,γ=90°.研究表明,该配聚物具有较好的Pb^2+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稀土配合物[Eu(NAA),(2,2'-bipy)](NAA=萘乙酸;2,2'-bipy=2,2'-联吡啶),通过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荧光光谱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506(15)nm,b=1.28762(16)nm,c=1.3144(3)nm,α=96.792(3)°,β=94.331(3)°,γ=115.843(2)°,V=1.8191(5)nm3,z=2。金属离子Eu(Ⅲ)与三个NAA配体和一个2,2'-bipy配体配位,处于九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构型中。配合物中存在点对面式和面对面式的两种π-π堆积作用共同构筑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发光主要表现为金属离子Eu(Ⅲ)的特征发光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合成的镧(Ⅲ)与N-(2-异丙酸)-邻羟基苯甲酰腙(C10H10N2O4,简称H2L)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单晶培养用溶剂扩散法,结构用单晶衍射仪测试,生物活性用盆栽活体试验。结果得到了一个新的双核镧配合物的单晶,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08 19(19)nm,b=1.233 2(3)nm,c=1.325 1 nm,α=104.157(4)°,β=99.312(4)°,γ=108.911(3)°,Z=2,Dc=2.038 g/cm3,μ=2.504 mm-1,F(000)=789,最终偏差因子R1=0.040 1,wR2=0.106 2,GOF=1.016。配合物对小麦条锈病菌和白菜黑斑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对作物具有助长作用。结论新芳酰腙镧配合物晶体的制得为配位化学、稀土化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其良好的生物活性为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N,N-二甲基甲酰胺(L)配体与二氯化镉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一维的以氯原子为桥的桥连一维聚合物:{CdC l2[(CH3)2NCHO]2}n,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2.9073(14),b=13.5631(15),c=6.8759(12),α=90°,β=91.9650(10),°γ=90,°Z=4,V=1203.0(3)3,Dc=1.821g/cm3,μ=2.234mm-1,F(000)=648,R1=0.0210,wR2=0.0563.该配合物是中心对称的以氯原子为桥的一维聚合物,镉离子与分别来自2个氯原子和2个L配体的2个氧原子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一个六配位的以金属镉原子为配位中心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而且,一维聚合链之间还通过分子间的C-H…C l弱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二吡咯甲烷出发,合成2种对称5,5′-二亚胺苯基二吡咯甲烷化合物配体(H2L1,H2L2),利用该配体与NiCl2·6H2O反应,分别得到2种新的配合物(NiL1,NiL2).X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镍配合物NiL1和NiL2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NiL1的晶胞参数为a=0.865 61(18)nm,b=1.050 70(2)nm,c=2.758 2(5)nm,α=γ=90°,β=94.799(4)°,V=2.499 7(9)nm3,Z=4;NiL2的晶胞参数为a=1.615 43(5)nm,b=1.182 23(4)nm,c=1.407 15(5)nm,α=γ=90°,β=112.319 0(10)°,V=2.486 06(14)nm3,Z=4.在晶体结构中,Ni(II)离子分别与配体中的2个吡咯N以及2个亚胺N原子配位,形成平面四边形构型模式,其通过π…π及C—H…π作用形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腙合镍(Ⅱ)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吡啶-2-甲醛缩水杨酰腙合镍(Ⅱ)配合物,并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n,其晶胞参数为:a=1.254 9(3)nm,b=1.778 8(5)nm,c=1.329 2(4)nm;β=115.310(5),°该配合物分子式为:C26H20N iN6O4,Mr=539.18,配合物为六配位的拉长八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以肉桂酸为配体,合成了2种Ln(Ⅲ)的配合物[Pr(C9H7O2)3]n(1)和[Yd(C9H7O2)3]n(2)(C9H7O2=肉桂酸根),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1和2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和2均是以(C9H7O2)为桥连配体而形成的1D无限链状结构,但不同构.1是三斜晶系,R3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3 0(4)nm,b=2.2630(4)nm,c=0.7876(3)nm,α=90°,β=90°,γ=120°;2是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53 36(16)nm,b=0.784 21(11)nm,c=1.30222(18)nm,α=90°,β=94.371(2)°,γ=90°.在室温下测定了2种配合物固态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这2种配合物IR光谱的主要谱带极为相似,它们的UV-Vis-NIR吸收光谱均表现出配体的&’&(跃迁吸收带和稀土离子的f)f特征吸收带.此外,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尤其是配合物2在NIR区表现出Yb(Ⅲ)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15.
对氯苯氧乙酸通过分子修饰得到丙酮缩对氯苯氧乙酰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的五配位丙酮缩对氯苯氧乙酰腙铜配合物,并用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每个配合物中铜与来自2个酰腙配体的氮原子和氧原子配位,形成了2个稳定的五元环结构,并呈现出以铜离子为顶点的四棱锥构型.配合物中μ-OH提供一个氧O(3)原子与不同配合单元的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弱的作用力,使得配合物呈现出1D链结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较配体荧光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通过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羟基吡唑缩苯甲酰腙(H2PBB)和过渡金属乙酸盐反应,制备了组成为M(PBB)2·nH2O(M=Mn,Cu时n=0;M=Fe,Co,Ni,Zn时n=1)的6个过渡金属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IR,UV,TG-DTA,NMR等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MBP-苯甲酰腙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个新的含有肉桂醛缩水杨酰腙(CSH)的单核镍配合物Ni(CSH)2(EtOH)2。配合物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a=18.587(7),b=7.914(3),c=23.395(9),V=3441(2)3,Z=4,F(000)=1432,GOF=1.074,R1=0.0621。配合物分子呈中心对称,中心镍(Ⅱ)形成扭魡曲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8.
由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和苯甲酰肼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香酰腙化合物:5-溴-2-羟基苯基苯甲酮苯甲酰腙.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该化合物进行晶体结构的表征.研究表明,该酰腙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学数据为a=17.505(5)nm,α=90.00°,b=13.761(4)nm,β=94.546(6)°,c=7.219(2)nm,γ=90.00°.V=1733.4(9)nm3,Z=4,μ=2.387mm-1,Dc=1.515mg/m3,F(000)=672,Final R indices[I>2sigma(I)]R1=0.0439,wR2=0.0813 R1=0.1051[I>2sigma(I)],wR2=0.1007(all data).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单核配合物[CoL(NO3)]·(NO3)·8H2O单晶,其中L为穴状配体。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o(Ⅱ)离子和大环上的四个氮原子以及NO3上的两个O原子配位呈八面体构型。该配合物能有效地催化4一硝基苯酚醋酸酯的水解反应。实验表明,在pH=9.10时,二级速率常数Kcat=0.0027L·mol^-1·s^-1。  相似文献   

20.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nm,β=123.76(3)°,V=2.277 1(8)nm3,Mr=566,Dc=1.648 g/cm3,F(000)=1 152,Z=4,最终偏离因子R1=0.052 6,ωR2=0.143 1.配合物中Cu离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啉配体的4个N原子以及来自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