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巧用翻译技巧,译出散文风格 --冰心散文的英译技巧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张培基在翻译冰心散文时重视对原文进行归化处理,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的转换、句法结构的调整、得体选词和增减词等翻译技巧,译出了风格,译出了“神韵”,再现了冰心散文朴素自然、语言清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基于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从音系、句法、词语、章法和修辞标记等角度分析葛散文翻译的语言特征和风格。并从翻译风格论分析其重现原文风格的翻译策略,即对应式风格转换、重建式风格转换和淡化式风格转换,以期为国内散文翻译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翻译由来已久,但是在这种美文翻译中对风格的探讨不足。本文试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散文的翻译,并在探讨怎样达到散文风格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汉语散文的特点和刘士聪先生关于散文“韵味”理解的三个方面,并运用伯顿·拉夫尔和希乃尔.贝洛克有关散文翻译的理论,指出散文的翻译不仅仅只停留在向读者传递原文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再现原作的风格,保留原作的“韵味”。为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应该努力使译文和原作在句法、句子结构上尽量保持一致,但适当的词性的改变,句法、句子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房明远 《科技资讯》2008,(8):189-189
当代散文,以简短精悍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把情感美、哲理美、自然美、意境美等融合起来,抒写心态性灵,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体验,用以陶冶性情,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文学样式。本文从美学视角分析了散文翻译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努力的使散文翻译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杨芳芳 《科技信息》2010,(34):I0172-I0173
副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汉英翻译中如何正确翻译和巧妙使用副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为例,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的异同,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包括断句分译、合句整译、转换词性、正反译法等),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从了通顺原则、清晰化原则、语境原则及神似原则,而这些原则又都能在译文中副词的处理和使用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散文翻译的美学建构--评夏译散文《古屋杂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涛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31-134
从语言的美、意象的美、情感的美三个方面来分析夏译散文的美学建构。文章认为,夏济安先生的散文翻译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他的翻译方法是一种整体的美学建构。本文试图以格式塔意象为理论基础,以夏译《古屋杂忆》为例,评析夏先生的散文翻译在美学建构方面的成功之处,为散文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英译现代中国散文选》为例,采用分类归纳的研究方法,研究汉英散文翻译中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异同及翻译策略。研究发现,由于宗教民俗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历史传统差异等原因,汉、英颜色词在意义传达上有一定的差异,可被分为基本对应、部分对应、不对应3类;根据3种不同分类,散文翻译策略应采取直译及意译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张培基先生在中国现代散文翻译方面造诣颇深,学习研究他的汉英翻译作品以及从中折射出的解译思想和技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词语转换、句式结构和语体风格三方面探讨了张先生的英译艺术。  相似文献   

10.
陈萍 《科技信息》2011,(17):I0178-I0178,I0414
本文通过对张培基翻译冰心的散文的赏析,从语篇,诗歌以及短句这三个角度来展现翻译赏析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散文《落花生》自20世纪早期发表以来,以其“质朴醇厚、意境深远”的风格,被誉为现代散文的经典,并多次选入语文课本。本文拟从国内两位知名译者张培基和刘世聪先生的译作出发,对译文中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词语和形式上相对短小的语句结构,即“小语”,进行文学语体风格传译和文化意象传译的探讨,通过译文对比赏析管窥散文英译之奥妙。  相似文献   

12.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散文创作中浸润着浓厚的宗教思想;联想丰富、想象奇特,富有人生哲理;文短语精,构思精巧,富有“诗意”,是“五四”时期现代抒情散文和散文诗的代表,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散文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将它准确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的恰当说法,这直接关系到译文质量的好坏。本文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2、3辑中的几处译文为例,阐述了现代散文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如何把握译文的恰当性,及其在散文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翻译属于语用学的范畴,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翻译的性质和任务。翻译的终极目的是“意义翻译,文化翻译”,翻译从语用的角度展示了语言的活力,彰显了文化的独特魅力。具体而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翻译的风格是原作风格和译者风格的统一体,因此,在翻译原作中的文化意义时,要从宏观角度入手,追求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等值等效”。  相似文献   

15.
把握原文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忠实”的概念进行了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散文翻译为例,从原文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原文风格两方面来展开阐述,旨在强调只有对原文精神的忠实,译文才能达到“传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康英 《科技信息》2013,(2):228-228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家提出的目的论改变了众多译者对翻译的认识,即由原来的语言学层面转移向注重文本以外的文化因素和更加注重功能的翻译理论。目的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注重翻译的交际性与目的文本的交际性。本文基于目的论来探讨在翻译散文和政论文体过程中,译者所选择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吏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18.
散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着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散文学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审美感。让学生以散文欣赏语言的“美”。本文就针对语文课程新理念,探讨高中散文教学如何有效实施,培养学生散文感受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英汉散文语篇结构形式、文体风格以及语言特征等角度出发,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英国散文家奥立弗的《民族偏见》的两篇中译文一金衡山(1995)和杨自伍(1996)进行评析。研究发现,这两篇中译文在文体风格上与原文存在较大“偏离”,且有几处不符合逻辑推理和汉语表达习惯。从而阐明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语篇的结构和连贯性,使译文在形式和意义上与原文对等。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散文真挚亲切,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在翻译巴金的散文时,从不同的着眼点入手,如动词的翻译、文字节奏美的再现、否定表达的灵活处理等,再现了散文清丽、自然的风格,让译语读者也感悟到原文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