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学迪  郑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7):1502-15051510
通过介绍企业生产系统微观投入产出关系,将结合微观投入产出理论建立的描述企业生产系统各生产节点之间成本关系的成本函数应用于产品组合决策中,提出了生产系统中基于成本函数的产品组合决策模型。通过静态状况下的算例分析,进行产品组合优化及生产系统中各节点产出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流程型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建立了用于生产计划优化的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递阶生产系统的直接消耗系数的建立方法,提出了生产产品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与修正和生产优化数学模型。递阶式生产优化模型适应生产加工过程具有回流环节的企业,在大型联合企业进行实际应用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矿业工程是一个联合生产型生产系统,由于其不满足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设,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不能在矿业工程中应用。本文引出生成数和相关生成数,建立了没有任何基本假设的联合生产型的投入产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十个矿业工程优化模型,并在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中应用研究其铜生产系统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用现行的经典生产函数不能描述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生产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和车间生产函数,进而结合车间工序流程图,给出了计算生产技术系数、制定车间生产函数的具体方法,为企业生产的最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计算体系.  相似文献   

5.
结合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实际,探讨了企业科技投入产出模型的建模方法和投入产出技术在企业科技进步评价中的应用,其核心是:在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运用生产函数方法分解各部门的总产品,以反映科技进步对各部门产品生产的直接贡献,进而得到企业科技投入产出表;基于科技投入产出表,建立科技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对企业科技进步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完全贡献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就是投入与产出的相互转化过程.两者的关系就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规律性,克服盲目性,增强灵活性,决策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投入产出技术是数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经济学》教学中,经常使用投入产出表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各个经济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考察应用投入产出技术的初始工作的分析依据.在现有的投入产出表中,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论述一直是个空白.原因是太复杂.但是,一个完整的商品活动应该由生产和消费组成,只研究生产而不研究消费就不可能准确地研究经济活动.因此,为了把消费问题展示在投入产出表中,必须改造现用表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利用该方法提出了一个在使农业生产得到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计算农业生产率增长的方法,并探讨了将模糊系统理论引入投入产出分析,建立一个将投入产出分析、模糊系统理论和最优化三者融为一体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投入产出经济学与经济控制论的关系。提出了生产部门与消费部门供求误差向量,引入了技术经济政策控制变量概念。文中基于动态投入产出理论导出了确定型线性经济系统控制模型。对于二次型性能指标的经济系统给出了最优调节规律和最小的经济损耗。  相似文献   

10.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旨在探索和解释国民经济结构及运行的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反映企业各生产环节的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生产联系、物质供应、设备和劳动资源利用的一种投入产出表。在传统投入产出核算表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投入"、"部门"两方面的拓展进行绿色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反映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排放量等问题。因此,本文利用这一方法对江门甘化集团的制浆制糖废液综合利用方案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为企业继续深化推行清洁生产提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钢铁企业面临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盈利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来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基于钢铁企业制造流程特点,通过分析企业以铁素流为核心的物质流和相应能量流网络特征,针对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在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钢铁制造过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协同方法,明确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耦合应从钢铁制造的单元工位设备与整体流程网络两个层面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并且指出可从完善信息监控、进行计划协同和调度协同三个方面来实现协同优化.构想基于现有信息系统架构,通过增加相应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功能,以及建立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优化信息子系统的方式,以钢铁制造过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相关信息的数字化及模型化为支撑,实现制造流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优化,达成生产优化、资源优化和能源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网络联盟企业中制造单元生产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敏捷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在21世纪采用的主要模式,网络联盟是实现敏捷制造的基本组织方式。本文对网络联盟企业的概念、总体构思及主要支撑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信息管理是网络联盟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制造单元是网络联盟企业的基本组织管理单位和制造过程的执行单位,是网络联盟企业物流与信息流的交汇点,所以,制造单元的生产信息管理是整个网络联盟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还就制造单元生产信息管理的内容及技术进行了论述,指出单元生产调度是制造单元生产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网络联盟企业中制造单元的生产调度和制造单元的运行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双PWM变频器系统的控制策略.在PWM整流侧采用空间矢量的无电压传感器的虚拟磁链的直接功率控制和在PWM逆变侧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这些控制策略使系统保持了很好的动态响应和静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本系统有良好性能.从PWM逆变侧到PWM整流侧增加的功率环提高了功率能量流动的动态特性,使输入和输出能量匹配从而减小直流侧电容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利用扩充UML元模型定义企业建模的方法.采用了UML中的相应方法建立起企业的工作流视图、组织视图和资源视图.以一个冶炼厂的生产管理系统为例,建立了一个典型的离散型制造企业的企业模型,并实现了相应的应用软件框架,从而实现了动态企业建模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物质投入产出表的区域物质流分析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通常不考虑经济系统的内在结构,而难以处理其内部物质分配、使用和转换的问题,采取以EW-MFA为框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对经济系统结构进行概化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三维物质投入产出表(PIOT)的区域物质流分析模型。模型由一系列二维PIOT(总表、分表和附表)整合构成,对包括非质量单位物质流在内的所有原材料、产品和废物流进行描述。基于模型及其平衡关系,进一步提出结合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区域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及指标。所建模型及其分析方法、指标,能用于识别区域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过程与结构特征,对资源、能源消耗与废物排放作调控分析,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协同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反映生产设备与环节特性的数学模型及能量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对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协同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一个一般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其数学模型。通过实际系统与仿真系统结合形成闭环的信息结构,在每个时间周期根据该时刻的信息流(已知的与预测的)对物质流、能量流进行最优协调,该方法能有助于企业合理使用能量与最优安排生产。  相似文献   

17.
网上制造资源重组及协同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构建网上制造系统.通过信息集成对异地制造资源进行重组,建立面向产品的虚拟企业,达到能够有效地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以及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目的.文中综合采用物流技术和规则等策略,重组网上制造资源,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网络化制造车间的计算机辅助生产与作业计划系统,实现网上生产组织与动态调度  相似文献   

18.
 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的目的,是围绕钢铁流程功能,进行结构优化与程序优化,实现全流程动态有序、协同连续运行和多目标整体优化。介绍了钢厂结构优化和程序优化的主要内容和需要研发的关键技术,包括产品质量闭环管控、一体化计划调度、物质流能量流协同和多工序协调优化。提出了钢铁工业推进智能制造需要突破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了镍的全生命周期物质流分析框架,核算并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镍金属物质流各阶段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生产视角下,能源转型下镍矿需求出现回升; 2020年镍回收率已达20.4%;(2)消费视角下,加工阶段,电池行业已超越电镀行业成为第二耗镍部门;制造阶段,工业机械部门耗镍占比下滑至2019年的28.9%,新能源汽车耗镍量由2015年的4275 t连续上升至2020年1.6万t;(3)贸易视角下,近年来中国制造和加工阶段为净出口状态,开采和冶炼加工阶段皆为净进口状态,其中镍铁产品净进口量飞速增长,由2000年的105.7 t增长到2020年的41.3万t;不锈钢净出口量由2016年的21.3万t连续下降至2020年的10.9万t;(4)存量视角下,终端消费品在用存量变化主要由运输业和建筑与基础设施两大部门驱动,新能源汽车在用存量5年增加了131倍。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developing customized artificial joint, a virtual enterprise is organized 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grid.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framework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is created for organization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The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is built up based on the exterior grid and manufacturing subsystems of member enterprises are set up based on the interior grid.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 matching of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the scheduling flow is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related scheduling strategies are established. The scheduling procedure is divided into distributed scheduling stage and local scheduling stage. Based on the manufacturing gri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virtual enterprise for customized artificial joi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cheduling strategies can be utilized to shorten developing cycle and reduce produce c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