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徐青 《世界知识》2014,(16):59-61
<正>两岸渔业纠纷由来已久,其中涉及两岸海域管辖权、司法权、环保、法律、政策等诸多方面。2014年3月15日,台湾苏澳籍渔船在彭佳屿东北方17里海域作业时,与大陆渔船发生绞网渔事纠纷。基隆海巡队巡防艇前往处理,五名海巡队队员登上大陆渔船检查,并让大陆渔船随台湾海巡船赴基隆接受调查与赔偿,引发大陆渔船抵制。两岸渔业纠纷涉及面较多,本文所指渔业纠纷限于大陆渔船"越界"遭台湾相关部门舰船驱离及其衍生事  相似文献   

2.
大陆和台湾同种同文,但两地因诸多方面差异存在,导致在政治词汇、社会习俗用语、科技新词、新词语传播等方面都差异明显。目前,台湾新词汇对大陆的影响比较大,大陆对台湾的影响也正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现状分析,提出两岸共同市场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台湾当局以两岸经济规模不对称为借口,宣称开放台湾对大陆的进口会给台湾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大陆长期实施限制性的经贸政策。本文运用1980~2011年的数据对两岸经贸与台湾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台湾对大陆进口的增长对台湾GDP的影响不显著,台湾对大陆出口的增长对台湾GDP的影响显著,即台湾对大陆进口增加并不会严重冲击台湾GDP增长,相反大陆如果禁止从台湾进口会严重打击台湾经济。因此台湾当局不应该对两岸经贸实施限制,两岸共同市场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学子一向有"来台大、去美国"的求学路线,但是近年来,"去大陆,求发展"已经成为台湾学生的新选项。台生已经成为继台商之后联系两岸的新群体,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到大陆求学的台生不断增加从1985年开始,大陆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台湾学生。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到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从1985年到2000年的15年间,大陆高校招收的台湾本科学生为2895人,研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两岸和平统一的实践探索中,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是一条重要路径。以福建省为例,目前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台湾青年对大陆的看法也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文化涉及不够深入、活动稳定性与持续性不够、活动中缺少青年的主动性等问题。对此,该文从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误解、活动和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以及政治现实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研究认为,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需要"以我为主"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尊重和包容两岸的文化差异,建立便于两岸青年常态化交流的网络平台,强化文化交流活动的反馈并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从长远来看则要实现台湾青年本土化,吸引他们来闽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6.
采用WWZ(WANG WEI ZHU)方法,对海峡两岸的全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电气和光学设备业的出口进行增加值分解,探讨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分工与依赖的关系。研究发现:台湾对大陆的顺差被高估,4 a平均高估4530%;大陆处于全球价值链相对上游的位置,承接更为复杂的生产分工,台湾处于国际分工的较高位置,接近供给端;两岸全行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电气和光学设备业的特征基本一致,但是也存在差异;两岸服务贸易本土化水平趋势相反,大陆本土化水平趋于升高,台湾本土化水平趋于降低;从全行业到重点行业,台湾当局对大陆贸易的政策影响了两岸的价值链关系,两岸贸易真正的获益者是台湾企业。建议大陆加快自身价值链升级,鼓励两岸合作,共同抵御外部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7.
连宋“登陆”,在两岸掀起了“大陆热”和“台湾热”。祖国大陆送给台湾人民的一连串“大礼”,不仅让台湾同胞感受到善意和亲情,也让大陆人民充满憧憬。就像台湾的孩子们希望早日见到来自大陆的大熊猫一样,我们也期待着能够早日品尝到久负盛名的台湾水果,早日徜徉在宝岛的美丽风光中……5月20日,国家旅游局就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相关事宜作出说明。国家旅游局提出,希望台湾方面尽快改变其对大陆居民赴台观光进行分类的做法,尽快授权台湾方面民间旅游机构就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与大陆方面进行磋商。同日,台湾“行政院长”谢长廷表示,对大陆居民来台观光“基本欢迎,但要做好配套措施”。真正实现台湾游,我们还有多长的路要走?为吃到丰富而便宜台湾水果,我们还要等多久?我们还面临着哪些障碍,还要克服哪些困难?一句话,两岸花开,尚需多少时日?……  相似文献   

8.
浅析台湾技职教育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乐伟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5):124-125,136
台湾在技职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为台湾的经济腾飞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随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两岸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笔者于2010年10月份到台湾,经过3个月的学习交流和亲身体验,得到如下启迪: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制定相关法规、改变传统观念、加强产学研合作和重视师资的培养等方面都是大陆高职教育在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也是大陆高职教育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现状分析,提出两岸共同市场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台湾对大陆长期实施限制性的经贸政策,两岸经贸开放度不对称.运用RCA指数对两岸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大陆和台湾的优势产品类别不同,两岸进行的是互补性贸易,台湾当局不应该以经济规模不对称为借口对两岸经贸实施限制,两岸共同市场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华 《世界知识》2010,(19):46-47
<正>推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实现两岸文教整合成为现阶段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9月6日,由大陆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题为"把握契机,开创新局"的两岸文化论坛在台北召开,文化部部长蔡武和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盛治仁联袂出席并讲话,两岸共有150位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个民族认同的工具。台湾光复初期,国民政府大力推行国语运动,以期消除日语影响,弘扬民族文化。推行之始,因筹划得当,激发了民众学习国语的热情。但由于执行者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速度,更有甚者,强制性地将语言与政治结合,将语言视为身份的象征,加剧了台湾民众与大陆入台者的政治对立,导致“国语热”逐渐沉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中国大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台湾地区《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数学学习领域》的评介,对2个课程文件中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从呈现方式、内容广度与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差异比较.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中国大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改革需要将学段课程内容细化为年级课程内容,在知识点的背景与交叉程度方面增加其广度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台静农在台湾后半生的文化活动与早年截然不同,但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五四"传统,这与其早年在北大国学门求学时受到的学术、教学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台静农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对其现代治学眼光、自由宽容教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深刻体现在其执掌台湾大学中文系期间的学术研究、系务规划以及诗文创作中,构成"五四"精神在战后台湾的一种流脉。  相似文献   

14.
平阳木版画是一种民间年画性质的雕版画。在民族传统造型艺术方面,它是彩陶、青铜器、画像石、石刻线画、宗教壁画等民间艺术的反映和延续。平阳木版画文化集丛贮存了可贵的人文知识、创作情感和科学技能,它的兴盛与发展的本土性特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千余年来积累的"生活性"为基础和契机的,它蕴含着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原的精神营养。民间木版画是文化资源链接、交叉、重叠的研究课题,其艺术价值和相关学科的"文化集丛"对民间美术考古、文艺理论和在当代的美术创作及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图像与影视的历史关系研究中都有交叉的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公平是学前教育“普惠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自然不能忽略对其文化层面的考究.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及文化特征塑造了儿童所特有的文化,包括儿童群体文化和儿童个体文化.必须通过关注儿童文化来促进学前教育的文化公平,进而实现学前教育真正的“普惠性”.  相似文献   

16.
在妈祖故乡湄洲岛元宵"闹妈祖"习俗活动中,舞蹈活动颇具特色。它是古代信仰物化形态的一种遗留,也是一种逐渐形成的自我调整机制。这些传统习俗依旧存在于莆田湄洲岛民众生活之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祭神谢恩、群聚交际、宣传教化、娱乐健身以及新时期增加的促进两岸及海内外文化交流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台湾社会的主体,其身份地位的提高也带来文化领域话语权的提升。大众媒介作为现代大众文化,也在日渐靠近中产阶级的消费兴趣和文化指向。运用"内容分析法"及"话语分析"的整合性观点,针对台湾《天下》杂志2010—2013年共80多期封面故事,分析其内容意涵和表达模式。观察发现,由《天下》杂志文本内容可看出中产阶级身份特征和社会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化与彭祖文化,皆源自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世界文化中很有特色、很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国际彭祖文化节与世界彭氏宗亲联谊会及国际彭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接连如期举办,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热心支持,有着内在联系的容家文化与彭祖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显赫地位。是由它本身特有的价值来决定的其特有价值具有多重性:鲜明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独特的守成性与开创性、可贵的思维合理性与超前性。中华哲学美学的核心范畴“和”,是客家文化与彭祖文化的根基。客家文化与彭祖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审美的最高境界在哲学大厦的顶尖。  相似文献   

19.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很多姓氏的根可以上溯到黄帝、炎帝,故中国人皆称炎黄子孙.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漳州、台湾之间的族谱对接更证明了两岸间的血脉相连.文章考证了福建漳州平和马堂张氏家族渊源史迹和传衍大陆、台湾的基本史实,和台湾宗亲寻根谒祖活动以及《张氏马堂族谱》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吴宓和梁实秋作为同门师兄弟,他们的文学思想却有诸多不同之处。吴宓重视"平民文学",强调文学的道德教化作用。梁实秋则倡导"知识贵族主义",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艺术性。吴宓的文学观是以群体为本位的儒家传统文学观,而梁实秋的文学观则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学观。以二人为代表,我们可以窥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知识分子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他们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