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转动惯性双重调谐质量阻尼器(Rotational Inertia Double-Tuned Mass Damper,RIDTMD)是一种由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Tuned Viscous Mass Damper,TVMD)和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组合而成的新型减振控制装置.采用RIDTMD作为控制装置,建立了多自由度结构-RIDTMDs系统的减振控制模型,并对其减振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RIDTMD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给出了RIDTMD装置单体的力学简化模型;然后,建立了任意数目的 RIDTMD装置对多自由度结构减振的控制模型;并以控制系统的H2范数为优化目标,将RIDTMD装置的参数进行优化;最后,以一个3层框架结构为例,对RIDTMD装置的减振效果及装置参数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并与传统TMD装置进行对比,验证了RIDTMD装置减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车辆座椅减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座椅悬挂系统,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磁流变阻尼器用于车辆座椅减振效果十分优良.1人-椅系统主共振理论分析在车辆振动系统中,振动通过座椅传给人体.座椅振动传递率又称加速度传递率为座椅与人体接触面上的加速度与车辆底盘激励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江苏大学研制的“一类多自由度并联机构组合弹性减振装置”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该项发明涉及减振装置,特指一种具有多维减振的装置,可用于多维减振、防振、隔振系统中,其由多自由度并联机构加组合弹簧构成.并联机构有平面型和空间型,组合弹簧的结构由弹簧及阻尼系统组成,其数量由并联机构的自由度确定.主负荷方向(即上下方向)配以永久磁钢,用于承受上、下方向的主要负载,且进一步减轻上下方向的振动,能有效地实现多个自由度的减振,无需多层结构,使整体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4.
汽车悬架及司机座椅动态参数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有着重要影响.以八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作为汽车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用前后四轮路面随机激励作为系统输入,对车厢及司机座椅的输入功率谱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型的悬架及司机座椅动态参数进行优化,并给出悬架参数及司机座椅参数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5.
建立海洋平台和减振系统的振动模型,推导出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以动力放大系数最小为系统参数优化的目标,应用MATLAB编程,得出减振系统的最优参数.并以海洋平台相似模型为算例,应用减振系统对结构的第一阶模态进行振动控制时的减振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减振系统对平台具有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车辆平顺性的基础上,建立了11自由度平顺性分析的模型,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座椅,同时考虑了悬架的非线性因素.所建立的模型考虑了车身的俯仰及侧倾,以及座椅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使分析模型更加详细和完整.利用变步长积分法得到车身的垂向振动、俯仰振动和侧倾振动加速度,以及4个座椅振动加速度,分析了不同路面、不同行驶速度和不同乘坐位置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座椅的11自由度平顺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比直接用车身来衡量平顺性的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座椅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总体方案.阐明了减振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进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座椅的动态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减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改善汽车悬架的减振性能,对汽车悬架结构及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机电相似理论,提出一种含有弹簧、阻尼器、惯容器的混联汽车悬架结构,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汽车悬架减振系统进行参数优化.通过求解动力学方程,在时域内分析了路面脉冲激励下汽车悬架减振系统的振动响应,在频域内分析了参数优化对混联汽车悬架减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汽车悬架,本文所提出的混联汽车悬架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减振系统的共振峰值,改善汽车悬架的减振性能;相比于初始设计参数,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得到的参数进一步提升了汽车悬架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拟负刚度减振的问题,提出一种负刚度控制力算法.通过对双自由度体系的振动分析,提出了多层建筑结构在应用拟负刚阻尼器减振时,拟负刚度阻尼器的布置原则.采用并联基本单元的方法来解决拟负刚度阻尼器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的仿真问题,并对某多层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拟负刚度阻尼器能更有效地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同时保证结构在阻尼力的限制下位移增幅较小,比传统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一类多频线谱振动的主动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多频线谱振动提出一种新的主动控制方法--多通道解耦LMS自适应滤波方法.该方法以多个并行的LMS自适应滤波器结构和带通滤波器组成前馈控制器,带通滤波器对自适应滤波器进行解耦,以一个单自由度的减振器作为执行机构,对多个频率线谱振动进行主动减振.综合了LMS算法的快速性和频域自适应滤波的有效性,物理意义清晰,易于扩展.应用于国产某型机械式制冷机的主动减振,用B&K的PULSE 7700对现场调试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振动时汽车座椅对人体腰部肌肉组织的影响.通过计算腰部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来分析腰部肌肉的响应特征,通过分析振动传递比来研究人体腰部组织的振动能量传递特征,最后对振动传递比和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座椅腰部支撑参数为d2(适当支撑)时,人体腰部的振动传递比和肌电信号均方根值都最小,而另外两种座椅腰部支撑参数d1(无支撑)和d3(过度支撑)对腰部的振动传递和肌电信号均方根值有放大作用.实验证实了适当的座椅腰部支撑能够减轻振动对人体腰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非公路驾驶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和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座椅,通过控制比例阀输入电压和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调节座椅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构建了座椅的振动特性实验系统。试验研究了激励频率、比例阀输入电压及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对座椅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位移传递率及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随比例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在高频振动区,磁流变减振器的输入电流对加速度均方根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的振动不仅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乘坐的舒适性,另外振动信号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出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和故障状态.基于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发动机振动测试对某发动机进行振动试验,通过硬件的组成和软件的设计,采集发动机振动的信号并分析,主要通过信号的频谱分析、自相关计算和小波分析等手段,对发动机振动信号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发动机振动参数进行分析,为发动机振动源的找寻或故障诊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当今对农用车舒适性及环保的要求 ,本文就路面不平度造成驾驶座椅垂直振动这一影响驾驶舒适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建立了振动模型 ,并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计算 ,结果可与国际标准ISO2 631进行比较评介。  相似文献   

15.
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ANSYS软件中的子空间迭代法,分析了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针对不同的参数如矢跨比、垂跨比、撑杆数、横索数、预应力度和整体倾角等进行了大量参数分析,得出了各参数对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的影响及张梁弦结构的自振规律.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循环对称结构模态分析基本理论,建立并验证压气机叶-盘结构耦合振动特性分析方法和流程。在能够线性求解的前提下,考虑叶-盘间实际连接情况,不忽略叶片榫头与轮盘榫槽间应力状态对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某民航发动机高压压气机第三级叶-盘结构为分析对象,提取结构特征参数,在ANSYS软件中建立起叶-盘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耦合振动仿真分析。首先计算该叶-盘结构在不旋转工况下的频率和振型,然后计算其在常用转速工况下存在预应力时的频率和振型,分析得到离心载荷对频率和振型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其行波振动特性,计算3节径1,3,5阶行波节径振动频率。考虑外缘叶片受到周期性气体力对叶-盘的激振影响,画出共振特性曲线,为后续结构分析和排故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压气机叶-盘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提供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精轧机系统发生强烈振动的情况下,对振动响应和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在实测的振动信号相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系统所包含的结构振动的特殊非线性自主振动的特征.根据实测的运行参数,进行支持向量回归系统辨识,找到系统产生这种振动的根本原因为位移反馈的响应延迟,抑制长延时可消除这种异常振动.  相似文献   

18.
电容式微机械声学传感器(CMUT)具有高带宽、易集成阵列化、无需匹配层、灵敏度高等优点,利用CMUT器件检测纳米梁产生的声波信号,得到纳米梁的振动信息,将CMUT器件置于纳米梁下方作为振动信号检测传感器。应用静电反馈控制器,以Euler-Bornoulli梁为振动模型,提出基于CMUT传感的纳米梁非线性振动控制方法,建立纳米梁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应用多尺度方法研究纳米梁的非线性振动控制。分析了控制增益等系统参数与纳米梁非线性振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改变系统参数来增强系统振动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系统参数可以减弱甚至消除系统振动的非线性并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将采用实验法,对20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中老年男性,经过BODY GREEN轮椅振动训练台为期8周的振动训练后,通过WIN-POD静态平衡仪检测(睁眼、闭眼双足站立),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探讨坐位振动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者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静态平衡闭眼双足站立的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动态平衡在TUGT和6MWT的测试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0m步行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坐位振动训练中老年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者的前庭功能和动作协调能力上有显著提高,表明坐位振动训练对平衡功能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脉动风荷载的生成及拉索的多单元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振动的动力时程法计算某斜拉网格结构的风振响应,并进行了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与无拉索的网格结构相比,斜拉网格结构的脉动响应较小。在斜拉网格中考虑拉索本身风振与不考虑拉索本身风振,结构的风振响应差别较小。拉索的脉动响应主要与其所处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