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高性能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成本,高性能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和分子量分布,以此树脂为基础,采用六亚甲基二酸酯(HDI)缩二脲为固化剂,制得了高性能的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相似文献   

2.
羟基丙烯酸树脂主要用来配制涂料,所配制的涂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途:(1)用于高级轿车的面漆或修补漆;(2)用于高档建筑装饰涂料;(3)摩托车表面罩光清漆。目前,国内市场上高档装饰漆一羟基丙烯酸树脂70%以上从国外进口。本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同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易于产业化的高固分羟基丙烯酸树脂生产工艺,并可以设计不同工艺参数的产品以满足用户千差万别的需求。所以,本项目所开发的产品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该涂料所用的水溶性树脂是以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通过共聚后再用胺进行中和形成胺盐而实现水溶性的。配以六甲氧甲基三聚氰胺树脂作为交联剂,制成水溶性热固型丙烯酸涂料。本文通过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树脂水溶性和涂料性能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制生产了新型丙烯酸油画布涂料,研究了该涂料的特点、组成及配比,并介绍了该涂料的制造工艺和涂料布工艺。  相似文献   

5.
项目内容 羟基丙烯酸树脂主要用来配制涂料,所配制的涂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途: (1)用于高级轿车的面漆或修补漆; (2)用于高档建筑装饰涂料; (5)摩托车表面罩光清漆。 目前,国内市场上高档装饰漆一羟基丙烯酸树脂70%以上从国外进口。本项目在总结国内外同行生产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氧烷改性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中引入有机硅氧烷单体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性双组分丙烯酸聚氨酯木器涂料的耐水、耐溶剂等涂膜性能.探讨了树脂配方中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氧烷单体的种类以及树脂酸值、羟基含量、玻璃化温度、中和度等参数对涂料双组分相容性、干燥性能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合成配方中选择较高活性的丙烯酸羟乙酯单体和阻碍性的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单体,选择酸值在35~50mg/g(以KOH含量计)之间、羟基含量在3.5%左右、玻璃化温度在25℃左右并配合60%左右的中和度,所合成的树脂配制成的木器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水和耐溶剂性,其干燥及胶化时间均达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耐温、耐酸的新型防护涂料的性能 ,该涂料不同于传统的硅酸盐双组份液体涂料 ,它为固体单组份 ,施工、运输、储存相当方便  相似文献   

8.
高固含量反应性丙烯酸酯树脂及其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聚合研究了高固含量反应性丙烯酸酯树酯的制造工艺。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溶剂、酸值和分子量调节剂对树脂分子量和粘度的影响,用这种高固含量树脂配制的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和丙烯酸氨基涂料,其各项性能均优于普通的丙烯酸聚氨酯涂料,丙烯酸氨基涂料。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类型的醋酸丁酸纤维素(CAB)接枝改性羟基丙烯酸树脂,制备了银粉定向排列、附着力好的电镀银涂料用羟基丙烯酸树脂.讨论了CAB的接入方式、类型与用量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品种与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以及单体选择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CAB381-0.5,自由基接枝改性的方法,引发剂BPO用量2.5%(单体总量),羟值2.0%,用长链并且不易结晶的丙烯酸酯类单体LMA,加入量6%~8%,反应温度120~130℃能合成出接枝率高、电镀银定向排列,且其他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羟基丙烯酸树脂型电镀银涂料.  相似文献   

10.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苯基膦为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为阻聚剂,利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丙烯酸为两种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低气味、低刺激性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阻聚剂、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好的合成反应条件是:温度90~110℃、三苯基膦质量分数为0.70%~0.90%、对羟基苯甲醚质量分数为0.20%~0.40%.把此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作为稀释剂加入到高黏度环氧丙烯酸酯中配制成的光固化涂料其性能优于丙烯酸异辛酯作为稀释剂加入到高黏度环氧丙烯酸酯中配制成的光固化涂料.  相似文献   

11.
物理气相沉积TiN涂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  魏仕勇  蒋庐珍 《江西科学》2009,27(3):466-471
综述了近年来物理气相沉积TiN多元和多层涂层、化学镀Ni—P与PVD和气体氮化与PVD的研究及应用。并指出通过将物理气相沉积与其他表面强化技术结合制取复合涂层及合理的多元、多层设计,可进一步发挥PVDTiN涂层的优势,克服单一TiN涂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LA型陶瓷涂料的制备,表明LA型陶瓷涂料性能好,成本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多彩花纹饰面涂料的研制现状,对比较成熟的O/W型及W/W型多彩花纹涂料的制造原理及制造方法,进行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在大面积基材上涂布高粘度光刻胶的线棒涂布法.主要针对涂膜厚度与均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厚随着光刻胶粘度和涂布棒尺寸的增大而变厚,涂布速度在某一范围内对膜厚无影响.线棒涂布机设备中所加垫板的硬度直接影响涂膜的均匀性,硬度小的垫板可获得更均匀的涂膜,而垫板高度在某一范围内对膜厚无影响.与常用旋涂法相比,线棒涂布法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材料和可大面积涂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X衍射、电子探针、矿相分析等手段;对离心浇注合金钢管所用的进口Z型涂料的配方、烧结后的涂料结构和性能,尤其对溃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涂料是由锆英石(ZrSiO_4)、膨润土及少量氧化铁和高分子有机物所组成。涂料高温烧结后,有机物已分解挥发,锆英石、膨润土仍为晶态。膨润土颗粒细化,在其表面出现一薄层液化膜使烧结涂料强度下降,溃散性能优良。据此,选用我国自产的石英粉、膨润土、硅溶胶、CMC及其它必要的成分制成涂料,用于生产性试验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隔热性能是热障涂层对基体热保护功能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制备La2Zr2O7(LZO)/ YSZ 梯度热障涂层(DCL-TBCs),在1 300 ℃的顶部涂层表面温度下与500 μm厚的YSZ TBC进行热梯度循环试验,评估它们的寿命。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厚度为100 μm和200 μm的YSZ涂层被LZO涂层替代时,DCL-TBCs的寿命会比500 μm厚的YSZ TBC高出一倍多。证明DCL-TBCs技术可在较高温度下有效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电刷镀多层复合镀层工艺的装置与技术条件 ,对电刷镀镀笔进行必要的改进 ,探索了利用改进的电刷镀技术制备性能优良的多层Ni Cr2 O3 、Ni SiC等复合镀层在工艺上的可行性 同时 ,还研究了多层复合镀层的强度、组织及显微硬度等性能 结果表明 ,多层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结合强度 ,细小的结晶晶粒和较高的显微硬度 本研究的成果可用于修复磨损的机械零件和对零部件进行表面强化 ,因而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涂层和有机硅涂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基材湿润状况和涂层涂刷遍数对渗透型涂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透型涂层能够对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且水泥基涂层混凝土的抗碳化效果一般要优于有机硅涂层混凝土;潮湿的混凝土基材对水泥基涂层的抗碳化效果最为有利,而对有机硅涂层的影响较小;随着混凝土水灰比的减小,渗透型涂层对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改善程度降低;增加涂层的涂刷遍数对有机硅涂层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改善更为有效,对水泥基涂层混凝土则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1 MeV电子束入射情况下卫星模型的抗辐射涂层设计,采用M-C(蒙特卡罗)方法,使用PENELOPE软件包模拟1 MeV电子束入射多层平面模型及小球模型的实验,并编写一系列输入文件、材料文件、几何文件等用户程序,观察在平面及小球各层内的能量沉积情况以及深度剂量分布,以分析不同抗辐射涂层材料及结构对空间辐射环境的抗辐射效果.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The extremely high surface to volume ratio of nano- materials (particles, fullerenes, and fibers) results in increased chemical reactivity, environmental degrada- tion, tendency to agglomerate, and resistance touniform dispersion in any matrix. Therefore, under- standing ways to modify the surface to enhance its properties is essential if these materials need to be incorporated in modern technology. Surface modification in general is not new. The need for combining the desirable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