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对语篇连贯手段的潜功能进行探讨。语篇的连贯不是字面上的衔接,而是意义上的连续。语篇的连贯可以通过语篇的明示意义和隐含意义以及语篇接受者的动态认知获得。只有把语篇的连贯和语境紧密结合,才能全面准确地解释各种语篇中的连贯,从而正确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蕴萱 《科技资讯》2014,12(24):250-250
本文试图在认知语用学的背景下对语篇连贯研究进行具体的考察,分别从关联理论和范畴理论的认知角度出发对语篇连贯进行分析.旨在建立一种科学的、解释力强的、动态的语篇连贯研究模式,以加深我们对语篇连贯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语篇连贯是话语分析中一个复杂且颇具争议的问题。三十年来,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连贯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的定义,构建了不同的理论。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连贯的研究,也就是运用衔接理论、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对连贯的研究,都加深了我们对于连贯的认识。但同时这些研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其中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忽视了连贯的语用认知性。本文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对语篇连贯进行的分析,旨在证明连贯是动态的交际双方共同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图式理论是互动性的理解模式,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解释语篇连贯。它强调在语篇的处理过程中,受话者通过使用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相互补充和共同作用来实现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5.
综合语篇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指出话语联系语在书面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中,具有语篇组构功能和认知引导功能。调查、分析地方性本科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情况,提出利用话语联系语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同语是日常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很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基于会话合作原则的会话含意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修辞现象,通过用关联理论的观点来对同语进行分析。同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实现信息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赵晖 《科技资讯》2007,(32):221-222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基本属性,两者在构成语篇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如今,对于衔接和连贯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并存.一是连贯以衔接为基础,没有衔接不会产生连贯的语篇;二是衔接是在语篇连贯基础上产生的.这两种理论观点说明,衔接与连贯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衔接与连贯在语篇中部是必要的,衔接可以有助于加强连贯,语篇的表层衔接关系是建立在深层的连贯关系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彭英  贾丽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26-129
关联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意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也可对文学语篇中的若干语言现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其中关联理论的强/弱暗含和识别命题形式分别可以用来解释文学语篇中的意外转折和悬念。  相似文献   

9.
语篇分析相关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写作是英语的四大基本语言技能之一,而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却处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他们在语篇层面上的写作能力尤其欠佳.语篇分析研究的是句子层面之上的语言的使用和构建,因此语篇分析的许多理论,例如语篇模式、衔接和连贯等,都可以运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英语语篇写作能力.语篇模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整体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的文章;衔接和连贯理论有帮于学生写出逻辑鲜明、语意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10.
语篇连贯作为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拟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接受者建立语篇连贯的过程,以及这种利用策略接受者通过自下而上的理解模式建立语篇连贯的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周琴 《科技信息》2007,(12):158-159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英国著名小说《呼啸山庄》的两个中文译本来说明,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不管是在理解原文或是在构建译文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篇翻译的过程中,对词汇衔接进行识别与重构,不仅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文,而且能够产生与原文在意义上、功能上对等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旅游文本的研究多从跨文化、文本类型、目的论等角度入手,缺乏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基于类比语料库的研究表明,源语文本注重呼唤功能,用词平易、丰富,通俗易懂;翻译文本依然存留汉语文本的某些特征,表现为数量表达使用过于频繁,常用隐性衔接,有时过度突现目的语英语的特征,如冠词、关系代词使用偏多等。因此,在汉语旅游文本英译时需要强化呼唤功能,加强语篇衔接,同时要注意语言运用质量,以实现旅游推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法、汉语篇中三种主要的替代类型: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可以发现替代的确是汉语的一种衔接手段,而非为英语法语所独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2003—2009年我国15种体育学术期刊的406篇论文英文摘要进行了统计,并对相关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体育学术期刊英文摘要写作要素基本齐备,但写作中存在大量语言应用不当的问题,如词汇使用不当、句子结构不合理、语篇衔接不到位等,其中词汇层面的问题最多;在写作过程中存在错译、死译、漏译、多译、乱译等问题;从总体上看,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不高,句子、语篇、时态的问题应特别注意,亟需相应的写作指导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翻译就是转达原语信息,其目的是信息交流,其服务对象是译语读者.在美学作用占次要地位的语用性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意义应该放在首要位置.意义是多层次的、复杂的.本文从语境、语篇和文化因素这几方面论述了有关意义的问题,然后讨论了阐释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认为阐释就是翻译.译者只有正确阐释原文的意义,才能把它正确地转达给读者,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译者是沟通原文与译语读者之间的桥梁,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性的语言不仅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还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因此,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指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说话人话语中隐喻意义的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新的隐喻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概念合成理论,重点探讨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机制,以及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是从认知的角度提出的一种交际理论,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课堂交际过程中,如何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设置,尤其是作为交际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在课堂教学的互动关系中获得成功,教师的话语如何能使学生在文化背景、情感、及认知过程方面获得一种最大的关联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应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蒋大山 《科技信息》2011,(13):226-227
韩礼德与哈桑在1976年所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详细讨论了语篇衔接的各种手段,并围绕衔接的作用谈到语篇的连贯标准,认为语篇衔接是连贯的必备条件。通过分析韩礼德的连贯理论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发现语篇衔接不一定连贯,而连贯的语篇不一定衔接,即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体现了许多训诂方法:利用因声求义来明通假、求语源;运用语法勘正错讹;在语言环境下考求字义文义;利用校勘来判断正误;总结全书通例等。对《经义述闻》予以爬梳可以更充分地发现科学的训诂方法,使得《经义述闻》成为训诂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20.
在口译过程中,作为交际桥梁的译员应从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及词汇衔接等各种手段来理解源语,准确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并在构建目的语时合理运用这些衔接手段,为听者提供连贯的话语,从而把最佳关联性传递给目的语听众,完成其"桥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