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教学语言是一种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语言变体,它具有语言所有的性质、功能和特征。但是教学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用途”的行业语言,专门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因此也就具备了其它语域所没有的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教学语文的性质、功能、特征及其与语言学的关系,并且就教师如何加强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技巧和修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性的语言不仅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还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因此,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指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说话人话语中隐喻意义的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新的隐喻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概念合成理论,重点探讨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机制,以及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性的语言不仅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还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因此,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指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说话人话语中隐喻意义的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新的隐喻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概念合成理论,重点探讨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机制,以及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田德蓓教授《〈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述评》一文中“翻译不是解码的过程”以及将“解码”和“交际”截然对立等观点提出质疑,笔者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所谓“码”,即代码,是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规则,而不是语言符号本身;2、解码即是释义,是语际转换以及意义产生的先决条件;3、解码与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对势不两立的概念。翻译过程中的解码是多层次的,除了语言层次上的解码外,还有文化、风格等层次上的解码.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知过程,概念是语言认知过程的产物。新的概念是贮存在人们记忆中的旧概念经过整合的结果。因此概念整合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介绍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分析手段,并以实例说明概念合成的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概念整合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田德蓓教授<<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述评>一文中"翻译不是解码的过程"以及将"解码"和"交际"截然对立等观点提出质疑,笔者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所谓"码",即代码,是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规则,而不是语言符号本身;2、解码即是释义,是语际转换以及意义产生的先决条件;3、解码与跨文化交际并不是一对势不两立的概念.翻译过程中的解码是多层次的,除了语言层次上的解码外,还有文化、风格等层次上的解码.  相似文献   
7.
TheheinhtofThomasHaxdy's(1840-1928)achievementasanovelistwasreachedinhisnovel"Tessofd'Urbetwlles"publishedin1891-ThisnovelisconSderedbymanytbbehismOStsuccessfulwork,inwhichhenotoulycreatesavividtragicheroine-Tess,butalsothescenelandscapeinhis"Wessex",aplacecreatedbyHardyrepresentingthesouthOfEngland.Inthisnovel,justlikeinhismanyOthnysettingnotonlyservesasabadi-ground,butisthoroughlyinterwovenint0theplotSofthestoryaswellasthecharacters.In"Tess",thelandscapeandthetitlecharactertakeparallel…  相似文献   
8.
教学语言是一种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语言体,它具有语言所有的性质,功能和特征,但是教学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用途”的行业语言,专门用于教育和教学领域,因此也就具备了其它语域所没有的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教学语文的性质,功能,特征及其与语言学的关系,并且就教师如何加强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技巧和修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