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隐喻性的语言不仅出现在文学文本中,而且还充斥着我们的日常语言,隐喻无处不在。因此,语言的理解不仅仅指语言字面意义的理解,还包括对说话人话语中隐喻意义的理解。学习第二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一种新的隐喻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本文试图结合概念合成理论,重点探讨隐喻性语言的理解机制,以及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喻性是语言本身的一个特征。人们每时每刘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长期的习惯性的使用逐渐使某些隐喻失去意向性,变成了死隐喻。人们往往对日常词语中隐含的死隐喻习而不察,而这些死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中仍然能够复活。对活跃隐喻和死隐喻的辨认和理解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和语言运作原则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超 《科技信息》2009,(4):82-82
Lakoff和Iohnson于1980年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隐喻性认知在隐喻性语言中得到沉淀,语言教学中使用隐喻能增加词汇、阅读、写作甚至语法教学的理据性,能满足教学对象的新奇感,使教学更形象生动;同时隐喻有助于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并增强学习者用隐喻思维解决问题和作为有效的交际策略的能力。笔者通过对所授班级进行的隐喻能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所涉及的隐喻概念多以中国的文化方式进行解释。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加入概念体系与隐喻知识必不可少。教师应以隐喻概念教学为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加强学生认识并跨越母语的隐喻性认知机制与目标语认知机制的差异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隐喻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目标语特有的认知方式,培养其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雪婷 《科技信息》2010,(18):144-144
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众多方式中,隐喻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认知理论的核心。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其实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浅析思维隐喻性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正常的语言,反映了思维的隐喻性特征。本文拟从隐喻理解的直接性,隐喻理解所需的处理努力,隐喻及其理解所需努力的层次性以及隐喻意义挖掘的相对开放性等几个方面对隐喻的理解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皆存在时间——空间隐喻、时间——金钱隐喻、时间——实体隐喻,这说明时间的隐喻性思维具有跨文化相似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思维决定语言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皆存在时间——空间隐喻、时间——金钱隐喻、时间——实体隐喻,这说明时间的隐喻性思维具有跨文化相似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思维决定语言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的隐喻观和隐喻的认知观确立了隐喻在语言和思维中的中心地位.隐喻的认知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隐喻能力不仅仅是识别、理解和运用既得隐喻,而是应当注重习得蕴藏在语言符号之下的隐喻性认知机制并在言语交际中创造性地运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将是改进外语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冰 《科技信息》2010,(8):I0171-I0172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ole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play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prehension and memorization of sentential linguistic competence,the comprehension at the cross-sentential level,the fluency of output,the beauty of language in the output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f the speech community.Consequently,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can facilitate language learning and improve language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产生的因素不单来自于历史、社会,更来自于人类认知思维这一内部因素。而本文重点是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中隐喻现象。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就是人们利用一个概念领域去说明另外一个概念领域。网络语言就是人们通过已感觉到与身边事物的相似性,或将原先并未感觉到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而形成的。对网络语言中隐喻的理解就是对喻体的意义与语境冲突的消除,而这一冲突消除的过程的主要依据就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对它们之间相似性的分析,使得对网络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隐喻语义是俚语的本质特征。美国俚语的表现形式常常以词汇手法或是修辞手法的形式出现。隐喻语义的理解主要依赖于相似性、联想性和语境。俚语的使用更像是一种表达的艺术,而俚语的隐喻特征在某种层面上折射出的更是一种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同其它语言教学一样具有复杂性.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的文本意义,学科的逻辑体系以及结论的惟一性.现代英语教学应该转移到主体性学习的轨道上来,让学习者超越语言的当前意义,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多语环境下的云南省,对外汉语之"外"有其更广阔的涵盖范围,汉语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显现出丰富的层次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既要有体现"外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也应有体现"二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分析探讨汉语作为"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策略,同时认为一种共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和推广,涉及的问题和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一背景下不仅要使汉语普通话教学成为一种技能的传授,更应该使汉语普通话成为搭建在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中2488条比喻义的释义特点及所反映的词义性质.概括出了六种释义类型,反映出两种不同性质的比喻义固定比喻义与语境比喻义.固定比喻义是指已经凝固为稳定词义成分的比喻义,已成为词典释义中的一部分.语境比喻义是指靠具体上下文来显示的比喻义,以例句的形式来体现.<现代汉语词典>对比喻义的处理方法在词汇学与词典学有着独到的贡献再现了词义形成、稳定的过程;扩大了规范语文词典反映语言事实的范围,加强了语文词典的"引导"功能;丰富了词典的编纂技巧,完善了语文词典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很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对词汇中固有词语进行创新使用是网络用语比较明显的特点之一,"刀"在网络语言中就被赋予了动词的行为意义。"刀"字的意义新用,不仅体现了青少年求新求异的心理,它还与英语中美元的读音"dollars"首音字母发音相近,同时也反映了人们转喻的认知心理思维。  相似文献   

18.
多语环境下的云南省,对外汉语之"外"有其更广阔的涵盖范围,汉语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显现出丰富的层次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既要有体现"外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也应有体现"二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分析探讨汉语作为"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策略,同时认为一种共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和推广,涉及的问题和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一背景下不仅要使汉语普通话教学成为一种技能的传授,更应该使汉语普通话成为搭建在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词义扩展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图对隐藏于词义扩展背后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思维进行探究。通过对两种认知机制及两种词义扩展形式进行具体分析,发现隐喻机制是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则是词类转换现象的主要认知理据,从而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反切语”是利用反切原理表达隐义的一种特殊修辞方式。“反切语”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也是一种修辞格。文章分析了“反切语”修辞格的构成方式,同时考察了“反切语”这种修辞格背后隐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