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建筑潜在火灾风险的评估对古建筑火灾防控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回民街古建筑为例,基于实地调研识别出古建筑火灾风险的评估要素,并构建包括古建筑特征、火灾危险源、建筑消防设施、消防管理能力、火灾处理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引入主、客观偏好系数,将基于AHP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得到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得到风险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并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评价模型对西安市回民街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其评估等级为Ⅳ级,表明火灾危险性为较危险。通过具体分析5个一级评价指标得分,发现需要在古建筑特征、建筑消防设施以及火灾处理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从而降低风险等级。该评价模型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更为客观,可适用于多数古建筑,对科学防控古建筑火灾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不能把风险系统的确定与不确定同时进行考虑的缺陷,将集对理论引入到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中,构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的五元联系数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同时,基于西安市回民街古建筑的实地调研,构建了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综合评价模型和五元联系数评价模型,评价了西安市回民街古建筑的火灾风险。结果表明:2种评价模型的评估结果一致,验证了五元联系数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五元联系数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回民街古建筑的火灾风险等级为Ⅳ级,但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古建筑特征、建筑消防设施、消防管理能力以及火灾处理能力等指标的风险都呈现下降趋势,而火灾危险源指标的风险呈现出上升趋势。五元联系数评价模型不仅可以对古建筑火灾风险等级进行判定,还可以分析火灾风险的发展趋势,实现了风险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火灾风险评估对建筑消防安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火灾风险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抵御和破坏能力分析的建筑火灾风险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建立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专家打分系统评价基本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并根据对抵御和破坏力量的计算分析。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水平。论文以国家体育馆为实例,验证火灾风险评价体系在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可用于进行大型公共建筑的火灾风险评估。对提高消防水平,完善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评估石化园区规划中的区域尺度大气环境风险水平,该文从源头预防高风险产业集聚导致的布局矛盾,综合运用风险识别技术、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石化园区规划层面大气环境风险模拟方法。以某石化园区规划为例,对涉及丙烯腈、氯气、光气、硫化氢、氨气的6个重大危险源的大气风险开展了不同季节下的事故扩散模拟。结果表明:1 141.5km2(占评价区域98.7%)范围内大气环境风险水平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事故后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恢复影响的范围达到326.5km2(28.2%);秋季气象条件最不利于事故扩散,区域风险水平高于其他季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对区域大气风险水平变化的贡献超过90%。  相似文献   

5.
崔冠雄 《科技信息》2012,(20):154-155
建设一个安全的城市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是科学有效地进行城市消防规划建设和消防法规制定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城市火灾危险的特点,通过分析影响居住区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火灾安全的各种因素,分别建立了居住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层的权重;同时针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提出将灰色系统理论与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根据由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度综合确定的评价指标分值,求出各指标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以及权矩阵,从而确定城市的火灾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丰富洪灾风险评估研究角度,针对土地利用情况分析重庆市巴南区洪灾风险性。【方法】选择9个土地利用和水文地理因子建立风险指标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进行巴南区洪灾风险评估,分析2000—2020年巴南区洪灾各等级风险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分异情况。【结果】1)巴南区洪灾低、极低风险区面积占比低于50%,全区洪灾风险性较高;区内洪灾高、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鱼洞街道、一品街道、木洞镇、接龙镇等区域。2)巴南区洪灾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占比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受洪灾威胁较大;2000—2020年,洪灾高、极高风险区内人造地表面积迅速增加,土地利用动态度高达27.31%,由耕地转化而来的面积最大,为13.90km2。【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巴南区需要加强农田水利防洪及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并对区内河道进行防洪治理。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建筑火灾动态风险,从防火工程的角度将火灾发展过程划分为"火情—火警—火险—火灾"4个阶段,分别研究了不同阶段的主要风险评估参数。采用Bayes网络方法构建了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了网络结构与参数。采用敏感度分析法研究了评估参数对火灾风险的影响程度。以2座典型建筑为例,分别计算得到每个阶段风险和综合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火灾风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各阶段风险、评估参数均存在差异;评估节点和依赖关系构成了因果网;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地将消防监测终端采集的消防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海上钻井平台作业环境恶劣,机械设备高度集中极易造成重大恶性事故,其风险评估尤其是定量风险评估研究对于保障钻井平台的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未形成一套针对其所有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基于钻井平台历史事故数据和危险源辨识(HAZID)的方法对钻井平台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针对高风险点,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ACS,从平台拥塞度、通风模拟、油气泄漏、火灾以及爆炸模拟等方面对平台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钻井平台开展定量风险评估的方法,提出了风险防控措施。对目前大型平台关注的爆燃转爆轰(DDT)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为进行海上钻井平台全面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通过LabVIEW平台开发出应用于码头储罐区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系统.分别根据池火灾模型、蒸气云模型和高斯模型建立11个评价指标.采用集对分析法对储罐区各危险化学物质的11个评级指标进行信息挖掘,从而实现重大危险源动态分级.结果证明,本系统适合用于码头储罐区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动态分级.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成品油运输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分析事故发生机理确定六大危险源。提出基于不同泄漏时间和泄漏地点人口密度的成品油风险后果评价方法,进而提出考虑事故易发性与事故后果的第一类危险源(危险货物)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了包括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管理等第二类危险源风险评估体系,并划分指标风险等级及评价标准。采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博弈论赋权法,确定成品油道路运输风险评估体系的组合权重,采用TOPSIS方法进行综合风险评估。研究表明,通过计算不同泄漏时间和人口密度可以动态的确定成品油的风险后果;第一类危险源成品油本身对运输风险的影响最大,第二类危险源中驾驶员对运输风险影响最大,影响最小的是道路。成品油风险后果确定法对提升事故救援时效提供参考,综合风险评估模型为运输企业进行运输方案比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整合遥感数据、社会经济、自然生态数据等多源数据,从危险性(H)、暴露性(E)、脆弱性(V)和适应能力(A)4个维度构建上海市高温风险(HR)评估指标体系及高温风险指数(HRI)计算模型,揭示HR等级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规律,识别风险空间地域及其致灾类型.结果表明:1)上海市的4个维度指数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H指数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后又升高,E、V和A这3种指数都呈现“中心—外围”特征;2)上海市HR以较低和中等水平为主,呈现从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后又升高的特征,且同样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热点区在上海市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冷点区则大范围集中在城区东部,HRI平均最高值(1.80)在中心城区的长宁区,最低值(0.55)在浦东新区;3)不同致灾类型的面积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双维度主导型(45.89%)、单维度主导型(29.32%)、三重维度主导型(13.97%)、综合主导型(8.66%),按照不同致灾类型的面积占比排序,面积最大的是H-A型(16.10%),最小的是V型(0.13%).研究结果为高温风险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及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案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连市日降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结合GIS技术,从暴雨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入手,选取18个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建立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暴雨洪涝灾害危险性空间分布来看,大连市具有东北部、西南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较低的特点;北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较低,而南部区域较高;西南部、中部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较高,东北部、南部地区脆弱性较低。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等级以中风险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41.3%,从大连市的东北到西南方向呈片状分布;其次是低风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93%,主要分布在庄河市的西北部和瓦房店市;高风险区域面积小,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72%,集中分布在沙河口区和长海县。沙河口区和长海县作为大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已成为防洪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易燃易爆企业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火灾危险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在对某企业进行了火灾危险源的分类、风险辨识后,利用火灾爆炸指数法对其制氧车间进行了火灾危险性风险评价,结合评价结果,给出了重点区域应列为日常火灾爆炸区进行重点管理的建议·并针对其特点提出了一种预防火灾风险的措施财产保险,最后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并指出了最佳的降低企业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风险源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安全,以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风险源主体危险度、风险源控制机制、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在内的风险源(直接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码头)风险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综合风险评价体系。根据调查分析、专家小组法得到风险评价体系各指标分级标准、权重,以及风险源、水源地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依据评价体系,得到评价结果:(a)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周边有8个中风险源,无高风险源;(b)泰州市第三自来水厂水源地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5.
CNG加气站风险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其火灾爆炸失效后果进行评价。目前加气站燃烧爆炸事故的风险评估主要以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树分析等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为主。阐明了加气站事故损害的影响因素,包括一般工艺危险性和特殊工艺危险性分析。并对加气站火灾爆炸危险性作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某CNG常规站采用指数评价法开展加气站火灾爆炸风险后果的定量评价,为站场定量风险评价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火灾分析理论和火灾场景分析进行桥梁火灾风险识别,建立多层次桥梁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模糊数学引入层次分析方法,结合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各自的优势,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AHP-FCE)估计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各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进行多层次综合评判;根据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估计值及其等级标准,通过二维风险评价矩阵获得桥梁火灾风险水平并给出基本的风险控制准则.运用上述评估体系对某跨江大桥方案火灾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港口油品储运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实现对港口油品储运重大危险源的定量评估,引入了“ALARP原则”,借鉴英国HSE制定的个人风险可接受指标,利用社会风险(F/N)曲线,建立了港口油品储运重大危险源评估模型.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理论依据充分,结论简洁清晰,案例分析结论对港口油品储运安全管理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城市建筑火灾风险智能量化评估,并解决消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城市建筑火灾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该方法框架由评估模型构建、火灾风险等级确定、特征重要性分析三部分组成,首先,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城市火灾特征数据建立火灾风险分数评估模型,对火灾风险进行数值化评估;其次,结合城市火灾防控实际和风险分数,...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价在地下商场火灾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商场的火灾风险评价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综合考虑地下商场火灾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模糊性,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地下商场的防火能力、灭火能力、安全疏散能力及安全管理能力4个方面分析了地下商场消防安全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比较完整的地下商场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及所建立数学模型对绵阳某地下商场的消防安全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说明该评价方法在地下商场火灾风险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汶川震区陕西省宁强县滑坡灾害特征和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开发的县域滑坡灾害风险管理GIS系统,选取斜坡坡度、地层岩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8个因素进行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根据研究区13 477个网格单元信息量计算结果,将宁强县滑坡灾害危险性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5个危险等级。研究得出极高危险和高危险区主要集中在勉阳深大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滑坡点密度为20.5/100 km2.中等危险区分布于境内工程地质岩性较为软弱的区域,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6.3/100 km2.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位于区内人口稀少的高远山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滑坡灾害点密度为0.64/k100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