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描述汉武帝时用词则相对活泼,他写到:"说到汉武帝,会令人想到他是生得怎样一副严肃的面孔?实际上,汉武帝是一位较活泼、较天真、重感情的人。他除了喜欢穷兵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的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极不发达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创作了两首颇具文学色彩的歌咏天马的诗。诗歌题材因事取象,咏物语言形象鲜明,并且具有象征和昭示的历史内涵,从而体现了汉武帝"以文为治"的传统政治理念,这也正是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成就和社会意义,并因这种独特的文学性和历史感而在咏物文学史中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秦俊先生创作的《汉武大帝》在咏唱古代帝王将相的众多作品中有独到之处,以他惯有的写实风格,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故事,还原了那段历史,还原了那段历史的众多人物,还原了汉武帝。本篇系读后感,作者通过仔细阅读并结合历史知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历史观,与大家共同体会对历史的感悟:那段历史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崛起中面对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塑造一套官民并信、并且落实在具体行动中的价值观体系。这离不开从中外获取历史镜鉴。汉代的中国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尤其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先谈汉代,下一篇谈美国。汉代的价值观体系成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主要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主要是:抑黜百家、表彰六经、确立“三纲五常”、树立“春秋大一统”观。抑黜百家。董仲舒的主张并非“废黜百家”或“罢黜百家”,而是他自己说的“抑黜百家”,这也符合汉武帝  相似文献   

7.
闽越亡国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越国在秦汉时强盛一时,使福建历史出现了较早开发,却在公元前110年被汉武帝所灭,本文从闽越国的社会生产力、内政外交及军事几个方面来探讨闽越国亡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田双 《奇闻怪事》2010,(11):48-51,39
《史记》纪事,其时间上起当时人视为历史开端的黄帝,下迄司马迁写作本书的汉武帝太初年问。疆域包括整个汉王朝版图及其四周作者能够了解的所有地域。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三千年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历史的总结,也是其作者司马迁意识中通贯古往今来的人类史、世界史。  相似文献   

9.
正秋千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全世界范围都很流行,我们可以在很多文艺作品中找到秋千的身影。秋千,前后摇摆,起起落落,让人心情舒畅,成为人们喜爱的游戏。在汉武帝时期,秋千在皇宫极其流行。《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中记载:"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古代君王觉得"秋千"和"千秋"字义相同,希望自己可以千秋不老,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与汉武帝,一臣一君,年岁上大体同始同终。汉武帝雄才大略,对内对外,都干了一番大事业,是我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有为的皇帝。司马迁在汉武帝手下,先后当了郎中、太史令和中书令;他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那么,他对汉武帝个人及其事业抱什么态度呢?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历来有分歧。东汉时期,一般认为司马迁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具体的科学史料,对法拉第的宗教信仰同他的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认为他的宗教信仰对他的科学态度、思想方法以及认识论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窦致平的戏剧植根于时代生活的土壤,题材丰富,视野开阔,记录下了历史行进的轨迹和足音,而且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在戏曲程式上,他强调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戏剧性和抒情性的结合,作品具有史剧和诗剧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孔原同志在历史问题上,敢于坚持实事求是,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表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而对于他自己的历史功勋却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是今天党史工作者学习的表率和典范。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代名将,李大亮为后世所景仰的无疑是其智勇双全的魄力和忠孝仁义的品质。贞观年间(627—649),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上,李大亮反对朝廷过度靡费的招慰措施,主张"九州殷盛,四夷自服"的深根固本理念,他所提出的"臣而不内"的控抚策略,是符合唐初社会发展实际的。虽然起初这些建议并没有被唐太宗完全接纳,但历史发展证实了其预测的准确性,从而获得史官的赞誉。  相似文献   

15.
自《史记》问世以来,就以“实录”著称,“不虚美,不隐恶”俨然已成其代名词。为了使历史的真相不被轻易掩埋,司马迁在写法上格外做了一些研究,采用了很多看似矛盾的写法,如宁编史,亦要申正;借迷信,以表憎恶;露破绽,以揭隐情;“口是心非”,以彰性情;引议论,以呜不平;筛选材料,以抒己见等,彰显了这位史学大家的真性情。  相似文献   

16.
与中国第五代导演对历史的寓言化不同,第六代更多的是将历史拉伸到当下。在这种对当下的冷静体察中,第六代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带入到电影中来。通过对边缘题材的开掘,对失语的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对一些亚文化层面的进入等影像策略,有效地打破了被官方垄断的历史记忆,在话语的“颠覆”与“包容”中实现了个人历史记忆的银幕书写。  相似文献   

17.
拉隆·贝吉多杰行刺达磨赞普而成为吐蕃史的终结者,是吐蕃末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但是,他的形象和生平在史料的记载极其纷杂且充满文学色彩,有其横跨三个世纪的寿命和密宗神通等传说和史载今研究者难以掌控。文章以史籍中有关拉隆·贝吉多杰的零散记载为依据,溯流从源,对其生平进行了客观概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江西省生态渔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后归纳总结了江西省成功的生态渔业典型模式,探讨了其内部运行机制和物能循环转化流程,并就文中模式的应用推广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是开近代风气的大思想家,他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想在鸦片战争前到抗战胜利100多年的民族抗争史上起到了启蒙国民革新旧制、振兴家国、自强不息的作用。其针对危机,主张变易改革,富国保民;以史为鉴,主张史学经世治国;主张道、学、治合一,经、史、势一体等爱国主义史论,能为我国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解决社会科学与国计民生的关系问题提供理论上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庄子的逍遥形象十分鲜明,但是,它的背后还潜藏着两个相对被人忽略的因素:困顿与忧愤。庄子的困顿既包括物质的贫窘又含有精神的孤寂,他的忧愤则主要涉及三方面的观察思考:伤生、害性、背道。正是置身于这样的困顿与忧愤之中,并以之为契机,庄子最终走向逍遥。他的逍遥不是无所建基的优游,而是在深厚基础之上的艰难的精神超越,有其沉重的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