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利用1998—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县级社会经济数据, 构造面板双重差分模型, 考察“两控区”环境规制政策对水污染企业的影响。研究发现, “两控区”政策对水污染企业产生显著的冲击, 使得水污染企业的产值增长率减少, 新建企业数量和企业存量的增长率也显著下降; “两控区”政策对水污染企业的冲击具有持续性; 相比而言, 经济发达地区的水污染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初始因素, 发现政策开始前教育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平均工资高以及二产占比大的地区, “两控区”政策效果更明显。基于上述结果, 认为“两控区”政策能抑制污染加剧, 其经济代价体现在增加水污染企业负担, 减缓水污染企业产值增长率。污染减少带来的社会福利增加以及企业产值增长速度减缓对社会福利的减少, 二者的相对大小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老旧小区改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以我国2017年颁布的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中国1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政策如何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的设立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发现,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政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城市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试点城市政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该文运用2007—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探究融资融券对企业费用粘性的政策处理效应,在此基础上厘清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对费用粘性的不同影响,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从管理层乐观预期、调整成本和管理层机会主义3个方面检验融资融券对试点企业费用粘性因果作用效应的影响渠道,并进一步从企业要素密集度视角探究融资融券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融资融券政策之后,试点企业费用粘性显著提升,且提升效应来自融资交易,融券交易抑制了企业费用粘性,但抑制效果微弱;管理层乐观预期与管理层机会主义动机是融资融券政策促进企业费用粘性提升的重要渠道;融资融券政策并未显著影响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费用粘性,这可能是由于融资交易与潜在卖空压力对费用粘性的反向作用效应相互抵消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4.
以1998年实施的"两控区"政策作为一次自然实验,采用1995-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对"两控区"政策的环境、经济以及社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两控区"政策后,相比非"两控区"城市而言,二氧化硫(SO_2)的排放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应在一线城市最显著,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明显,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明显减弱,第三产业则相反,而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变化则没有太明显,相对保持原先的状态。社会效应在各线城市效果各异,第一产业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显著降低,第二产业在五线城市的就业显著上升,第三产业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明显上升,在三线城市则明显降低,职工平均工资在一、三线城市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交易作为促减排的成熟手段之一,量化其对城市生产中碳排放及影响路径对我国未来促发展保生态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从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两个角度,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对减排效果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方法厘清其中间机制。结果表明试点政策显著降低碳排放量以及碳排放强度,并且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可通过提高试点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以提高减排效率。本研究认为未来可以通过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情况鼓励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和引进和国外先进的“绿色”生产链以及根据其发展需求不同调整第二产业占比以降低碳排放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6.
探究撤县(市)设区对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各省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提供基于公共服务水平视角的对策建议。首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区实施撤县(市)设区政策前后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公共服务水平的前后对比初步推断撤县(市)设区所产生的影响;然后,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总体净效应检验;最后,运用标准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异质性检验,将政策效应分解为医疗、教育、卫生、文化四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撤县(市)设区实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高于实施前;撤县(市)设区确有显著提升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政策效应,且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两方面;由于政策的时滞性、地区初始条件的差异性及行政区划调整政策的目的与倾向不同,撤县(市)设区对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实际效应具有异质性。本研究从政策推进、政策配套及政策内容三个方面为撤县(市)设区提供了一种基于公共服务水平的决策视角,对中国各省市的行政区划调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区域一体化日益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诉求,对驱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基于2002—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展开探析.研究发现:(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能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且经过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之后,结论依然成立;(2)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旅游经济效应具有即时性、异质性特征,在政策实施当期便能发挥效益,且对核心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非核心城市;(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能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等传导路径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且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最大,科技创新次之,产业结构升级最小.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我国城镇体系的塔尖,承担着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责任。选取2004—2019年中国103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这一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于设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来说,区域内城市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显著提高了约0.87个百分点,且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具有可持续性,在设立后第8年,带动效应依旧显著,但这一政策效果的发挥存在着时间滞后性,在其设立后第4年,其带动效用才开始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空间功能分工水平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华东地区为例,评估低碳试点城市项目的实施对华东地区碳强度的影响及相关社会经济变量的作用.为了克服样本选择的内生性问题及宏观政策影响的外生性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与华东地区非试点的省会城市相比,低碳试点城市项目的实施使试点城市碳强度的水平值相对于样本平均值增加了35%~54%.尽管低碳试点城市项目实施后,试点城市的碳强度降低了15.6%,但低碳试点城市的实施起到了促进碳强度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实施以来,创新创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该文从创新人才城市化、创新产业城市化和创新空间城市化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探讨双创政策以来中国创新型城市化现象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由“三核”向“三极多中心”结构演变,其变化趋势与水平现状相对一致,“马太效应”现象愈发凸显;创新型城市化与区域空间结构相耦合,创新高地往往涓滴效应更突出,而创新节点则极化效应更明显;城市经济活力、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就业规模越高,不仅有利于创新型城市化发展,而且对周边城市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践行低碳发展理念是实现经济高质量的重要前提,绿色创新则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2003—2019年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城市绿色创新角度对低碳试点政策这项准自然实验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此外,政府战略引领、创新资源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有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低等级城市,该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4—2017年中国26个省际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空间动态模型探索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空间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的城市空间结构趋向集聚式发展,且存在区域差异;空间自相关及动态杜宾模型均指出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环境污染造成一定的影响,帕累托系数越小,即单中心城市人口集聚效应越强,环境污染将越严重。基于空间溢出视角,相邻地区的城市空间分布越集中,同样损害了本地区的环境质量;分区域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人口空间结构造成的环境污染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因而,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应注重人口流向以及各个地区内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环境规制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污染溢出效应2个角度,分析相邻区域环境规制对当地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在这2种效应强弱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相邻区域环境规制溢出影响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15年长三角地区26个主要城市数据,使用EBM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利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相邻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会促进当地绿色创新效率的增加; 在施行环境规制政策的前期,相邻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会造成当地技术创新投入减少; 在施行环境规制政策一段时间后,相邻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会造成当地技术创新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14.
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环境税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基于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零膨胀泊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税对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税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上述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排除干扰因素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增量提质”的作用效果在重污染行业、享受政府研发补贴、环境税税额调整地区以及资源非富集地区更为显著。据此结论,提出深化我国环境税改革,加大政府研发补贴、依据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实施差别化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5.
精准评估中欧班列对地区出口贸易的净效应,是客观评价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建设效益及指导新时代“陆海统筹”开放路径探索的重要前提.利用中国29个省域地区(不含河南、西藏)2005年~2017年季度数据,经倾向得分匹配处理后,采用多期DID和DDD方法实证了中欧班列开通这一历史事件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全国及其他类型区域,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开通对所在地区出口贸易量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政策效应显现有1个季度的滞后期;中欧班列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位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对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出口促进作用呈现梯度递减趋势;中欧班列开通对长江经济带地区出口的促进作用来源于地区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属性,而受到“水陆”联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北极和全世界引起广泛影响.聚焦全球变暖和碳排放问题,北极地区推出相应气候与环境治理框架政策.该文围绕政策框架对北极碳减排作用开展研究,选取2011—2018年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北极理事会20周年联合声明政策框架对北极地区碳减排效应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政策框架的发布对碳减排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分析结果和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治理模式,提出推动北极地区碳减排的治理方案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政府补贴不仅提升了潜在出口企业的出口倾向,还显著扩大了在位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②对于潜在出口企业,研发投入在政府补贴与企业出口倾向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政府补贴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某学院学生"建筑设备BIM技术"的课程数据,在1+X证书制度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分析框架下,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验证。研究结论表明:1+X证书制度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检验结果支持1+X证书制度对学生学习成效影响的正向效应,提出了加快"X证书"与专业、课堂的融合,以及学生获取知识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捋清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生产率的作用机理有利于借助市场化工具提升区域碳排放效率,从而为排放实体碳减排提供经济激励,将技术和资金导向低碳发展领域。基于2010—2019年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数据,结合非试点对照组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有助于提高碳生产率,从中介效应看,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继而实现了碳生产率的提高,且这种提高是持续的,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环境规制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工具,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建设,所以,环境规制政策能否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到的"2+26"个城市,锁定"领导小组"的计划实施范围,为准自然实验提供了条件.基于2005~2017年的省级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省(市、自治区)为例,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政策能显著促进实验组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并且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具有并不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