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学术界对风水褒贬不一,网络讯息鱼龙混杂,民间风水师故弄玄虚,这些都加重了目前风水研究的难度,若能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再结合道教和美学这两大当今学术界热点,则道教风水美学文献研究或许能成为新的突破点。道教文献中有丰富的风水文献,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从交叉学科和实际应用的角度都有可挖掘的潜能。对道教风水美学文献的梳理是挖掘与弘扬古代环境理论的前提,整理后的道教风水美学文献,可以凭借丰富的美学内涵和生态理念,为完善当今环境美学和生态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唐王朝与道教关系密切,唐代文人多受道教影响,而作为唐传奇后期的代表──豪侠小说,从内容到表现形式上受道教的影响尤深。  相似文献   

3.
《太上洞渊神咒经》是道教的一部重要典籍,该经有《道藏》本和敦煌本两个版本,无论是《道藏》本还是敦煌本,都存在数量不少的讹误现象,包括衍文、夺文、倒文及字形讹误等。尤其是敦煌本,由于辗转抄写,讹误现象尤其严重。这些讹误是整理和准确使用道经的一大障碍。通过两个版本异文的比照,对其中的讹误现象进行辩正,以期对该经的整理和研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有关中唐比丘尼的传记文献较少,传世和出土的墓碑文是研究中唐比丘尼的主要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唐比丘尼的基本情况:出家原因、她们与本家的关系及其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谭峭是我国唐末五代时期参佛悟道造诣极深的道门硕儒。他强调内丹外法道教修炼方式。著有针砭时弊、泽被后世的六卷道书《化书》,对内丹修仙之术和虚实相生道教哲学理念做了文约而意丰、辞婉而理骋的诠释和解读。同时,以道论世,蕴涵着浓郁的民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敦煌地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但汉文化居主导地位。唐宋敦煌民俗佛教是汉传佛教儒教化的结果,糅有藏传佛教道教化的因素,集佛菩萨、祖先、天神崇拜三位于一体。研究唐宋敦煌民俗佛教应立足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汉文化。  相似文献   

7.
道教从东汉中期产生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与儒学、佛教之间相互排斥和渗通之后,道教已逐渐由民间宗教演变成了官方宗教。到隋唐大统一时期,儒道释三教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虽然唐朝统治者人为地把道教抬高到第一的位置,但在有唐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实际情况依然是儒第一,道释并重。此种情况直到宋代才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
从道教学说看“三分法”的体现(下)坚毅(江西省社联)四、道教经典三分类道教初创时,经典主要是《老子》(或称《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作者为老子),《太平经》《包元太平经》,作者为甘忠可,《太平清领书》,作者为于吉、《太平洞极经》,作者...  相似文献   

9.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通过"格义"的方法,依托《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实现了其中国化目标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到隋唐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佛道两家的关系更为复杂,既有合作也有斗争。此时,道教理论家通过"援佛入道",从而提高和完善道教理论建设。成玄英和杜光庭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既促进了道教义理建设,又为佛道的融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戏曲的行业神之一“十二音神”,其组成人员的籍贯事迹及得名迄今尚未得到研究者的重视。“音神”一词可能与佛教香音神存在因缘关系,而根据对十二音神生平和道教文献的查考,十二音神的组成与形成则可能受道教经典中所阐发的“黄帝制十二音律”及道教之十二月将之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作者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兼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秘书长.本文评述了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润及后来土地庙等处文献的发现.并介绍了因此而形成的国际世综合也显学──敦煌学.在敦煌文献发现以后,由于发现者王道士的愚昧贪婪,廷栋、严择等官员的失职,清政府的腐败,以致敦煌文献大批流失国外.中国学者未能充分利用.目前,敦煌学在中国还不普及,所以本刊特请黄征教授作此介绍。在此道向他致以诚挚的谢意。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早在1925年7月的时候,曾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于唐五代的工匠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根据传世典籍主要关注于官府工匠的管理、身份地位、类别及家庭规模等方面的研究;第二阶段是依据吐鲁番、敦煌出土文献探讨工匠尤其是民间工匠的身份、地位、类别、技术级别、待遇、称谓、生活等多方面的研究;第三个阶段则是依托《天圣令》,对唐、宋、日本古代工匠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佳文 《甘肃科技》2023,(9):130-133+140
石窟文献作为文献资源的重要部分,因其载体特殊,极易受到外界破坏,想要让石窟文献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历久弥新,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就变得极为重要。“数字敦煌”项目是我国石窟文献资源保护、利用和传承的新探索,“数字敦煌”的良好发展,对我国石窟文献资源数字化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文章以“数字敦煌”为视角,梳理了“数字敦煌”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敦煌”背景下石窟文献数字化保护的价值定位,探索石窟文献数字化保护的实践路径,以期我国石窟文献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石窟文化得以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研究敦煌俗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张涌泉敦煌文书大抵是六朝以迄北宋初年的手写本,它们湮埋一千多年,未经后代校刻窜乱,保存着当时写本的原貌。作为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形态的文献积存,这些文书在语言上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一、多佛典用语;二、多俗字、俗语词...  相似文献   

15.
浙江道教史发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在道教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道士、宗派领袖、思想家,一大批籍贯不是浙江的道教学者、思想家和著名道士也长期在浙江传道、讲学,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构成了浙东学派诞生的部分前奏和思想背景,其影响使得浙东学派形成了一些独到的特点和富于特色的面貌。浙江目前仍保存有众多的道教历史遗迹。这两方面说明,浙江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道教大省。在历史上,浙江道教注重道、学、术的紧密结合,观念开放,态度务实、灵活,注重创新,长于著述,注重文献的保存、继承与阐述,对中国道教和传统文化有重大的贡献;现在它正在发展中。可以相信,它在未来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初,儒释道三教并存。儒教不是宗教,而是政治伦理学说,用以经邦济世,协调社会关系不管名义上位几何,实际上被统治阶级奉为镇国至宝。为神化李唐政权,皇室奉道教祖老子李耳为自已的始祖,道教为血亲宗教。血是,三教顺序排定为道先、儒次、佛后,成为基本国策。玄奘从印度回国后,为争取佛教同道教的平等地位,从三个方面开展活动,其一,尊重朝廷,美化皇室,争取国家对佛教的理解、亲近和支持。其二、诱皇室入彀中,迫使其发表弘扬佛教的言论,部署发展佛教的活动,制造轰动效应。其三,直接提出调整佛道名位的要求。当时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中央和地方官吏,都十分崇信佛教,皇室要超度亡灵、追崇福业和树立功德,都不可能利用只讲个人长生不老和羽化登仙的道教来做这些事,只能利用具有业报轮回和普度众生说法的佛教。玄奘虽然及身未能最终使皇室调整佛道名位,但由于所作努力与现实状况契合,故而为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路。在他死后,几代帝王分步骤矫正道先佛后的国策,使佛教取得了同道教平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太上洞渊神咒经》是道教的一部重要典籍,该经有《道藏》本和敦煌本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在文字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异,形成异文的原因及异文的类型有多种。通过归纳概括,该经的异文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形误异文;二同义异文;三通假异文;四表述异文。研究不同版本的异文,对整理道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教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演变过程中有三大宗派,它崇奉的神祗是三大尊神,影响最大的是三部经典,道教观点是三元论,道教方术是三类型——由此得到哲学启示:“一分为三”的命题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敦煌算经文书中存有九九表的文书共有12件.这些九九表中的"都"、"文"等字词具有特定的含义;九九表中的记数符号在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使用已较广泛,它们与黑水城文书及<潜虚>中的记数符号存在相关性;九九表中的一系列大写数字的出现是唐、五代时期敦煌、吐鲁番两地贸易兴盛和人员往来交流不断的体现;九九表的句数与排列顺序表明宋朝以前的九九表总体上具有比较稳定的内容与顺序.  相似文献   

20.
人文经典虽然有局限,只能起引导和启示作用,但是学习、研究和创造思想的开始。本文对何谓经典、有书如道、沿道而行做出了回答;区分了经典的类型,指出经典是道的语言,智慧的显现。经典著作显示了学术和思想的脉络,是自身传统的记载,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迷信,其教法和学法重在引导、熏陶、奠基、入门,重在通过经典获得一种人文的启示,其方法是批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