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质谱技术已成为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和核心技术。质谱技术的先进性在于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的通量和分子信息。笔者重点概述了基于质谱路线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介绍了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定向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以及基于串联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数据解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蔬菜逆境应答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团队由上师大特聘教授、"东方学者"戴绍军博士作为带头人,主要利用高通量的定量蛋白质组学与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分子生理学、遗传学,以及基因组与转录组等"组学"技术,系统地分析我国主要蔬  相似文献   

3.
差异蛋白质组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研究中最主要的部分,其研究策略有2种:一种是"完全"蛋白质组学,目的是检测一种细胞类型或一种组织内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另一种是"差异"蛋白质组学,主要是筛选和鉴定不同种类或状态下各样本之间蛋白质组的区别与变化.着重介绍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特点、研究内容和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适用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和近期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9月8日下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流态化及颗粒学专家祝京旭博士在太白校区大礼堂为西北大学师生做了题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导论--漫谈我自己的经验与体会》的专题报告。祝京旭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从化学工程的定义、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学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22,31(4):42-43
[院士介绍] 杜如虚:著名先进制造技术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多年从事制造工程及精密工程领域的研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教授,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ROS)介导的蛋白质半胱氨酸(Cys)可逆氧化修饰对于调控植物发育和逆境应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氧化还原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基于荧光素、生物素-巯基特异性试剂、同位素亲和标签(ICAT)、巯基特异性串联质量标签(CysTMT/iodoTMT),以及iodoTMT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试剂联用等标记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完善为系统研究植物蛋白质氧化还原修饰提供了重要手段.综述了植物Cys可逆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是对不同时间和空间发挥功能的特定蛋白质群体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基本概念、研究技术及其在布鲁氏菌致病机理、毒力因子、免疫靶点上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就蛇毒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利用高通量质谱技术对蛇毒组分进行全方位研究,是近年来蛋白组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蛇毒蛋白质组学研究包括粗毒分离、质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鉴定三个部分.粗毒分离的主要方法包括双向电泳、凝胶过滤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的方法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和电喷雾离子化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而利用MS-Fit或Mascot搜索引擎访问相应的蛋白质专门网站对质谱所获肽序进行查询则是生物信息学鉴定的主要方法.迄今,利用蛋白质组技术已经对游蛇科、眼镜蛇科、蝰科中的58个属100多种(亚种)蛇毒的毒物进行了研究,鉴定出了十多个蛋白质家族.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毒素进化与分化以及中毒机理的了解,并对新药设计中的先导化合物寻找具有重要意义.未来,蛇毒蛋白质组学研究在与高通量蛇毒组的绝对定量及所鉴定蛋白的功能表征有关的方法技术方面仍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要研究手段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及交叉学科的各个领域.蛋白质组学还衍生出一套在整体水平上或生物动态水平上研究蛋白质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日渐成熟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程.这些技术不仅包括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还包括对目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分析,这为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并重点阐述了蛋白质组学在绵羊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三大核心技术——双向电泳、生物质谱、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双向电泳技术和生物质谱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临床蛋白质组学(Clinical Proteomies)是蛋白质组学新近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着眼于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围绕疾病的预防、发病机制的研究、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本文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IA)是颅内动脉壁的某一部分因病变而向外突出所形成的永久性扩张,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定量蛋白质组学,作为新近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及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法筛选动脉瘤壁差异表达蛋白质,为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帮助。本文综述了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以及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自出现以来,在企业、电子政务、银行、图书馆等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大量的应用,目前正向基于Web、分布式和异步处理的方向发展。首先介绍了基于.NET的工作流,分析了Web Services的技术特点;探讨了如何利用.NET技术实现办公工作流应用;提出了基于.NET的工作流总体框架;结合数据库与XML技术,研究如何通过ASP.NET页面提供管理及流程、规则定义支持等;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工作流系统模型设计并讨论了如何采用Web Services技术来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4.
布鲁斯E.瑞特曼(BruceE.Rittmann,1950-)教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西北大学环境工程约翰·埃文斯教授、美国环境工程与科学教授协会会长、美国国家水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瑞特曼教授目前还受聘担任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瑞特曼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是结合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微生物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并应用于水和废水的生物处理以及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蛋白质、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方法技术、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学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之后20世纪末兴起的前沿学科热点.阐述了蛋白质组的概念、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与特点和研究意义;综述了蛋白质纽学研究中蛋白质组样品的制备方法、所运用的蛋白质组分离技术、鉴定技术等研究技术手段及其特点,以及蛋白质组学在基础生物学、基础医学、疾病诊断与治疗、新药研究开发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介绍了国内、外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因组与基因组学、蛋白质与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广泛深入到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发展迅猛。本文对蛋白质组学的概念、产生背景进行了介绍,综合论述了蛋白质组学的技术路线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组学是近几年出现的生物学者研究的热点和新领域.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完成,标志着后基 因组时代的来临,在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中心将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功能的研究,主 要以蛋白质组为中心阐述了一些与其相关的概念、研究内容、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在这其中,蛋白质组学 的相关概念包括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蛋白质组学;而研究技术主要有2-DE技术、生物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 生物信息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及其在脑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一种基于像素对脑结构图像自动、全面、客观的分析技术,可定量检测脑组织成分的密度,从而进行不同群体间局部差异的比较.对VBM方法的提出、发展和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阐述了VBM的基本原理;并应用该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磁共振图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与正常人进行比较,发现了有意义的差异;并指出VBM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利用该方法进行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