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情态是人际元功能的主要语义载体和实现手段,合同起草者通过情态动词为合同各方约定义务并设定权利。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的角度,统计分析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范本中情态动词的量值取向,并以此为基础,为合同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2.3统计分析英语核心情态动词在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情态动词的量值及语义与语篇类型有较大关联。基于语料库分析,利用意向图式中的力图式,从情态动词的根情态和认识情态入手,探讨语料中核心情态动词must和can的多重语义和情态值,可以进一步佐证情态动词的情态值、意义及用法在不同语篇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周晗 《科技信息》2012,(2):180-181
英语访谈是一种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政治性的访谈,更是直接传递了不同社会团体所持有的不同政治见解。情态系统在英语访谈中广泛分布。情态系统可以由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一部分小句进行表达。本文试图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对英语访谈中的情态系统进行分析,揭示了在访谈中,俄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以及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4.
英语的情态动词“must”和汉语的情态动词“必”在情态意义的表达上表现出一些共性特征,都可以表示义务情态意义和认识情态意义。但是,由于制约情态动词的意义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这两个情态动词同时在语义表达上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通过对比这两个情态动词分别在认识情态意义和道义情态意义上的具体不同,能对情态动词的教学有所启示,以便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德语情态动词(亦称情态助动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如何表达情态意义上过去一直是把动词的叙述方式(der Modus)作为研究对象的。笔者认为,除了把动词的叙述方式作为动词的语法范畴来研究外,有必要对整个情态体系进行认真的探讨,因为情态动词就是表达情态意义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情态动词的定义以及一些有争议的论述进行了分析,并闸发一些个人见解。在用法上把情态动词分成客观、主观和语法三种用法。在翻译方面就德汉两种情态动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情态动词意义研究主要观点的分析和比较,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提出了隐喻和转喻对情态动词理解的这一解释机制,从而尝试解决情态动词几个义项的内在关联。认为隐喻和转喻共同导致了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扩展,同时隐喻和转喻也能很好地解释同一个情态动词多个义项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张京花 《科技信息》2009,(22):I0012-I0012,I0014
英语情态动词是表达情态语义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英语情态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情态动词的具体使用方法。本研究从语法和语义角度分析情态动词的两种主要用法即推测性用法和义务性用法,其结果将对英语语法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军 《科技信息》2007,(20):165
英语情态动词从意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以had或may为情态动词的"建议"和以would为情态动词的"愿望"类.这是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的难点,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解决了这一难点,就可以正确的使用英语的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9.
情态动词是表达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类情态动词的使用,有助于说话者调节与听者的关系,并加强说服力,从而实现相关的人际功能。根据Halliday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从情态动词的使用对马丁·路德·金的就职演讲进行人际意义分析,可以发现情态动词的选择对人际意义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是演讲者利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就特定问题对听众传达信息,实现其话语目的的一种手段。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演讲有着丰富的人际意义。该文主要研究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批评性语篇分析为理论框架,以互联网上《时代周刊)、《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的200篇英语政治新闻为语料,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总结核心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新闻语篇中的分布规律及使用特点;归纳核心情态动词中的中值情态动词would与will在英语新闻语篇中出现频率最高,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政。事实上,把先秦“德治”归入“人治”的范畴是一大历史冤案。通过对先秦德治理念的考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德治旨在限政,在先秦社会表现为限“王”;二,“君权神授”、“以德配天”、“德在民中”实现了民制约王的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以德治国”不仅不能少,而且还是民主宪政国家建设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权威的“母法”。而现实中,宪法往往成为人们意识中的“空中楼阁”,这并非源自宪法的内容,而是没有树立好宪法信仰。培植宪法信仰是宪法信仰主体和对象的互动过程,一方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要努力制订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权能分治”说的产生有其深厚的中外思想渊源,是各种思想的结晶,但其主要是直接承套西方的民主思想。这里,影响孙中山“权能分治”说产生的西方因素具体包括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民主权思想与建国原则。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指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确认的教师的职业地位、法律人格和教师的权利义务。文章通过对教师法律地位的理论分析把教师法律地位界定为"准公务员"。教师的权利义务是教师法律地位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权利义务已经存在缺陷,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目标的需要,只有提高教师待遇,健全教师权益的保障机制,明确教师法律地位并完善教师的申诉制度才能保障教育的持续、可靠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的研究发现:1)与probably共现频数最高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预见了模糊限制语probably最常用的语法构式为“be+probably+adj.+n.”与“will/would+probably+v.”.2)模糊限制语probably有居中的句法位置趋向,主要发挥认知评价与缓和语气,调节人际关系的语用功能.3)模糊限制语probably的类联接典型范式具有精确话语信息、表达礼貌意义以及传达认知评价的主、客观情态取向的三重情态功能,其情态意义表达强度呈现强弱渐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破产立法的国际趋势以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00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采取了将担保权放在劳动债权之前清偿的立法模式,体现出立法者去"政策性破产"、立"市场化破产"的立法旨意。在市场化破产的趋势下,采用劳动债权相对优先主义的立法模式是具有其合理性的,但为了减少劳资矛盾与增进社会的稳定,仍应以现有的立法规定为基点,完善我国劳动债权优先权的实现机制与保障框架。  相似文献   

17.
公平"悦"读,意味着人们公平地享有读书的权利,其中包括弱势群体迫切需求的公平阅读权利。阐述了图书馆关注弱势群体的历史渊源,探讨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举措,分析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方志敏的“三农”思想关注农村土地问题,解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高度重视农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生产的法令、条例,采取多项措施干预农业生产;正确认识、理解根据地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生产同革命战争的关系;注重改善群众生活;设法减轻农民的税赋负担;关注农民发展境况,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方志敏“三农”思想的深刻启示: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亲民为民,努力增强政策执行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文明发展和历史潮流要求政府应该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谋取福利之舟,责任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民主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要求政府定位应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资、激发民智,是政府实现“以民为本”的路径;建立政府与民间双向互动机制,是实现“以民为本”的关键,“以民为本”将是责任政府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