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百日咳毒素与霍乱毒素对乙酰胆碱诱导气孔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细胞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的偶联传递信号.在植物中,乙酰胆碱也普遍存在并参与调节许多生理过程.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参与了气孔运动的调节,G蛋白的激活剂霍乱毒素与抑制剂百日咳毒素影响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开放,而且仅在含Ca 2+ 的介质中才能起作用;同时用Ca 2+ 荧光探针Fluo-3检测保卫细胞胞质Ca 2+ 动态变化,表明乙酰胆碱的胞内信号转导中有Ca 2+ 的参与.由此推测在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介导乙酰胆碱诱导的气孔运动中,可能存在与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钙调素(CaM)被发现能够调节蚕豆及拟南芥气孔运动,而且G蛋白、H_2O_2及Ca~(2 )参与这一过程.从接受刺激到引起气孔关闭保卫细胞要经历复杂的信号转导,因此细胞外CaM调控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途径还需要深入探讨.研究中以蚕豆下表皮条为材料,用表皮条生物分析和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一氧化氮(NO)在细胞外CaM促进气孔关闭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胞外CaM能诱导保卫细胞内NO升高,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氮-L-精氨酸-甲酯(L-NAME)和NO清除剂2-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PTIO)抑制了这一过程,而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NaN_3则没有抑制作用;L-NAME和PTIO也抑制细胞外CaM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而NaN_3不能抑制这一过程.说明细胞外CaM主要通过NOS途径诱导NO合成,从而诱导气孔关闭.质膜Ca~(2 )通道抑制剂及Ca~(2 )螯合剂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外CaM对保卫细胞内NO的诱导过程依赖Ca~(2 )内流.文中结果为NO参与细胞外CaM调节气孔运动的过程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硫化氢(H2S)和通过ABC转运体转运至胞外形成的胞外ATP(eA TP)均参与对气孔运动的调控,但尚不清楚eA TP在H2S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显示,ABC转运体抑制剂和质膜嘌呤受体抑制剂能够抑制H2S诱导的气孔关闭和所引起的保卫细胞中H2O2水平的升高;但H2S不能引起Atmrp4、Atmrp5以及Atmrp4/5中eA TP的积累和保卫细胞中H2O2水平的升高;H2S亦不能引起Atmrp4/5保卫细胞原生质体K+外流.据此推论:H2S可通过eA TP调控H2O2,进而调节气孔保卫细胞钾离子通道诱导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4.
小G蛋白是和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偶联的单体鸟苷酸结合蛋白,所有的小G蛋白从属于Ras超家族.植物小G蛋白超家族尤其是ROP家族在信号转导及生长发育中起了重要的“分子开关”作用,它们参与调控花粉管的伸长、根毛的发育及激素信号转导等过程.主要介绍了小G蛋白的种类、调节机制、ROP家族的功能及靶物,旨在揭示植物小G蛋白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群众杨叶片下表皮经过不同浓度的G蛋白激活剂霍乱毒素(CTX)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气孔开度的变化,并用透射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显微分析技术,对保卫细胞内的K^ 、Cl^-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TX能促进气孔关闭,作用强度随CTX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伴随着气孔关闭,保卫细胞液泡和细胞质中的K^ 、Cl^-含量都明显下降,而细胞壁中的K^ 、Cl^-含量增加。这提示G蛋白可能通过对保卫细胞内K^ 、Cl^-的调节作用而参与了气孔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体内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根据结构的同源性,主要分为A、B、C3族.GPCRs配体的多样性决定配体结合域的多样性.受体分子内相互作用力的破坏、质子化、构象改变、与G蛋白的偶联及受体二聚化参与了GPCRs的活化过程,近年发现GPCRs的失敏和内吞对受体功能调节亦非常重要,本文拟综述以上内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阐述了G蛋白结构、偶联受体、下游效应器以及蛋白信号转导的有效途径,并且说明了在进行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中,植物细胞G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特异性组分与原生质膜蛋白互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叶片原生质为研究对象,以ANS(1-苯胺基-8-萘磺酸)作荧光探剂,用荧光标记法研究了毒素与质膜蛋白的互作.在被ANS标记后的原生质悬浮液中加入不同浓度HT-毒素后,ANS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呈现出了剂量—效应关系,表明HT-毒素与质膜上ANS某些受体发生了互作.本实验采用2种试剂,从2个角度表明了ANS受体和质膜上存在的毒素受体具有蛋白特性.初步推测HT-毒素特异性组分的原初作用位点在质膜外侧.  相似文献   

9.
植物Ca2+-CaM信号系统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a2 信号通路是植物中信号转导已确认的主要途径.CaM(钙调蛋白)是目前已知胞内Ca2 信号受体中最重要的一种,它参与了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文章对钙在植物细胞中的存在形式、钙作为植物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的作用、植物钙调蛋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志贺毒素B亚基(StxB)能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受体糖脂Gb3特异结合内吞进入细胞,经早期胞内体/循环胞内体到达高尔基体后,再逆向运输至内质网。目前研究尚不明确StxB在胞内运输时是否发生降解。本文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在StxB的C端添加Myc标签,获得融合蛋白StxB—Myc,应用免疫荧光方法,研究StxB的C端是否发生水解。实验结果表明,融合蛋白StxB—Myc在从细胞膜经胞内体到达高尔基体的过程中不发生水解;进入高尔基体后,B亚基C端发生降解,降解后的小片段能逐渐进入溶酶体中发生水解,而此过程不影响降解后的B亚基到内质网的逆向运输。  相似文献   

11.
应用RT—PCR技术 ,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 (CPA)α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 ,扩增出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将其定向克隆于表达载体 pHOG2 1中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pHOG 2E3,转化至大肠杆菌XL1 Blue中 ,筛选出表达菌株XL1 Blue(pHOG 2E3)。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 ,在 2 0℃用IPTG诱导培养时 ,表达的ScFv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2 5 %,ScFv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但在胞周质和培养上清中也能检测到ScFv蛋白 ,其中在胞周质中表达的ScFv蛋白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 4 %。生物学试验结果表明 ,ScFv基因表达产物不仅能够中和α毒素的磷酯酶C活性 ,而且对攻击致死剂量α毒素的小鼠产生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蛋白激酶A(PKA)是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细胞信号通路中重要的信号转导因子,广泛参与了伤害性信息的调控和痛觉过敏的形成。本文聚焦PKA的结构特点、分布、功能及其对疼痛的调控机制,以充实基于PKA信号通路的疼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周连宁  刘芳  黎双飞 《科技资讯》2011,(32):121-122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对水生生物繁殖和发育影响极大的一种细胞内毒素,它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打破细胞内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的平衡,引起细胞损伤甚至坏死,从而影响鱼类胚胎的正常发育。本文就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致毒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分析和检测了ω-芋螺毒素MVIIA和MVIIC对α9α10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结合活性,并用重组表达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膜上的大鼠α9α10 nAChR受体,分别评价了2个ω-芋螺毒素MVIIA和MVIIC在常规的ND96灌流液和不含钙离子的钡离子ND96灌流液(Ba2+ND96)中对该受体的阻断活性.研究表明,2个ω-芋螺毒素MVIIA和MVIIC在Ba2+ND96灌流液中对α9α10 nAChR没有抑制作用,而它们在常规的ND96灌流液中却表现出微弱的抑制活性,这应是受钙离子激活产生的氯离子电流影响的结果.因此,2个ω-芋螺毒素MVIIA和MVIIC并不是α9α10 nAChR的有效阻断剂,其作用机理与α-芋螺毒素Vc1.1和Rg IA完全不同.本研究阐明了芋螺毒素抑制α9α10 nAChR和钙离子通道的机理,这对研发新型的芋螺毒素镇痛药和更好地治疗顽固性疼痛具有很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内最大的受体蛋白家族,在细胞的信号传导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很多药物正是通过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而发挥功能的。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与团队成员成功解析了8种与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发现了多个药物结合位点,推动了新药的研发,并因此获得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从天然蓝藻水华藻粉中提微囊藻毒素,以及对提取物纯化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果,发现浓度为80%的甲醇溶液提取效率最高,但采用乙醇作为替代提取剂也有较好的效率,且方法更为安全。对于提取物的纯化,可通过调节溶剂的pH至等电点以除去对反相填料具有负作用的藻胆蛋白。研究结果为更高效地纯化微囊藻毒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气孔运动调控中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信号途径的交叉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NO荧光指示剂DAF-2DA测定了H 2 O 2 对蚕豆和鸭跖草气孔保卫细胞NO的影响;以蚕豆幼苗为材料研究了H 2 O 2 和NO在调控气孔运动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H 2 O 2 能够诱导保卫细胞胞质NO的形成,其诱导作用可以被2-苯-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PTIO)所清除和N G -氮-L-精氨酸-甲酯(L-NAME)所阻断.推测保卫细胞中可能存在一氧化氮合酶(NOS)类似物.H 2 O 2 主要是通过NOS途径诱导产生NO.在10~100μmol/L范围内,NO的供体硝普钠(SNP)和H 2 O 2 都可诱导气孔关闭,并具明显的浓度效应.H 2 O 2 清除剂过氧化氢酶(CAT)能够完全抵消NO的诱导气孔关闭作用;H 2 O 2 合成抑制剂二苯基碘(DPI)可部分减弱NO诱导的气孔关闭.NO合酶抑制剂L-NAME和NO的清除剂与H 2 O 2 共处理时,H 2 O 2 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被大大减弱.结果说明,在调控气孔运动中H 2 O 2 和NO具有相互依赖性,H 2 O 2 和NO信号分子具有信号自身放大功能,共同参与了对气孔运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CCR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并且是MCP1-4的受体,而MCP1-4是促炎症反应的化学诱导物。CCR2是炎症单核细胞最早的化学催化受体,在T-细胞、树状突细胞和上皮细胞都有表达,通过与配体衔接,CCR2介导炎症细胞移动和激活。  相似文献   

19.
炭疽毒素及其克隆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炭疽毒素研究的最新进展,炭疽毒素由3种蛋白组成:致死因子(L ethal factor,LF),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和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本文主要讲述了炭疽毒素的关键致病因子-致死因子(LF)的结构和功能,炭疽素受体(anthrax toxin receptor,ATR)的结构及其特征性功能基团,介绍了通过基因互补对ATR进行克隆的方法,并讨论了ATR和ATR的cDNA克隆在炭疽治疗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20.
动物感光器中的G蛋白及其偶联的光信号转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在动物的光感觉生理中,G蛋白在信号的转导和放大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是动物光感觉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作者介绍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的方法,并对动物感光器中G蛋白的类型、性质和功能作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