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2014 年,蔡自兴获得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奖“成就奖”。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敢为人先的开拓者,首先在我国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机器人学的3个学科群构建理论体系和基础课程,他用科学实践的方法论,推动着我们智能科学技术教学与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7年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共同主办了“中日科学家高层对话--智能科技应对老龄化社会”论坛(图1)。本次论坛邀请中日双方高层专家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科技在医学健康、康复治疗、日常保健、运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案例,促进中日双方在以智能科技应对老龄化问题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智能制造很热,在中国尤甚。 日本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推进智能制造计划的国家,1989年即提出“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合作计划(IMS计划),是当时全球制造领域内规模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计划。1995年正式实施,但其后智能制造影响力日渐减弱。2010年,日本退出IMS计划。  相似文献   

4.
 2016年,科技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发出众多评述性或意见性的深刻“声音”。本文围绕引力波、“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转基因等热点科技话题,摘选部分重要的科技界“声音”,分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转基因技术5个主题,其中基础研究包含引力波、暗物质、量子技术、对撞机4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智能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十余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基于数据和知识融合驱动的智能化过程系统工程(PSE)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应用。本文重点介绍过程工业节能减排降耗和安全运行相关的关键技术——建模与优化、报警管理与故障诊断以及能效分析与评价三大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展望了PSE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脑机接口(BCI)是脑认知神经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一种新型人机信息交互方式,可无需依赖常规外周神经肌肉便能实现人意念思维与外界环境和设备的信息交互及操作控制,使“思想”直接变成“行动”,现已成为大脑认知机制解密、智能人机交互开发的全新“窗口”,也是未来人-机交互式混合智能发展的核心。本文综述了脑机接口在助力人工智能的科技背景、研究现状、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信息智能处理技术是信号与信息技术领域一个前沿的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它以人工智能理论为基础,侧重于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包括计算机智能化(文字、图象、语音等信息智能处理)、通信智能化以及控制信息智能化。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就是将多种数据信息处理的智能化,逐渐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的过程。数据融合技术,例如,信息特征识别和数据融合,物理信号处理和识别等。除了需要人工智能理论的支持以外还需要进行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本文将围绕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进行展开。  相似文献   

8.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在这场病毒阻击战中,人工智能技术在战“疫”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了智能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精准、微创治疗是21世纪骨科手术发展的主旋律,已成为骨科临床治疗的发展趋势。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领域“新技术革命”的典型代表,是推动精准、微创手术发展和普及的核心智能化装备。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自2004年起,医工合作,以“创新现代骨科手术研发体系与治疗手段、提升临床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为理念,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开展了智能骨科手术的研发、产品化和应用推广工作,建立了创新机制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手术设备体系和临床应用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科技与工业界的极大的重视,预示着人类文明将进入智能时代。但是,作为智能时代基础的“智能科学”还远未成型。本文从电磁物理信息感知技术的独特视角,讨论智能科学如何发展的一些见解,指出人类智能与外在世界互为对偶问题、相互不可分割的根本属性,因此按人工智能所应对的对象及关联学科分为数学、物理、心理、意识4个阶段。其中第1阶段解决智能形成的通用学习算法的数学理论,第2阶段发展应对物理世界的物理智能。以此为基础,第3阶段发展应对智能涉及社会群体的高阶智能,第4阶段研究自由意识的本质和人工智能能否形成意识的超智能问题。结合笔者电磁信息感知专业领域,提出向物理智能发展的微波视觉新概念、相关内涵以及关键技术的建议,以笔者团队在这一方向的前期工作为例,讨论了以物理智能为基础的智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Logistic模型,动态对比中美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生命周期特征;综合技术生命周期和RTA指数,论述了中美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25—2030年将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突破的关键时期,应该牢牢抓住这一关键期以实现后发追赶。(2)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技术演化过程中,计算机视觉和智适应学习技术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在跨媒体分析推理和群体智能等综合性技术领域并不具备技术优势,即将面临着后发追赶的压力;脑机接口和智能芯片等技术密集型技术并未进入成熟期,要谨防先发国家的“技术锁定”和防御策略;而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自主无人系统技术领域,依托自身广阔的市场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2.
作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颠覆性的技术,大数据已经渗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动漫数据平台”的成功组建,大数据被应用到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数据在动画电影推荐系统中的应用、整合动漫产业链实现价值最大化,助力动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大数据+动漫”的融合发展模式,将使动漫产业的未来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交叉融合的智能机器,有望作为创新创业的颠覆性突破口,在智能制造、军民融合、医疗康复、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消费娱乐等领域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物联网+大终端”融合发展,有望对中国科技与产业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国家的政策力量、知识的创新力量、资本的催化力量3个关键元素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围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阐述了产品应用的场景的重要性,应明确为政府(G)、为商业公司(B)还是为消费者(C)进行服务的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船舶行业发展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合理应用逐渐受到了更多关注与重视,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在内的多种先进技术手段,都在船舶制造领域当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这进一步提升了船舶行业的制造水平,同时也提升了船舶行业的经济效益。为此,该文就结合这些内容,从船舶行业智能制造框架、具体应用方向以及应用优势这几个角度出发,着重分析智能制造技术在船舶行业当中的多方面应用内容,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行业的制造水平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8月23-25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主题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共同繁荣”,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主题为“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1.人工智能简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技术科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大规模的算法。数据的量级的增长、计算能力的提升、存储的便捷化、数据的可分析程度提高,都在加快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链可划为三层,即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其中,(1)基础层包含硬件存储与计算资源和大数据资源等,芯片、云计算平台、传感器、大数据等均包含在此层中;(2)技术层包含算法、模  相似文献   

17.
智能技术创造未来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高技术核心的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等),其关键是人工智能。它们的相互作用会引发智能"核爆炸",把人工智力和人类智力的潜能爆发出来,导致智能革命;也会奇迹般地创造出一个智能社会。因此,工业社会之后不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无非是由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与信息、传感器、电子控制等先进技术相融合,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内涵,并有望对人类未来智能生活的理念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国际前沿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大数据挖掘、无人驾驶、电动汽车、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指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重点,对智能交通系统助力智能社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6 年2 月,中国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1],其主要目标是:融合高通量计算(理论)/高通量实验(制备和表征)/专用数据库3大技术,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实现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茧房”现象,从新闻传播角度,提出人工智能个性化的信息分化模式加剧了“信息茧房”现象的传播困境,并对传播负效应进行分析,指出“信息茧房”效应的成因及其在传播环节的负面影响,尝试从信息技术、用户个人媒介素养、国家管控角度寻求打破“信息茧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